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貿資訊

重慶兩江新區開發開放紀實

2010-9-25 9:49: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有人說,中國改革發展是一本大書,這本書的目錄,30年前是廣東深圳,20年前是上海浦東,10年前是天津濱海,現在是重慶兩江。沿著這個目錄,你可以更完整更深入地讀懂這本大書。 
  6月18日,繼浦東、濱海之后,我國第三個國家級新區,也是我國內陸唯一的國家級開發開放新區——重慶“兩江新區”掛牌成立。中國從沿海興起的開發開放,全面深入地推進到內陸腹心地帶。
  
  站在山城重慶朝天門碼頭上,看滾滾長江與嘉陵江在此交匯,浩蕩東去。城依山而建,江穿城而過,“江”“山”如畫。重慶人民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領導下,改革創新,奮力拼搏,在“兩江”交匯處1200平方公里的大地上描繪最新最美的圖畫。
  兩江開發開放,中國改革開放由此展現一個新格局
  2010年,新世紀進入第二個十年。黨中央、國務院縱覽全球風云,把握歷史機遇,把進一步擴大改革開放的目光投向了廣闊的西部,投向長江岸邊有著巨大潛力的重慶。
  發生在重慶的深層律動,肇始于首都的春天。2007年3月,胡錦濤總書記在全國“兩會”上,給年輕的直轄市明確了三大定位——努力把重慶加快建設成為西部地區的重要增長極、長江上游地區的經濟中心、城鄉統籌發展的直轄市;確定了一大目標——在西部地區率先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交辦了四大任務——加大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力度,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切實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加快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革步伐;著力解決好民生問題,積極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全面加強城市建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這構成了重慶新階段發展的“314”總體部署。
  按照“314”總體部署,重慶開始構思新的開發開放。2008年4月,提出建立重慶內陸開發開放示范區,在西部形成增長極。同年6月,由中央50多個部委200多人組成調研組到重慶進行史上最大一次調研,提出設立兩江新區。2009年1月,國務院頒發《國務院關于推進重慶市統籌城鄉改革和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要在重慶設置兩江新區。2010年5月,國務院正式批復同意設立重慶兩江新區。
  2010年6月18日,重慶“兩江新區”正式掛牌成立。這一天,正逢重慶直轄13周年的日子,重慶在更高的起點上開始又一次出發。
  在我國改革開放的重要歷史關頭,黨中央、國務院高瞻遠矚、審時度勢作出兩江開發開放這一重大決策,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意義。
  在全國的維度上,兩江開發開放,完善了中國經濟發展的戰略版圖,是新10年西部大開發的開篇之作。
  改革開放以來的30多年,深圳、浦東和濱海開發開放,迅速成長為重要增長極,在引領東部開放、支撐全國經濟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站在更高起點上,中國需要走出一條新的區域協調發展之路,催生現代化的“新支點”。按照鄧小平同志提出的“兩個大局”戰略構想,以重慶兩江為“龍頭”的廣闊西部開始進入改革開放的前沿,使中國改革開放形成沿海與內陸并舉的戰略新格局,中國現代化跑車進入東西南北“四輪驅動”的新時代。
  在歷史的坐標上,兩江開發開放,提升了中國改革開放的路徑層級,是中國進一步改革開放的新標桿。
