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淺談鋼貿企業的誠信建設

2010-9-25 21:55: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誠信就是“誠實信用”,一個企業有了誠信才能在當今的市場經濟大潮中立于不敗之地。誠信建設不能說在嘴上、不能只落在紙面上,要踏踏實實地付諸在行動上,誠信是一種無形資產,良好的信譽可以給企業帶來良好的經濟收益。
   張維林
    中國有句俗語叫做“一言既出,駟馬難追”,說的是一個很直白、很淺顯的道理,那就是人說話要算數,說到就要做到。如果把這句話升華了,其實就是今天整個社會所倡導的“誠信”。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興國治家的傳家之寶。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孟子說:“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打開百度搜索“誠信”二字,馬上會顯示出一億個搜索結果。其實,用最簡潔的一句話說,誠信就是“誠實信用”,誠即真誠、誠實;信即守承諾講信用。誠信的基本含義是守諾、踐約、無欺,在不損害他人利益和社會利益的前提下,追求自己的利益。誠實信用原則為一切市場參與者樹立了一個誠實經商的道德標準,反映了市場經濟客觀規律的要求。
    中小鋼貿企業要想獲得長久發展的能力,除了在努力加強經營、管理建設外,更應該加強誠信建設。一個企業有了誠信才能在當今的市場經濟大潮中立于不敗之地。誠信建設不能說在嘴上、不能只落在紙面上,要踏踏實實地付諸在行動上,這樣才能做到真正的誠信,做到讓別人知道你的誠信。遼寧時代金屬材料有限公司成立至今堅持“誠實守信”的原則,使企業的經營、發展有了堅實的后盾,走上了健康、快速發展之路,尤其是在全球性金融危機以及近幾年鋼材市場劇烈震蕩的情況下,誠信經營使企業得到了平穩發展。
    遼寧時代金屬材料有限公司作為流通性企業沒有自己的產品,成立17年來靠的就是良好的信譽贏得顧客、開拓市場。“時代鋼鐵”的品牌贏得各大鋼廠的支持和信任,先后成為承鋼、凌鋼、天鋼、邢鋼等多家大型鋼廠特約銷售代理商,并與首鋼、唐鋼、濟鋼、鞍鋼、烏鋼等各大鋼廠建立了密切的業務合作關系。近幾年,時代公司先后承接了以皇朝萬鑫大廈、沈陽茂業中心為標志的沈陽新地標工程近20個,每年承接的建筑工程超過500萬平方米。同時,還承接了國家重點工程——大伙房水庫飲水工程的鋼材供應。2006年,沈陽地鐵工程開工建設。在同年開工的22個標段中,時代公司中標18個標段,是沈陽地鐵工程建設用鋼材的主要供應商。
誠信可帶來經濟效益
    企業為什么要追求誠信呢?企業的誠信是一種無形資產,它反映了企業的信用、實力和形象,良好的信譽可以給企業帶來良好的經濟收益。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說,誠信的價值,在于它可以極大地降低企業與其他市場主體之間的交易成本。而現在,人們迫切需要誠信的回歸。這是近幾年來人們在飽受太多欺騙之后發自內心的呼喚,縱觀現在社會誠信的丟失,主要是以經濟領域為軸心,向其他領域擴散和滲透。如經濟領域中的假冒偽劣產品、毒米毒酒、偷稅漏稅、走私騙匯等,毒害百姓且給國家造成巨大的損失。“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的這句話告訴我們做人、做事要誠信。時代公司為了堅守誠信之道,寧可自己蒙受損失,也要保證合同的執行。2007年末的時候,全國鋼材價格處于低潮,沈陽某公司跟時代公司訂貨1.1萬多噸鋼材,單價3500多元一噸,總價值達4000萬元。