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物流信息化論文

我國物聯網產業發展輿情分析

2010-9-22 21:44: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物聯網產業發展在全國各地迅速升溫
  物聯網熱浪在中國會迅速壯大。物聯網在中國迅速崛起得益于我國在物聯網方面的幾大優勢。第一,我國早在1999年就啟動了物聯網核心傳感網技術研究,研發水平處于世界前列;第二,在世界傳感網領域,我國是標準主導國之一,專利擁有量高;第三,我國是目前能夠實現物聯網完整產業鏈的國家之一;第四,我國無線通信網絡和寬帶覆蓋率高,為物聯網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設施支持;第五,我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有較為雄厚的經濟實力支持物聯網發展。
  江蘇無錫建設物聯網產業創新基地。無錫自2007年開始發展物聯網產業,與中國科學院合作共建了中國物聯網產業發展研究院。短短兩年,該產業已從實驗室走向產業化,正悄然進入生產生活的各個領域。2009年11月7日,總投資超過2.76億元的11個物聯網項目在無錫成功簽約,項目研發領域覆蓋傳感網智能技術研發、傳感網絡應用研究、傳感網絡系統集成等物聯網產業多個前沿領域。此舉意味著溫家寶總理提出的"感知中國"無錫示范區成功起航,標志著中國在物聯網研發領域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上海物聯網發展跟不上"四個中心"建設步伐。上海聯通總經理蔡全根認為,上海"四個中心"建設每個中心都需要依托互聯網和物聯網來完成信息流的傳遞,上海物聯網發展需要由政府進行頂級規劃,有統一的框架和發展思路后產業鏈企業才好具體執行推進。上海發展物聯網應該向日本、韓國和中國臺灣地區學習,上述這些地方在信息化普及和互聯網推進上都有個頂級設計,然后產業鏈才好推動。
  浙江杭州物聯網經濟位居全國第一方陣。杭州的物聯網起步較早。2004年杭州家和智能控制有限公司就開始研究作為物聯網核心之一的無線傳感網技術。目前,杭州的無線傳感網技術研究開發處于國內領先地位,射頻識別(RFID)等相關技術形成和應用已有廣泛基礎。杭州市市長蔡奇認為,"為什么關注物聯網?因為杭州要打造天堂硅谷,構建3+1產業體系,物聯網就是一個要盯住的高端產業和新興產業"。
  廣東省物聯網產業基礎好,物聯網應用占全國六成。廣東的’物聯網’發展較早,因為產業基礎好,早在兩三年前廣東就開始規劃下一代互聯網。廣東省信產廳信息化推進處袁國清處長認為,"目前’物聯網’的應用主要是RFID、GPS等,廣東在這方面的應用已經占到了6成,粵港合作和物流信息化是廣東在’物聯網’產業中的獨特優勢"。
  山東省物聯網產業開始起步。2008年年底,由山東省標準化研究院牽頭,省內多家企業共同合作申請的"基于RFID技術的食品安全追溯系統研發與示范"項目被科技部列入"十一五"國家高新技術發展規劃。山東省成立的RFID產業聯盟已很好的發揮作用,山東省的特種設備領域的物聯網雛形已經顯現,食品安全等領域將逐步應用物聯網技術。目前,山東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已對26萬余只氣瓶實現了RFID信息管理,"山東省電梯維保電子監管系統"也正在濟南、煙臺、青島、濰坊、淄博等11個城市推廣應用。
  從三大電信運營商看我國物聯網發展優勢
  中移動總裁王建宙日前表示,"物聯網已不再是一個概念,而是現實、可用的環境。下一步最重要的就是推動其商業化發展。"物聯網必須要與3G結合,3G網絡是物聯網信息傳送的有效平臺,物聯網將成為中移動未來發展重點。中國聯通董事長常小兵在2009年亞洲移動通信大會(11月18日-19日)上表示,3G帶來了巨大的機會,尤其是物聯網時代,3G將促進物聯網有效發揮無縫通信的巨大威力。物聯網實現了人與物、物與物的傳播,這也將成為未來移動通信的巨大藍海。
  (1)中國移動擁有網絡規模與覆蓋范圍全球第一的移動通信網絡。
  這是發展物聯網的基礎條件。另外,中國移動在M2M(Machinetomachine)領域已形成一整套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標準、解決方案和相關產品。通過與各行業的廣泛合作,目前M2M終端數已達到300萬,年均增長超過80%。中國移動擁有的TD-SCDMA網絡上下行時隙可以靈活配置,正好適應了物聯網需要大量上行帶寬的需要,具備支撐物聯網正常運行的"先天優勢"。
  (2)中國電信的優勢在于擁有豐富的帶寬資源。
  2009年7月16日,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24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中披露:2009年6月中國網絡國際出口帶寬達到747541.4Mbps,半年增長16.8%。其中,中國電信為416778Mbps,占55.75%%;中國聯通為295136Mbps;中國移動為9932Mbps。另外,基于歷史原因,中國電信還擁有豐富的固網資源,也是目前互聯網業務的主要承載者,這是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無法比擬的優勢。除此之外,中國電信獲得了3G移動牌照,加強了C網與固網的融合,為發展物聯網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3)中國聯通發展物聯網的優勢在于其WCDMA的技術優勢。 