  經歷30多年艱辛探索后,改革開放進入攻堅克難的關鍵期。內陸地區開放如何破題?統籌城鄉發展如何突破?民生導向的開發之路如何推進?人的全面發展與幸福如何實現?在所有這些方面,兩江新區將成為我國尤其是內陸地區改革開放和制度創新的重要試驗田。
  在發展的戰略上,兩江開發開放,豐富了中國科學發展的實踐內涵,是中國發展戰略轉型的突破口。
  歷經計劃經濟轉變到市場經濟的偉大變革后,中國再次走到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新歷史變革階段。兩江新區以廣闊的中西部地區為依托,以國內需求為基礎,以自主創新為驅動,以資源環境保護為指向,以人的幸福為依歸,正探索一條質與量、快與好、物與人、人與自然相統一的科學發展之路。
  兩江新區從一開始就與國家發展戰略緊密相連。黨中央、國務院科學決策,對兩江新區未來發展的戰略布局作出一系列前瞻性規劃。
  科學定位:新區作為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先行區,要逐步建設成為我國內陸重要的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基地、長江上游地區的金融中心和創新中心、內陸地區對外開放的重要門戶、科學發展的示范窗口;
  明確要求:要把設立新區作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落實區域發展總體戰略的重要舉措,加快推進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積極探索內陸開放型經濟發展的新路子,努力保持重慶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全面部署:新區建設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水平管理。重慶市要加大對新區發展的支持力度,推動產業、資金和人才向新區集聚。國務院有關部門要在有關規劃編制、政策實施、項目安排、體制機制創新等方面給予積極支持。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說,黨中央、國務院審時度勢,作出建設重慶兩江新區的戰略決策,正是科學發展的生動體現。
  啟動“二次經濟改革”,走科學發展之路
  是重國際市場,還是重國內需求;是重低成本優勢,還是重自主創新能力;是重物質投入,還是重資源環境;是重財富增長,還是重社會福利水平提高,這是“舊”“新”兩種發展方式之別。起步伊始,兩江新區堅決走一條新路。
  “我們要舉全市之力、匯全球之智、聚四海之財,以創新之策、非常之舉,努力推動兩江新區實現跨越發展。”重慶市市長黃奇帆說,關鍵是在高起點上推動發展方式轉變,走出一條科學發展新路,為西部乃至全國提供新的示范和借鑒。
  專家認為,此輪發展方式轉變可以說是繼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轉變之后的“二次經濟改革”,將確定中國現代化的正確路徑。
  這是一條內需與外需并重之路。
  國際金融危機導致國際市場需求相對收縮,我國發展模式正從主要依賴外需轉向以內需為主導、內外并舉,而國內市場潛力主要在中西部。重慶地處中西結合部,承東啟西、連通南北。在未來幾年內,重慶將有8條高速鐵路通往全國,隨著江北機場4條跑道以及長江黃金水道的建設,重慶正逐步成為水、陸、空物流中心。在重慶建設兩江新區,布局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基地,將更好地適應和滿足中西部內需市場,更好地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可以說,中西部大市場催生了兩江新區,兩江新區走內需主導、開發開放之路又必將有力拉動中西部發展。
  這是一條創新驅動之路。
