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信息化資訊

中國物聯網RFID積極發展

2010-9-25 21:38: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繼互聯網之后,物聯網成為全球信息產業另一波新浪潮,中國在物聯網發展腳步在全球又居領先。據統計,中國2009年RFID市場規模85億人民幣,較前一年同期增長29%,僅次于英國、美國,居全球第3。 
中國在2009年將物聯網提高到國家戰略層面,RFID作為物聯網感知與應用的核心技術,中國政府推動力度明顯增加,使得RFID產業有很好發展機會。 
目前中國具有自主開發生產低頻、高頻與微波電子卷標與讀寫器的技術及系統集成能力,低頻和高頻RFID的產業鏈較為成熟。高頻領域的廠商生產產品已達國際水平;超高頻領域逐漸邁向成熟;微波領域多半處在研發階段,尚未量產,成熟產品少。 
另外,在芯片設計與制造、卷標封裝、讀寫器設計與制造、系統集成與管理軟件、應用開發等,取得較大進步,市場培育和應用示范也初見成果。 
中國物聯網的應用領域不斷擴張,從身分識別、電子票證,到資產管理、食品與藥物的安全監控、倉儲物流等,皆加快發展進程。 
中國許多城市已進行物聯網的應用試點,青島全面展開RFID應用,包含金融、公共安全、工業生產、公共事業管理等10多個領域;北京交通包含公交車、地鐵及出租車皆開通刷卡應用,刷卡交易數量全國第1,累計發卡量3,447萬張;廣州的“羊城通”,集結公交通、電信通、商務通于一身,發卡量超過1,200萬張。 
此外,也具體實現在上海世博會,諸如電子門票、手機支付、食品安全、安防、樓宇監控、客流分析、井蓋監控、概念車等應用。 
盡管北京、江蘇、廣東、四川等地方政府都發展物聯網,但上海早在電信、互聯網、IT制造集成等方面具領先優勢,“上海推進物聯網產業發展行動方案”(2010-2012年),又是首個拋出具有可操作性方案的城市。 
2000年以來,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在研發物聯網關鍵技術上有一定積累,中科院與上海市政府共同投入數億元資金研究物聯網。在「十一五」期間,上海有關單位負責了10多項與物聯網相關的國家科技重大專項,以短距離無線通信技術為主,一些研究機構在無線傳感網工程化、實用化關鍵技術方面獲得突破。 
就整體產業鏈而言,上海的發展較完整。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推進無線傳感網國家標準制定工作,并代表中國參與國際標準制定,目前已制定中國第一個物聯網應用地方標準,即首個軌道交通防恐系統,透過傳感器,能夠即時感知危險品等情形并迅速反應。 
2010年3月,中國首個物聯網中心在上海成立,致力打造物聯網創新基地和高端物聯網產業鏈,形成高端產品研發和產業化能力,并帶領中國物聯網標準制定。 
到2012年,上海在重點突破傳感器、芯片等關鍵技術,傳感器、短距離無線通信及通信和網絡設備、物聯網服務等重點領域形成一定產業規模,透過示范區或基地的方式來推廣至各行業以及各區域。 
此外,2010年5月湖北電信、湖北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武漢依迅電子聯合舉辦的湖北省物聯網與物流信息化應用推介會,在武漢召開,稍后物聯網應用開始落地。 
武漢電信針對物流行業物聯網應用需求,開發和推出了位置服務、全球眼、物流e通等產品和服務,為物流行業實現物流、信息流、資金流“三流合一”創造了條件。 
據中國物流權威機構推算,中國物流成本占GDP比重每降低1個百分點,可以在貨物運輸、倉儲方面節能降耗1,000億元以上,增加1,300億元左右的社會效益。因此加強物聯網等新型信息技術應用,從而降低物流成本,對于實現低碳物流,以及減少流通費用增加利潤來說意義重大。 
隨武漢于光電產業園區的發展日趨完善,已被批準為繼北京中關村之后,大陸第2個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 
4月武漢東湖開發區提出創建“智能光谷”,成立“物聯網產業技術創新聯盟”,要將武漢建設為重要的物聯網技術創新和產業化基地。隨許多與物聯網技術相關的國家級實驗室落戶,武漢東湖國家高新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主任劉傳鐵表示,接下來將推出優惠政策邀請臺商參與,主要是圍繞在物聯網發展的相關企業。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