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洲里全面加快國家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建設
2010-9-19 17:22: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不久前召開的中央西部大開發工作會議上,滿洲里同廣西東興、云南瑞麗一道被確定為國家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實施方案和發展規劃將于年內獲批。滿洲里牢牢把握這一機遇,堅持“科學發展、先行先試”原則,深入實施“鏈接俄蒙,融入東北,承接全國,走向世界”戰略,加快建設國家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全面提升東北地區對外開放水平。
滿洲里立足立體化國際口岸建設,口岸功能正日趨完善。始終堅持把口岸建設作為滿洲里的生命線工程來加以推進實施,集公路、鐵路、航空三位一體的立體化國際口岸已經形成。鐵路口岸二期、公路口岸二期、濱洲鐵路海滿復線和新301國道等一批重要口岸疏運設施投入運營,公路口岸新旅檢通關大樓竣工啟用,鐵路、公路口岸年通過能力分別達到1.2億噸和600萬噸。滿洲里機場達到4D級標準,并實現對外開放。投資33億元的新國際貨場項目已全面啟動,建成后鐵路口岸年換裝能力將達到7000萬噸,能夠滿足至2020年口岸發展需求。實現了公路口岸24小時通關,大通關模式在全國推廣。倡導并首辦中國邊境口岸城市市長論壇,建立了口岸間合作聯動的新機制。
同時,圍繞“試驗區”建設,滿洲里正大力提升對外開放水平。以國家發改委積極推動新疆喀什、內蒙古滿洲里等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建設為契機,積極爭取國家盡早設立滿洲里開發開放試驗區(經濟特區),全面提升對外開放水平。進一步加快新國際貨場基礎設施、煤炭進口加工和各專業貨場建設進度,力爭早日運營。借助恢復“異地辦照”的時機,重點培育滿洲里至赤塔、伊爾庫茨克等地的國際航線,帶動國內航線發展,最大限度地滿足客運需求,逐步將滿洲里機場打造成為連接俄蒙的重要航空中轉基地。加強綜合保稅區申報批建工作,完善物流產業規劃,培育行業龍頭,整合現有物流、倉儲企業向專業化、規模化方向發展,努力把物流業做大做強。加快境外達烏利亞木材加工園區建設進度,力爭早日投入運營。積極承接東北三省及沿海發達地區的產業、資金、技術轉移,著力引進一批好項目、大項目。
立足發揮口岸疏運優勢,積極搭建資源互補平臺。滿洲里市毗鄰的俄羅斯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被譽為“世界自然資源的寶庫”,煤炭儲量占世界總儲量的1/2,天然氣占1/3,石油占1/5,木材蓄積量占1/6,此外,各種有色金屬、貴重金屬、稀有金屬資源儲量也十分富集;毗鄰的蒙古國東方省草場資源和皮毛產品擁有傳統優勢,礦產資源儲量十分可觀,與東北地區資源具有天然的互補性。滿洲里充分利用亞歐大陸橋第一要沖的戰略地位,通過滿洲里——俄羅斯后貝加爾斯克互市貿易區雙向開通、境外資源加工園區與滿洲里進出口資源加工園區產業互補、綜合保稅區的辟建和新鐵路國際貨場物流換裝功能提升,推動滿洲里由疏運節點城市逐步向物流集散中心方向發展,為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資源需求和俄蒙能源供給暢通運輸通道,為俄蒙和東北腹地兩大廣闊市場搭建產品互需平臺。
立足發揮開放龍頭地位,加強與東北經濟區產業對接。站在向北開放前沿,積極促進東北地區與俄蒙在產業、資源、項目上的交流與合作。加強與遼寧沿海經濟帶、哈大齊工業走廊、長吉圖開發開放先導區的深度對接,為開發俄蒙森林、礦產等資源提供支持,積極引導建材、輕工、電子和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境外投資合作,帶動商品出口和勞務輸出。積極開拓俄蒙旅游市場,打造跨境精品旅游線路,組織東北地區游客赴俄羅斯的“東方之環”、“大茶道”旅游活動,在俄蒙和東北三省旅游城市之間互為建立客源地、目的地旅游市場。進一步加快口岸農產品倉儲基地建設,暢通果菜出口綠色通道,形成東北地區農產品基地種植、口岸中轉出口、俄蒙境外銷售的產供銷網絡。