該公司是在2008年3~10月份期間提貨的,而此時全國鋼材價格大漲,每噸價格在4500~5000元,而當時的合同價格是3500多元一噸。時代公司堅持高價采購鋼材并按合同價供貨,沒耽誤對方一天工期,最后時代公司損失近千萬元。而相反的是,在沈陽地鐵工程的供貨過程中,雖然合同鎖定了價格,但由于鋼材市場價格下降,時代公司主動把價格降低,使公司又損失了幾百萬元。2009年12月份,沈陽下了場大雪。然而,沈撫同城鐵路工程卻急需8噸鋼材。時代公司派出車輛,在高速封路的情況下改道繞行,用最快的速度將鋼材送到施工現場,得到了施工方中鐵九局的高度贊譽。
    實際上,誠信理念是企業存亡與興衰的試金石,只有有了誠信企業,才能夠最終贏得客戶,贏得市場,贏得一種長期的可持續發展的格局。否則,企業最終都會走向衰敗。有一些企業非常重視誠信理念,例如海爾確定“首先賣信譽,其次賣產品”的誠信理念,從而成為家電業的巨人;相反,有一些保健品企業,雖然我國保健品市場很大,但它們卻是短命的,因為它們缺乏誠信理念,用虛假廣告騙人,甚至改頭換面地使用一些老處方,卻作為新產品向客戶推銷,最終導致企業垮臺。
    在時代公司的賬面上,有的只有應收款項,應付款項從來都是為零,不拖欠別人的貨款也是時代公司的誠信準則之一。良好的信譽使公司得到了各方面的高度信任,十幾家銀行、擔保公司主動上門為企業服務,幫助企業解決遇到的困難。沈陽某公司急需貸款,但由于沒有法人資格無法籌集到資金,工程面臨停工危險。該公司找到時代幫忙,靠著時代良好的信譽和擔保,銀行破例貸款給該公司,解決了他們的燃眉之急。目前,時代公司成為東北第一家辦理了銀行“保理”、“廠商銀”和“質押貸款”的民營企業。
    “對人以誠信,人不欺我;對事以誠信,事無不成”,馮玉祥將軍的話從時代公司得到了很好的印證。這些年,時代公司獲得了“遼寧省十佳信譽優秀企業”、“遼寧省誠信單位”、“遼寧省最佳示范單位”等一個個榮譽,得到了業界和社會的高度認可。
誠信是企業生存的基石
    誠信是一個企業的理念,更是一個企業的文化。企業誠信的管理就是要把企業的誠信作為一種資源、一個無形的市場來看待,對其進行培育、維護和控制。對外的誠信是企業生存的基石,而企業內部的誠信則是企業發展的動力和源泉。對企業內部的誠信是很多企業、很多企業家所忽視的一面。我國的經濟改革、對外開放政策讓一部分人先富了起來,有些成為了企業家,賺了大錢。金融危機一來,很多對外叫得很響的企業家馬上借危機實行“大轉身”,減薪、裁員、放假停發工資、遣散員工,沒有在企業內部建立誠信,老板沒能與員工共同渡過危機。事實上,這是企業家人格的縮水、誠信的缺失。
    時代公司在應對金融危機過程中,“堅持與員工一起渡過危機,堅持不讓一個員工回家,堅持不給員工少開一分錢。員工每天、每月在為公司做著貢獻,不能讓員工掉一滴眼淚”,這是時代公司創立之初定下的一條準則。寧可賠上幾百萬元,寧可從自己的腰包中拿錢也要讓員工有安全感,讓員工有與企業共同渡過危機的信心,金融危機的來臨恰是對公司內部誠信、公司凝聚力的一種考驗。
    時代公司作為鋼鐵貿易企業,受行業及北方氣候限制,每年11月末到來年3月份基本停止了經營活動,期間員工放假回家,但公司堅持不給員工少開一分錢,這是對員工負責,也是讓員工有著對企業的信任和歸屬感。另外,隨著每年社平工資的增加、物價的上漲,公司每年還給員工增加工資,2010年上半年增加幅度達到25%,超過了企業利潤的增長。在金融危機期間,公司經營量減少,處于虧損狀態,一些掙計件工資的員工找到領導,要求有保底工資保證基本生活,公司馬上對員工的工資結構進行調整,設定保底工資,保證了每位員工的基本生活保障。
