長沙市政協委員建言獻策推進長沙城市國際化
2010-9-27 10:39: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今年,長沙市政協將提高長沙城市國際化水平作為重點調研課題,分城市功能、經濟貿易、政府管理、公共服務、人居環境、制度體系等6個子課題,聯合各民主黨派調研。昨日,市政協十屆四次會議上,各民主黨派相關專家走進本報新聞會客室,共話長沙推進城市國際化問題。
關鍵詞: 城市國際化
嘉 賓:民革界市政協委員鄒悅龍,民盟市委副主委、市政協常委張慶和,民建市委副主委、市政協常委劉詩題,民進市委副主委、市政協常委張早平,農工黨市委秘書長、市政協委員袁芝煌,致公黨市委副主委、市政協常委宋賓,九三學社市委秘書長、市政協常委董曉明。
城市功能 實行一主六副城市中心布局
記者:深圳、大連等城市紛紛提出市“單中心”向“多中心”發展模式,打造國際化城市。長沙提高國際化水平,在城市布局上您有何見解?
董曉明:長沙城市發展形態必須與長株潭區域發展保持一致。建議強化南北湘江發展軸和東西319國道發展軸,向南加強長株潭“綠心”建設及周邊地區功能整合。
要構建與國際化大都市相匹配的城市功能布局。改變現有城市單中心格局,在以五一廣場為中心的基礎上,在外圍建設若干個城市副中心,形成星沙、武廣新城、雷鋒湖、高塘嶺、金霞、坪塘含浦六大城市副中心,各中心形成不同的主導服務功能。
主中心由河東的CBD、河西的行政中心和岳麓山科教中心組成。星沙城市副中心,依托經開區、黃花機場,成為對接株洲、支撐長株潭城市群向外輻射、對外開放的窗口地區。重點發展中央商務、先進制造業、空港物流等外向型高端產業和新興功能。武廣新城城市副中心,依托高鐵的輻射作用,重點發展中央商務、金融創新。雷鋒湖城市副中心,依托高新技術產業園,重點以會展、商務為主。坪塘含浦城市副中心,依托大學城,利用西部地區集聚的高校、科技機構,重點發展文化創意、研發等新興產業。高塘嶺城市副中心,依托濱江自然資源和農業資源,重點發展生態旅游、商務休閑、農產品深加工等。金霞城市副中心,依托港口、鐵路貨運站和保稅區,重點發展物流和制造業。
經濟貿易 增強綜合實力和競爭力
記者:長沙如何利用自身優勢在經濟貿易方面發力對接國際化?
劉詩題:長沙應做大做強工程機械、汽車及零部件、電子信息、家用電器、中成藥及生物醫藥和新材料等六大產業集群集聚,提升工業發展水平。堅持有選擇性地承接產業轉移,著力引進戰略投資者。提高優勢產業與國際國內先進產業的對接能力,以優勢產業為重點,力爭多引進世界500強和中央企業等戰略投資者。
長沙在現代物流、電子商務、服務外包、金融中介等新型生產服務業有一定發展基礎,要積極推進“服務外包集聚區”建設。進一步擴大長沙作為“國家級軟件產業基地”和“中國服務外包基地城市”的集聚輻射效應,加快服務外包產業園和服務外包集聚園規劃建設,為基地城市發展提供支撐。
要加快設立“長沙市金融業發展基金”,為建好區域性金融中心提供專項資金支持。成立長沙市金融發展決策咨詢委員會,聚集金融專業人才,整合金融智力資源,使之成為市委、市政府金融決策的“大腦”。鼓勵在長的銀行、基金公司、財務公司等金融機構更多地參與全球金融市場,積累海外投資經驗。
政府管理 加快政府管理體制改革
記者:北京、上海、廣州、杭州等國際化水平較高的城市在政府管理方面已經積累了一定的先進經驗和做法,長沙如何借鑒“他山之石”來進一步提高長沙的國際化水平?
袁芝煌:長沙應進一步提高政府管理水平。提升和完善我市城鄉規劃、完善公共交通、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市民素質。
進一步加快我市政府管理體制改革。建議加快“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管制型政府”向“服務型政府”、“權力型政府”向“責任型政府”的職能轉變。
進一步提高政府國際管理經驗和能力、對外交往密度和能力。政府在管理外資企業方面,應進一步強化服務意識。不斷加強“寓管理于服務之中”理念,完善外商投資服務網絡,提高行政審批效率,及時協調解決外商投資企業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各類問題。
人居環境 逐步淘汰不符合“國標”機動車
記者:優越的人居環境是國際性城市的重要指標。如何在人居環境方面提高長沙的國際化水平?