立足發揮大陸橋優勢,打通暢通南北的陸海出口。按照“北拓南聯,梯度推進,拓展陸海聯運,構筑陸橋經濟”思路,將滿洲里口岸的向北陸路出口和大連港口的向南海路出口直接連接,形成海港與口岸聯動、海鐵和陸港聯運、南北和內外聯通的東北物流大通道。加快建設滿洲里新國際貨場,形成以集裝箱、中鐵特貨、中鐵快運、礦產品散料、化學工業品、汽車機械六大專業貨場為主,集倉儲、轉運、換裝功能于一體的第二口岸站場,提升口岸中轉換裝能力;加快建設國際航空口岸,積極開通至俄、蒙、日、韓的國際航線,建設區域性航空中轉基地;繼續鞏固與大連、營口、錦州等城市跨區域戰略合作,以大連、滿洲里為門戶,以哈爾濱、長春、沈陽為基地,擴大國際鐵路集裝箱專列陸橋聯運,建設連接俄蒙與東北三省、輻射環渤海經濟區的跨國物流通道。
今年4月,在世界經濟格局深刻變化的新形勢下,黨中央、國務院做出了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重大決策,提出要推動廣西東興、云南瑞麗、新疆喀什、內蒙古滿洲里等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建設,編制西部地區沿邊開發開放規劃。6月,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若干意見》(中發〔2010〕11號)明確提出:在新疆喀什、霍爾果斯各設立一個經濟開發區,實行特殊經濟政策。積極建設廣西東興、云南瑞麗、內蒙古滿洲里等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近日,國家發改委組織廣西東興、云南瑞麗、內蒙古滿洲里召開座談會專題研究推進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建設問題。會議要求各省、自治區要從戰略高度出發,立即組織專門力量制定開發開放試驗區實施方案,相關地州市給予全力支持配合,形成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的局面,年底前制定完成開發開放試驗區實施方案。為更好地貫徹落實新一輪西部大開發的戰略部署,爭取國家、自治區賦予特殊的優惠政策,滿洲里市開展了相應的前期工作,成立專門領導小組負責此項工作,聘請國家社科院編制可行性報告,赴自治區發改委對接咨詢,組織起草向國家和自治區爭取政策的報告,形成了一些初步的想法和建議。8月24日,國務院研究發展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處長張麗平、北京師范大學經濟與資源管理研究院院長助理趙崢專程來滿洲里市實地調研,了解滿洲里市經濟社會、口岸發展等各方面的詳細情況,為滿洲里市編制《滿洲里建設開發開放試驗區實施方案》。近日,滿洲里市掀起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的學習活動,全市各級黨組織將組織廣大黨員、干部群眾結合實際,深入開展好新一輪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學習宣傳,提高思想認識,總結開放建設中的成功做法和經驗。目前,滿洲里市還組織赴外調研組學習先進地區改革發展經驗。
滿洲里作為全國最大的陸路口岸,素有“東亞之窗”、“歐亞門戶”之稱,是我國通往俄羅斯及歐洲最重要、最便捷的陸海聯運大通道。經過沿邊開放20年的實踐,目前滿洲里已經形成了集鐵路、公路、航空口岸為一體的疏運體系,鐵路口岸年通過能力達到7000萬噸;公路口岸年通過能力達到600萬噸,1200萬人次,120萬輛次;航空口岸年吞吐能力達到20萬人次。2009年,滿洲里口岸過貨量達到2421萬噸,承擔著中俄貿易70%的陸路運輸任務,始終在全國位居最大陸路口岸的地位。今年上半年,滿洲里市主要經濟指標大都實現了穩步增長,特別是三大主導產業,外貿、工業和旅游增速較快。1-6月份,財政收入完成5.9億元(不含國家邊貿專項轉移支付資金),與上年基本持平;口岸過貨量完成1261萬噸,同比增長17.6%;全市外貿進出口總額完成13.8億元,同比增長51.4%,占全區外貿進出口總額的32%;上繳關稅及代征稅41.18億元,同比增長24.1%,全年有望恢復到2008年100億的水平;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30.4億元,同比增長9.3%,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8億元,同比增長10.5%;旅游總人數196.4萬人次,同比增長7%,進出境旅游人數54.5萬人次,同比增長5%,國內旅游人數141.9萬人次,同比增長8%,旅游總收入12.7億元,同比增長13.2%。提升沿邊開放水平,建設滿洲里沿邊開發開放試驗區,對于深入實施向北開放,推動中俄經貿合作戰略升級,促進同俄蒙毗鄰地區的共同繁榮,推進興邊富民、鞏固邊疆穩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