  中國聯通手握移動、固網兩大牌照,從技術上來看,WCDMA的數據上下行速率分別是5.76Mbps/和14.4Mbps,而TD-CDMA的則分別是384kbps/2.8Mbps,CDMA2000則為1.8Mbps/3.1Mbps。WCDMA的這個很明顯的技術優勢則表示中國聯通發展物聯網業務有著更高的帶寬和更快的速度。另外,WCDMA還具有豐富的體驗內容、明顯的終端優勢以及成熟的商業經驗等優勢。這些優勢對中國聯通發展3G業務以及在3G競爭中占得先機具有重大意義。而良好的3G服務恰恰是發展物聯網的重要基礎。
  在2009年北京通信展上,三大電信運營商的新展品均與物聯網有關:中國電信展示的全球遠程監控電子眼和商務領航;中國移動展示的物流信息化和手機支付;中國聯通展示的刷手機實現車票支付。
  我國物聯網產業發展中的幾個重要問題
  美國權威咨詢機構FORRESTER預測,到2020年,世界上物物互聯的業務,跟人與人通信的業務相比,將達到30比1,因此,"物聯網"被稱為是下一個萬億級的通信業務。
  1、搭建物聯網研發公共服務平臺,實現關鍵技術和標準的突破
  物聯網產業發展需要研究制定統一的技術標準和體系。物聯網發展的關鍵是技術標準和技術協議。解決協議問題,困難重重,尤其是中國,意識形態與西方嚴重不同,觀點難以被國際接受,推廣的成本極高。國務院發展中心技術產業部王忠宏認為,應該堅持國際標準和國內標準同步推進的原則,進一步確立并擴大我國在物聯網領域國際標準制定上的發言權。
  2、加強產學研合作,通過政府引導,由政府、企業、科研機構、行業協會等共同搭建物聯網研發公共服務平臺。
  通過公共服務平臺,發揮各地在物聯網產業方面的各自優勢,整合研發資源和力量,在物聯網的共性及關鍵技術領域、在技術標準和技術協議等方面開展深入合作,力爭實現關鍵技術和標準的突破。通過搭建物聯網研發公共服務平臺,努力構建完善的區域科技服務體系和面向全國乃至全球的研發服務平臺。
  3、加強區域合作,推進重點領域的物聯網產業應用
  物聯網產品應用廣泛,涉及城市交通、生態環境、醫療衛生、物流運輸、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業監測等許多領域。在這些應用領域中,應選擇出一些重點應用領域,加強區域合作,整合區域資源,制定應用規劃,給予政策支持,重點推進發展。
  重點推進物聯網在物流運輸、城市交通、醫療衛生等領域的產業應用。以長三角區域為例,上海是長三角地區的核心城市,是我國經濟、金融、貿易、航運、物流和高增值服務中心,上海正在向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目標邁進。上海"四個中心"的建設,離不開江蘇、浙江的支持,需要長三角兩省一市(江蘇、浙江和上海)或三省一市(江蘇、浙江、安徽和上海)來共同建設。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和長三角都市群的發展,物流運輸、城市交通是重要內容。另外,物聯網在物流運輸、城市交通中也具有較好的應用條件和應用前景。長三角區域一體化,醫療衛生一體化也是其重要內容,是公眾關心的問題。長三角區域的政府、企業和社會,應在物流運輸、城市交通、醫療衛生這些領域重點推進物聯網應用,這些領域有剛性需求,容易快速形成產業化、規模化。如在城市交通領域,通過在道路、車輛等設施上安裝傳感器、監控攝像頭等物聯網產品,整合通訊、導航等系統,實現車輛、道路設施、人互聯互通,實時了解交通狀況,通過模型預測分析,為城市交通的良性運轉提供科學決策和管理服務。在這些重點領域,需要長三角區域的政府、企業和社會通力合作,按照統一的標準和體系深化物聯網應用,以重點領域應用促進物聯網產業發展。
  4、完善物聯網產業發展的組織機制與利益協調機制
  (1)物聯網產業發展需要跨區域協作。
  物聯網涉及范圍廣,發展任務重,也是一個新興的領域,遠不是一個省(市)或是一個行業能夠擔當的。物聯網產業發展,必須打破行政壁壘,盡快研究制定適于物聯網產業發展的組織機制與利益協調機制,并進行共贏模式的探索。
  (2)盡快建立有助于政府部門、企業和組織機構間溝通協調的組織機制。
  目前,許多區域已建立了"省(市)長聯席會議"、"城市經濟協調會"等決策和協調機構。對于物聯網產業發展,有必要建立物聯網產業發展組織協調機制,在物聯網發展的政策、資金、人才等方面統一溝通協調。如在科技政策中突出物聯網的發展,促進具有示范意義的物聯網科技成果研發,建立合理的物聯網科技成果評價標準等。
  (3)利益協調機制的完善要有助于加強部門、組織間的協作和資源共享。
  現在很多城市都推進物聯網產業發展,部門之間如何進行合作、行業之間如何進行合作、領域應用之間如何合作等,都需要進行利益協調。物聯網發展的組織機制與利益協調機制應該是一種互動共贏的機制,從而促進物聯網的推廣和產業發展。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