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貿資訊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國成品油定價機制之可能演變

2010-9-25 11:36: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能源報道:日前關于中國定價機制將調整的言論甚囂塵上,但毫無置疑的是,國內定價機制原則上將朝向市場化的軌道前進。“總的修改方向是更加靈活,更能反映市場和企業的成本變化。”,發改委官員曾在媒體上公開表示。   因此關于縮短調價周期及頻率,這一符合市場化演變、也符合石油央企和消費者預期的政策出臺基本上可判斷是“鐵板釘釘”上的事,且據了解,早在08年底,發改委原定價機制的草案中就過關于10個工作日的調整方案。因此C1可以預判下一個定價機制調整將從目前現行的22個工作日(即1個月)縮短至10個工作日(即2周)。不過調價頻率的調整或將縮短至3%,但也有可能保持在4%。
  不過即使是縮短調價周期與頻率以消減投機及供應方和消費者不滿的政策出臺,但發改委還需考慮的是擬定的定價機制如何反應國內的供需情況,如何反應企業成本及利潤的變化。
  因為現行的定價機制仍存在兩個弊端,一是跟國內供需脫節,二是在一定原油價格水平下,石油企業旱澇保收。首先目前我國零售價調整的依據完全按三地原油價格變動調整,未能反映國內的供需狀況,或者說即使國家根據國內情況進行適當調控,但調控的依據和參考系毫不公開透明,也只能使政策的執行者及消費者無所適從。
  另外,在發改委制訂的現行定價公式中所含的固定加工成本和利潤率較高,再加上市場流通環節中的利潤,石油央企在成品油該產業鏈上幾乎是享有巨額利潤。雖說三大公司是追逐利潤的上市企業,但同時更多的是體現代表人民利益的央企,其擁有的巨額利潤越高,或對下游的消費擠壓越重。且該固定成本和利潤率的設定對石油企業改進流程,優化成本,提高市場競爭力毫無促進作用,相反起到“吃大鍋飯”的影響。
  因此,發改委如何制訂一個即反映國內成品油市場供需,也能靈活反映石油公司成本及利潤在競爭市場變化的新成品油定價機制,是一件非常考研智慧的難題。
  據C1分析, 我國在制定新定價機制的同時,可借鑒臨近國家地區的定價機制演變。目前原油進口依存度高達九成的日本、韓國及我國臺灣地區已平穩過渡至市場定價時代,他們目前成品油定價體系可作為以后我國定價機制可能實施的方向之一,尤其是日本,目前國內已建立起完善的價格評估體系來反映國內外的供需情況。
  據日本COSMO石油公司介紹,日本在2008年10月后修訂了沿用了十八年的成品油定價方法,引進了新價格體系,主要目的是為了提高價格透明度,縮短批發和零售價差,準確反映供求關系,消除時間偏差,以迅速與國際市場行情聯動,確保價格的預見性。以下是新舊定價機制對比。
   新定價方法對比舊定價方法
2008年10月后實施時期1990年-2008年9月
汽油、車用柴油、煤油實施品種汽油、車用柴油、煤油
每周/按各石油品種/按地區修改方法每月1-2次/全國所有石油品種
東京工業品交易所成品油期貨價格     價格修改指標原油和產品進口價格的變動幅度  (主要參考原油采購成本)
調查公司的日本成品油現貨價格      
原油等石油產品到岸價格
上周三至本周二計算對象上月/上2周
按石油品種的上周的變動幅度公布內容價格變動幅度(所有石油品種一律)
企業定價定價單位1997年前政府定價
1997-2002年放寬價格管制,逐步市場定價
2002年后企業定價   

  由上可見,日本成品油定價機制也是從一個縮短調價期限,逐步走向市場化的過程。尤其在新價格體系確立中,日本建立了規范的期貨現貨價格體系來反映國內的供需情況,而不單只是受國外油品價格波動的影響,完全可以作為中國成品油市場未來的發展方向。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