  7月6日,位于兩江新區蔡家組團的功能材料產業化基地動工;7月18日,國家級萬億級先進制造基地兩江新區工業開發區動工……兩江新區產業結構瞄準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全力構建汽車及發動機、新能源及新材料等6大工業和金融業、商貿業、信息業3大服務業的“6+3”高新高端化產業體系。
  同時,兩江新區著力形成創新驅動為主的內生增長模式,推動產業鏈和價值鏈向高端延伸。重慶金山科技集團自主研發出“膠囊內窺鏡”系統。這顆宛如感冒膠囊大小的“智能膠囊”,經腸胃病人服用后,就像一臺進入體內的微型數字工作站,對消化道壁進行攝像,傳輸數字信號,實現對病情的準確診斷。膠囊內窺鏡的成功研發打破了傳統上由國外公司壟斷的醫療設備市場,已累計申請50多項專利。
  這是一條綠色發展之路。
  兩江新區1200平方公里,山地、水域及原生態面積達650平方公里,占54%。目前正加快“森林兩江”建設,打造“一半山水、一半產業”綠色生態新區。
  在產業布局上,兩江新區將制造業板塊,如發展電力裝備、臨港船舶制造等的龍石功能區,布局在城市下風下水方向。而臨江區域,如作為現代都市風貌展示區的北部新區,正積極布局現代服務業和高技術產業,彰顯生態、景觀、休閑的城市功能。新區成立3個多月來,已有好些污染重、能耗高企業被擋在門外。
  這是一條以人為本之路。
  成立伊始,兩江新區就校正“幸福”坐標——讓經濟又好又快發展,讓人們共享發展成果。新區將大力發展教育、醫療、衛生等社會事業,使人們幸福指數隨著經濟增長不斷向上攀升。目前,按照全市統一部署,統籌城鄉戶籍制度改革已全面啟動,從“農民”到“居民”,被那些長年在這里工作卻一直在身份上“漂泊”的人們視為最大幸福。
  快中求好,又好又快。規劃到2020年,兩江新區GDP將從目前的800億元提高到6000億元,工業銷售值將超過1萬億元,常住人口約400萬人,實現10年“再造一個重慶”目標。
  用好先行先試這把“金鑰匙”,通過創新激發發展活力
  兩江新區擁有前所未有的優惠政策,形成了三大優惠政策疊加,即西部大開發優惠政策、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先行先試政策,以及比照浦東和濱海新區的開發開放政策,比如新區內產業2020年以前按15%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而沿海地區、中部地區現在執行25%的標準……
  “但最有威力的是改革創新、開拓開放的先行先試權。”重慶市委常委、兩江新區黨工委書記、新區管委會主任翁杰明說,兩江新區將最大限度用活用好先行先試這把“金鑰匙”,通過體制、機制和政策創新,激發發展動力和活力。
  兩江新區包括了江北區、渝北區、北碚區三個區的部分區域。為此,新區創新開發模式。8月18日,“水土高新技術產業園”動工。為開發這個園區,新區管委會下屬開投集團出資55%,產業園所在北碚區政府出資45%,雙方共同組建一家開發公司作為投資主體。這種以資本為紐帶的開發方式,充分調動了行政區參與開發的積極性,實現了利益共享。
  沒有改革,新區便沒有“魂”。兩江新區對代表國家未來發展方向的改革率先探索,對影響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攻堅破難,對在內陸乃至全國普遍實施的改革引領示范,努力在事關全局的重點領域及關鍵環節上取得突破。
  零部件從海外運進來,加工完了產品又銷售到全世界。改革開放以來,沿海這種“兩頭在外”的加工模式發展迅猛。而重慶到出海口有2000多公里,如果照搬這個模式,物流成本就抵消了政策、人力成本優勢。針對此,近兩年,重慶創造出對筆記本電腦加工產業進行垂直整合,實施“一頭在外”的模式,即零部件80%本地化制造,再組裝成整機出口。以惠普整機項目為中心,重慶先后吸引了富士康、英業達等一大批著名電子器件、零部件IT巨頭落戶,正打造以西永綜合保稅區為中心、年產8000萬臺筆記本電腦生產基地。現在,這種模式正在被運用到兩江新區的產業布局和建設中。
  制度的創新就是改革,開放窗口的創新就是更大程度的開放。兩江新區站在時代最前沿,不斷擴大開放,努力在高起點上探索內陸地區開放新格局。
  9月3日,兩江新區內的重慶兩路寸灘保稅港區首票出口貨物——重慶國際復合材料公司的20噸玻璃纖維短切紗,于上海洋山港轉海船出口法國。這意味著重慶乃至整個西部有了自己的“出海口”,實現了與世界的“無縫”對接。
