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重汽閃電奪上海匯眾 馬純濟終結譚旭光整車夢
2010-9-25 9:57: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急于打造“黃金產業鏈”的譚旭光再一次栽在了他的老對手馬純濟的手上。
就在業界傳出上海匯眾汽車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匯眾”)的重型車業務已被譚旭光出任董事長的濰柴動力收入囊中的一周后,他的老對手——中國重汽(000951,股吧)董事局主席馬純濟9月23日在德國漢諾威參加商用車車展上公開表態說:“中國重汽確實收購了上海匯眾的模具、技術等主要技術資產,已經簽訂了收購協議!
“如果如馬純濟所言,上海汽車(600104,股吧)集團將上海匯眾重卡的核心技術資產賣給中國重汽,那么留給譚旭光的就只剩下廠房、生產線、生產資質等外圍資產了。”一位熟知內情的人士24日對《華夏時報》記者說,這類似于當年上汽與南汽競購英國羅孚,上汽搶下主要技術資產,南汽最終買到的只是工廠廠房、生產設備等硬件資產。
一周驚變
變化只在一周間。
9月16日,中國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肖國普在四川成都舉行的汽車論壇間隙對記者表示,目前正與濰柴動力和中國重汽的母公司洽談出售其重卡資產業務事宜。
此后幾天內,從濰柴動力內部傳出濰柴動力準備以6500萬元收購上海匯眾重卡的消息。
與中國重汽分家成立獨立發動機企業后,濰柴動力一直謀求向下游整車企業拓展,整合產業鏈。
“譚旭光一直看好匯眾!睘H柴動力內部人士24日對記者表示,之前,濰柴收購湘火炬接手了湘火炬在上海浦東的辦公大樓,同時在上海設立了研發中心,如果將上海匯眾重卡業務收歸旗下,此前設立的研發中心將與產能達萬輛的匯眾制造基地起到協同作用,一舉改變濰柴系重卡“北強南弱”的局面。
孰料螳螂捕蟬,黃雀在后。就在譚旭光志得意滿準備出手之際,馬純濟搶先一步拿下了上海匯眾。
中國重汽集團組織宣傳部長倪桂祥9月24日接受記者采訪時對此消息予以默認,但并沒有透露具體的細節。
“中國重汽與上汽雙方約定,近期不會正式公布此事!瘪R純濟解釋,之所以購買上海匯眾的重卡技術,是因為上海匯眾的重卡技術來源于韓國雙龍,而韓國雙龍的重卡技術源自于德國奔馳的重卡技術平臺,有些技術很不錯。
爭奪背后
“一旦讓山東重工拿下上海匯眾,這對中國重汽長三角地區的市場是個不小的挑戰。”在業內人士看來,山東重工旗下濰柴控股的發動機是重型車發動機的領導品牌,譚旭光收購上海匯眾的目的明顯是利用匯眾的生產線迅速切入重型車市場,做大山東的重型車產業。
若收購上海匯眾成功,譚旭光描繪的“四大板塊”——陜西板塊、重慶板塊、長三角板塊、山東板塊整車制造布局基本完成。
對于蓄勢已久且具備深厚基礎的山東重工來講,一旦強勢進入重卡領域,將對市場格局帶來不小的挑戰,有可能進一步推動整車廠自建動力體系的步伐。
這顯然不是馬純濟愿意看到的。因為長三角地區歷來也是中國重汽的重點銷售地區,拿下上海匯眾,對中國重汽來說顯然是個利好。
業內人士分析,收編匯眾重卡之后,中國重汽很有可能利用其生產基地繼續生產重卡,而被濰柴動力看好的生產設備也將為中國重汽提供不少助力。另一方面,中國重汽旗下的杭州發動機廠所在地與上海只是“一墻之隔”,假若就近配套顯然能夠節省很大的物流成本。
毛利之憂
“這事不是我具體負責。”濰柴動力執行總裁徐新玉9月24日接受本報采訪時匆匆掛斷了電話。
去年以來記者多次采訪發現,除了譚旭光,包括山東重工在內幾乎無人“敢”對外談及對外合作的事。善于抓住機遇的譚旭光已經充分意識到了未來的機遇。
在譚看來,未來5年依然是重型車市場的“黃金期”。以重卡市場為例,現有重卡客戶的產能為150萬輛,到“十二五”末將突破300萬輛。如果按濰柴在重型發動機市場上現在近40%的占有率計算,5年后的市場需求將達到120萬臺。其中蘊含的機遇可想而知。
但一個讓譚旭光擔憂的事實是,整車企業越來越看重體系內的發動機配套,他要面對的是濰柴發動機產能逐年擴大,銷售份額卻有逐漸縮小的可能。中國重汽、一汽解放、東風商用車等企業在市場推廣和宣傳時更傾向于匹配自家發動機的車型,它們已嘗到了甜頭。
一個佐證是,匹配自家發動機的重卡生產企業綜合毛利率甚至能高出其它企業7個百分點。以濰柴動力的最大客戶北汽福田為例,其綜合毛利率多年徘徊在7%-8%左右,而中國重汽綜合毛利率達到8.5%-13%,江淮汽車(600418,股吧)更在11%-15%之間。包括陜西重汽在內的眾多重卡生產企業正在通過上馬自產的重卡發動機提高綜合毛利率。這對譚旭光來說,顯然是近期不得不面對的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