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積極對接中原經濟區建設規劃
2010-9-21 2:02: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本次城市發展論壇正值我們謀劃中原經濟區建設、大力推進跨越式發展的重要時期,為我們學習了解海內外先進城市發展經驗,分享先進經濟區研究成果,提供了一次十分難得的機會。”9月17日,2010城市發展(鄭州)論壇在鄭州開幕,河南省委常委、鄭州市委書記連維良在開幕式上致辭。
300余名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城市代表齊聚中原,交流理念,展望未來。海西、關中-天水、長株潭等經濟區的城市代表帶來了經濟區建設的寶貴經驗。
【深度利好】
國務院剛剛批復“鄭州規劃”
本屆論壇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和鄭州市人民政府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院常務副院長王偉光,河南省委常委、鄭州市委書記連維良,河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王文超,河南省副省長史濟春等領導出席了開幕式。
河南省委常委、鄭州市委書記連維良在開幕式上致辭說,當前河南省正在積極構建中原經濟區,這一戰略順應區域經濟發展趨勢,得到了全國上下的廣泛熱議,也得到國家高層研究機構和決策部門的高度認可。鄭州作為河南省會城市,在中原經濟區建設中責任重大。
前不久,國務院批復的《鄭州市城市總體規劃》指出,到2020年要把鄭州建設成為我國中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國家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城市。河南省委、省政府提出,鄭州要在中原經濟區建設中發揮龍頭作用、重心作用和示范帶動作用,提升鄭州全國區域性中心城市地位。
目前,鄭州正在積極對接中原經濟區建設規劃,深化落實跨越式發展行動計劃,謀劃“十二五”發展。
【專家建言】
突破行政區劃限制,構建大鄭州都市區
中國區域科學協會副會長毛漢英認為,鄭州地處中部地區“兩縱兩橫經濟帶”、京廣與隴海兩大經濟帶的交會處,是中部地區人口與經濟總量僅次于武漢的第二大城市。因此,鄭州必須率先加快發展,走在中部地區的前列,成為中部崛起的核心增長極之一。“鄭州目前的綜合實力和影響力,還不足以帶動整個中原經濟區,使之成為國家層面的重要增長極。”中國社科院城市和環境研究所副所長魏后凱說。
他提出,要突破這種困局,“鄭州需要突破行政區劃的限制,構建一個大鄭州都市區,范圍包括鄭州市行政區、開封市區、新鄉市平原新區和焦作市焦作新區”。
魏后凱認為,要建設大鄭州都市區,關鍵是提升產業發展層次和競爭力,建立具有鄭州特色的現代新型產業體系,形成強有力的產業支撐。
具體是要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將鄭州建成全國交通樞紐中心城市、國際華人拜祖文化旅游名城、國際陸港全球物流中心、中部高端服務業基地城市、全國商品期貨交易中心,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將鄭州打造成為中國重要的先進制造業基地、汽車及零部件生產出口基地。
政策上支持,推動鄭州升格為副省級城市
有了好的建設規劃,就需要政府在政策上給予積極的支持。魏后凱覺得,要做到政策上支持,力爭提升鄭州行政層級,推動鄭州升格為副省級城市。
鄭州有條件、有能力提升為副省級城市。鄭州優勢突出。按照副省級城市必須為市區人口百萬以上特大城市或國務院批準的18個較大市之一或經濟強省省會的條件,中部地區具備升格為副省級城市資格的有鄭州、洛陽、長沙、太原、合肥和南昌。
鄭州經濟實力超過很多副省級城市和省會城市。魏后凱建議將目前鄭州所轄的縣(市),如中牟、滎陽、新鄭、新密和登封調整為市轄區;鞏義為全國百強縣(市)和省直管縣的試點單位,可暫不改區,作為單列市,這樣開封市和鞏義市構成大鄭州都市區的東西兩翼,形成“一體兩翼”的格局。
實現“五統籌”,加快城鄉一體化建設
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教授周紹朋認為,國際金融危機使我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問題更加突顯出來,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已刻不容緩,所以,鄭州在建設中除了必須有體制、機制保證和技術支撐(解決要轉變和有能力轉變問題),加快實現經濟發展戰略轉型和結構調整外,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必須加快城鄉一體化建設,未來十年經濟增長和發展的主要空間在城鎮化和城鄉一體化建設(擴大三大需求中的消費需求)。
而加快城鄉一體化建設就必須建立促進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制度,推動城鄉經濟社會發展融合,必須實現五統籌:統籌土地利用和城鄉規劃;統籌城鄉產業發展(發展農村服務業和鄉鎮企業);統籌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城鄉統一的公共服務制度);統籌城鄉勞動就業(城鄉統一的人力資源市場,城鄉勞動者平等就業制度);統籌城鄉社會管理(戶籍制度改革)。
以8大行業物流為對象構建“內陸無水港”
中國區域科學協會副會長毛漢英建議,鄭州要加快現代物流業和物流集聚區建設。
具體是以綜合交通樞紐為基礎,以糧食、棉花、煤炭、建材、汽車、食品、農資和郵政等8大行業物流為對象,著力打造物流配送、倉儲運輸和公共物流信息三大平臺,構建以鄭州為中心的1小時配送物流圈、6小時分撥及終端配送物流圈、24小時干線區域分撥與中心城市終端配送物流圈、72小時國際終端配送物流圈。
高標準、高起點建設中原國際物流園區、鐵路集裝箱中心站、國家干線公路物流港及空港物流園區,建成輻射國內外的“內陸無水港”。
【鄭州試水】
鄭州新區嘗試走復合型城市的道路
魏后凱等專家學者的見解與鄭州市副市長張建慧的鄭州大都市構想不謀而合。魏后凱說:“越來越多的例子證明,走復合型城市發展之路,是知識創新城市中,探索城市轉型的一條有效路徑。”
不約而同,他們都把轉型的突圍點,定格在了省會東部廣袤的土地——鄭州新區。
鄭州新區 1840平方公里,涵蓋中州大道以東,黃河以南至鄭州國際機場,開封市汴西新區以西。具體分為:鄭東新區、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鄭州國際航空港區、鄭州國際物流園區、中牟產業功能區、中牟縣。
“復合型城市是一種產業協調、功能融合、城鄉統籌、生態平衡的新型城市形態。”張建慧說,“復合”的概念元素包括:產業復合,即以主導產業為核心,帶動各產業分工協作、有效互動、共同發展;功能復合:生產、生活、生態等多種功能有機結合、自我完善;城鄉復合:即城鄉規劃建設一體化,共同繁榮,實現公共服務均等化;生態復合,即建設河渠、綠地、林網、道路等各種自然生態要素的有機循環網絡,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