張慶和:在“十二五”期間和2020年前,在生態環境上進一步啟動和實施提質人居環境工作。建議增加城市綠地總量,加強居住環境的綠色建設。在道路建設中,做到主干道綠化面積達到25%-30%,次干道綠化面積達到15%-20%,著手規劃我市中心區的林蔭大道綠化建設。3年內在中心城區建設五六條具有江南風光特色的林蔭大道,并配有便于行人休憩和附近居民休閑的長椅、飲水機等設施。
建議在市中心居民相對集中的區域和新城區,規劃建設特定的“安靜區”。為凈化長沙空氣質量,必須最大限度減低汽車尾氣排放。建議全市在“十二五”期間終止執行“國Ⅲ標準”,實施機動車尾氣排放“國Ⅳ標準”,逐步淘汰不符合“國Ⅳ標準”的機動車。試行生態環境補償制度。逐步建立完善環境污染事件的賠償制度,劃分企業的環境信用等級,推行環境風險企業的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實行排污權交易,排污企業交納環保“三同時”保證金。
公共服務 建立多元供給體系
記者:改革開放以來,長沙經濟和社會發展均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同時也應看到,公共服務資源不足、公共產品供給短缺,已成為制約長沙社會經濟進一步發展、提高城市國際化水平的一大瓶頸。您認為長沙在提高城市國際化進程中,應如何破解這一瓶頸?
張早平:建議打破公共服務領域的壟斷,建立政府管基本、市場管操作、社會組織廣泛參與的多元供給體系。現階段可供選擇的公共服務供給方式主要有:一是合同外包(政府采購)。政府確定某種公共服務項目的數量和質量標準,對外招標,政府用財政撥款購買公共服務。同時鼓勵私營部門參與公共項目,政府給予一定補助。二是特許經營。政府授權企業在一定的時間和范圍內供給某些公共服務的權利,準許其通過用戶收取費用或出售產品收回投資,并獲取一定利潤。三是公共服務憑單制。憑單主要用于發放食品、支付學費和醫療費等,有利于方便和扶助困難群體,還可以通過消費者的市場選擇推動公共服務生產者之間的競爭。四是志愿服務。志愿者通過志愿勞動或捐助,提供人們所需的物品或服務。公共管理部門應制定有關政策和標準,為社會組織參與公共服務創造條件。
鄒悅龍:建議加快電子政務建設,提高城市公共服務電子化供給水平。在推行電子政務過程中,應以創建服務型政府為目標,以公共需求為出發點,把便民和利民放在首位,以數據共享、信息資源統籌管理為核心,堅持條塊結合,逐步實現部門縱向業務系統和地方橫向綜合管理的協同工作,全面推動政府公共服務信息系統的開發和應用,提供“一站式”、“一網式”、“一卡式”政府公共服務。注重提高電子政務的用戶覆蓋率,重點提高政府門戶網站使用率,以用戶使用率和用戶滿意度作為考察電子政務績效的重要標準。
制度體系 保持制度創新活力實現與國際接軌
記者:城市的競爭就是制度競爭。制度要有競爭力就必須要保持制度的創新活力。在制度體系方面,長沙如何與國際接軌?
宋賓:保持制度創新活力,不斷提升城市國際化水平。制度創新必須全面與世界經濟體系和國際市場接軌,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需要和國際慣例以及區域經濟特征;制度創新必須與長沙作為兩型社會的示范窗口相結合,促進長沙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結構,為長沙城市國際化建設提供源源不斷的內生動力。
加強制度與國際規則差距的研究,有針對性地修訂完善。建議成立專門工作班子組織有關部門對我市原有制度與國際規則差距進行系統的研究,制定立法規劃,逐步建立以法律形式存在的制度體系。
提高長沙國際化水平必須要積極推進人才國際化戰略,不斷提升人才的國際化水平,不斷優化人才環境,建立健全引才制度體系,積極探索使人才創造價值得到充分體現的激勵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