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刀切”限電非節能減排之良方
2010-9-25 21:46: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特約評論員 赫榮亮
最近,全國刮起一場限電限產減排風暴,一些地方對高耗能企業直接“拉閘限電”,引發了鋼鐵、煤炭、柴油等基礎原料的供求關系偏緊。作用最為明顯的,當屬鋼鐵行業,鋼鐵產量下降,庫存下降,鋼材價格出現攀升。
各地為完成“十一五”節能減排任務,采用突擊行動方式,很多鋼鐵企業生產線關停,剛剛登上鋼鐵產量最大的河北鋼鐵集團,也未能幸免,9月15日公告稱,其下屬的唐山、邯鄲、承德三家分公司接到當地政府的限產限電通知,此次限產,將導致三家分公司9~12月份粗鋼產量減少150萬噸左右,占公司年產量的6%。
國家明確提出2010年年末單位GDP能源消費要在2005年基礎上降低20%的目標,今年是“十一五”規劃的最后一年,節能減排的壓力異常巨大。但“一刀切”限電限產完成指標而停產,并不能真的達到節能減排目的。
為什么要節能減排?
提到社會進步,人們總是將文明與摩天大廈、汽車等現代化工業產物聯系起來,但人類進入了一個更不文明的生活狀態,那就是為了維持這些大樓、汽車的運作,不得不付出更多的“碳排放量”。大量的煤炭、石油被燒掉。煉制鋼鐵本身,同樣需要煤炭、石油。國家意識到排放更多的“碳”,不是好事。一方面是我國經濟發展將越來越難以承受,因為資源價格在一直攀升,石油、煤炭、鐵礦石等資源,都是在短短幾年內翻番,甚至不止一番。另一方面,國家形象受損。今年8月,國際能源署公布數據,中國取代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能源消費國。中國的經濟沒有擺脫發展中國家行列,但能源消費已經實現了“趕英超美”。經濟驅動也罷,面子問題也罷,都令政府認識到,節能減排這個問題,已經大于GDP,不能再在年終總結時候講,全國各項經濟超額完成,除了“碳排放量”。
但現在,限產限電不是解決節能減排問題的良方,至多是一劑猛藥,藥量過猛,將有后遺癥。例如,鋼鐵行業,作為高耗能行業,每年我國生產數億噸的鋼鐵產品,同時也就有數億噸的高質量焦炭被耗費掉。但鋼鐵行業節能減排,不是為完成任務,簡單的將高爐關掉,關掉高爐的直接代價就是,鋼材市場供應偏緊,鋼材價格的大幅攀升。最近幾天,北京、上海等地鋼材價格迅速爬升,最直接的原因是限電限產,鋼材供應量出現下降,打破了市場的平衡關系。
那么,什么是節能減排的正確方法。
其實政府早有定論。《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大節能減排力度,加快鋼鐵工業結構調整的若干意見》明確指出,實現鋼鐵工業節能減排要將控制總量、淘汰落后、技術改造結合起來,綜合利用等技術變革是鋼鐵行業節能減排的根本方法。以前企業不注重節能減排,這里面有地方政府因素。在追求GDP的時代,節能環保是次要目標。為了招商引資,部分地區以犧牲當地環境為代價,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比如今年爆發的冶金礦業有毒廢水泄漏事件,甚至至今尚無定論的中石油儲運輸油管爆炸污染大連港事件。(作者為中商流通生產力促進中心資深分析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