  兩路寸灘保稅港區是我國第一個內陸保稅港區,也是第一個“水港+空港”雙功能保稅港區。按政策,國外貨物入區保稅,國內貨物入區視同出口,實行退稅,這等于把邊境直接“挪”到了重慶。重慶及周邊出口企業再也不用往上海、深圳等口岸跑,在重慶海關就能辦結出口手續。
  兩江新區是新一輪西部大開發改革創新的“試驗田”,不僅在完善市場經濟體制上進行積極探索,也在構建社會建設體系上承擔著先行先試的重任。
  廣受關注的戶籍制度改革已在重慶全市啟動,這也是兩江新區未來的一項重點工作。這項改革創造性地為轉戶農民設計了一套彈性退出制度,在為其穿上城里的就業、住房、養老、醫療、教育“五件衣服”的同時,允許其3年內保留對土地、林地、宅基地的收益,保障農民合法權益。
  改革永不停步。作為中國結構轉型、科學發展的先鋒,兩江新區之“新”不在政策,而是在“新任務”、“新使命”,在新的“先行先試”。
  弘揚想干、敢干、快干、會干精神,推動兩江新區跨越式發展
  6月18日,在兩江新區掛牌成立儀式上,薄熙來說,兩江新區既是重大的機遇,也是全新的挑戰。但正因為有挑戰,工作才有干頭兒,事業才有想頭兒,渾身才有勁頭兒,干出來才有奔頭兒,這樣的生活才更充實,生命才更有價值。
  與30年前相比,今天的發展起點更高、要求更高,領域更寬、問題更復雜。兩江新區必須以“殺出一條血路”的勇氣,弘揚想干、敢干、快干、會干的精神,自我擔當,克難而進,在實踐科學發展觀的新起點上創造新的業績。
  我們看到了“大局為先”的氣度。
  兩江新區包括了江北區、渝北區、北碚區三個區的部分區域,是一個老城加新城的設計。為此,兩江新區采取了“1+3”的管理新模式,即兩江新區管委會在政策、規劃、統計等方面進行統籌,并和3個行政區“1+3”協力推進開發。工作對接中,3個行政區不約而同表示:“兩江新區就是大局,一切服從服務于新區開發開放!”
  我們看到了“實干快干”的作風。
  按功能區規劃,江北區魚嘴鎮與復盛鎮組成全新的“魚復現代制造和物流區”,未來我國西部地區最重要的物流集散基地果園港就位于功能區內。兩鎮對兩江新區“主動靠攏”,預先啟動了基礎設施建設。目前,連接復盛與魚嘴間的團山堡隧道施工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該工程的直接好處是:將使兩鎮的對接時間由過去的15分鐘減少到5分鐘。
  我們看到了“敢闖敢試”的激情。
  重慶江北嘴要成為“陸家嘴”,需要走一條全新的金融創新之路。今后,兩江新區將積極引進全球跨國公司設立跨境離岸結算中心和建設面向電子商務企業的跨境結算平臺,力爭在2015年至2020年期間建成面向全國的首個內陸離岸金融結算中心。
  我們看到了“后來居上”的雄心,更看到了后面的冷靜與科學。
  到2020年,兩江新區GDP將從現在的800億增長到6000億,相當于再造一個現有的重慶經濟。平均每年增速都必須超過20%,有沒有難度?當然有!但新區的同志很清醒,他們算了兩筆賬。第一筆賬:2009年兩江新區GDP為813億,占全市的12.5%,10年后達到6000億,占全市的1/4以上,按“倒逼”機制,平均每年增速都要比全市高7.4個百分點,這是責任,必須做好!第二筆賬:和浦東與濱海新區比,當年浦東開發時GDP只有60多億,濱海則幾乎是在海灘上開發起來的,這些年兩個新區的GDP都增長了幾十倍。兩江新區目前GDP已達800多億,10年后到6000億,增長不到10倍,可以做好!
  新區,開啟了攀登、提升、超越的征程。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兩江新區GDP達503億元,同比增長20.1%。展望全年,2010年新區GDP有望達到1000億元,增速超過23%。
  發展,靠資金、靠技術,但說到底還是要靠人。兩江新區用“敢于彎道超越、善于搏浪遠望、勇于后來居上”的精神激勵所有同志,以非常之勇、非常之謀、非常之力,推動新區實現超常規、跨越式發展。
  日夜濤聲奔大海。立身江岸,看浪花翻飛,聽盈耳濤聲。波濤是一個強者,更蘊涵著一種精神力量,他奔流向前,永不停歇。重慶人民正依憑著這種精神,在兩江新區開發開放、在建設美好城市、在提升人民幸福上奮勇前進。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