    對員工負責就是企業對員工的誠信,企業對員工有誠信,員工才會對企業有誠信。公司從創業至今,先后解決了100多名下崗職工的再就業問題,安排了近50名大學生就業。公司員工,60%是下崗職工,30%是大學畢業生。公司是一個大熔爐,讓他們成為社會有用之人也是公司具有高度社會責任感的一種體現。為了提高員工的技術,讓他們掌握一技之長,企業經常對員工進行業務素質和綜合素質的培訓。行業內有一句話,“時代的員工到哪都是‘香餑餑’”。一些因特殊情況離開公司的員工,第二天就能找到新的工作。
    關心員工的衣食住行是一種義務,更是企業的責任。公司給每位中層以上干部配的車都要變成通勤車,負責接送順路的員工;每天的伙食要辦公室簽字認可;員工的五險一金,一個都不少;員工發生意外住院,公司傾盡全力幫助,一位因私事出車禍的員工公司拿出了20多萬元進行救治。就是這樣,公司做到了對員工的誠信,才有了員工對公司的誠信。在時代,工作超過10年的員工個個都已成為骨干。
社會信用體系需重建
    在我們努力打造和諧社會的今天,誠信是和諧社會的支柱之一。在努力倡導誠信的同時,如何去保護誠信、打擊不誠信的行為,是我們應該思考的問題。近日,由上海市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組成的課題組,對上海社會誠信問題展開調查。結果顯示,有44.2%的受訪者認為,人與人之間的誠信狀況下降了,誠實守信在一部分人心目中成為“無用的別名”,甚至有90.2%的受訪者認為,誠實守信在不同程度上會吃虧,這樣的結果讓我們震驚、更讓我們深思。
    在一些地方,老實排隊的經濟適用房申購者望眼欲穿,有人卻能用虛假申報材料輕松拿到房子鑰匙;少數把學籍“取巧”改到外省的高考考生,比堅守原籍的考生獲得了更好的升學機會;摻雜做假的不法商家,比本分守法的經營者獲利更多;客觀真實的電視節目受到冷落,靠炒作造假的低俗節目卻一時大受歡迎……這些現象,暴露了社會信用體系存在的問題。法律制度存在的漏洞,監管懲戒機制的缺失和乏力,在不同程度上導致了相似的后果:守信成本太高,誠信者沒有得到應有尊重和鼓勵,甚至還要付出沉重代價;失信成本相對太低,失信者非但沒有受到應有懲罰,反而攫取了大量不應得的利益,甚至作為“成功者”受到追捧。
    時代公司也遇到過類似的問題。在與某上市房地產公司簽訂的一份合同中,由于一個明顯的筆誤,對方卻借題發揮,要求撕毀合同中對己方不利的條款,這讓時代公司損失慘重。
    誠信者吃虧,失信者得利,此類現象不僅使人們在規則面前變得猶豫不決甚至冷漠麻木,更影響了人們對誠信道德標準的感知、判斷,從而沖擊社會價值觀的底線。從整個社會看,當誠信空間被壓縮,失信空間得以膨脹,社會的運行成本、交易風險等將大增。一個讓誠信者吃虧的社會注定要在各個方面受到懲罰,而支付“罰單”往往需要全社會付出高昂代價。
    面對這種狀況,我們重建社會信用體系的關鍵一環就是要創造條件,增強守信的吸引力,提高失信的成本,既不讓誠信者吃虧,又要使失信者得不償失。
    比如,在制度建設方面,建立健全規范的社會誠信體系和失信懲戒機制,扎緊誠信法律制度的“籬笆”,讓失信者無洞可鉆,無機可乘,堵塞其通過失信獲益的渠道。通過法治、行政、經濟等手段加強對失信行為的打擊約束,加大失信行為的風險成本,讓失信者在金融信貸、就業、教育、市場交易等環節處處碰壁,寸步難行。用制度形式明確對誠實守信行為的鼓勵和保障,讓守信者處處受益,得到應有的回報和尊重,不斷鼓起信心和勇氣。在這些方面,國內外的有益經驗和實踐探索,值得我們借鑒吸收。
    誠信是社會進步的表現,是和諧社會的基石。當誠信成為一個人、一個企業品牌的時候,即使在逆境,前面的路依舊會寬廣。
    (本文作者系遼寧國儲金屬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長)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