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信息化資訊

物流管理年損失2.5萬億 物聯網概念動人難實施

2010-9-17 15:19: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本月15日,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崔忠付在“中小企業融資和市場拓展解決方案說明會”上介紹,中國去年全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列為18.3%,高于發達國家平均水平8個百分點,這就相當于國內的物流企業每年因物流與供應鏈管理不暢成本損失高達2.5萬億元。 

    忠還認為未來企業的競爭必然是供應鏈之間的競爭,中國絕大多數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物流與供應鏈管理仍然處于起步階段,因此不得不為物流與供應鏈管理難題付出高昂代價。 

    2009年再次被炒熱的物聯網仿佛可以寄托企業希望,彌補物流管理缺失所造成的巨大損失。 

    物聯網概念是在1999年提出,當時基于互聯網、RFID技術、EPC標準,在計算機互聯網的基礎上,利用射頻識別技術、無線數據通信技術等,構造了一個實現全球物品信息實時共享的實物互聯網“Internet of things”(簡稱物聯網),這也是在2003年掀起第一輪華夏物聯網熱潮的基礎。 

    在物流管理方面,物聯網將帶來物流配送網絡的智能化,帶來敏捷智能的供應鏈變革,帶來物流系統中物品的透明化與實時化管理,實現重要物品的物流可追蹤管理。
     物聯網概念雖好,但是有效實施卻存在不小困難。 

     無典型成熟企業經驗作借鑒 

    一些專家預測,10年內物聯網就可能大規模普及,2020年之前全球接入物聯網的終端將達到500億,發展成為一個上萬億元規模的新興產業,是繼計算機、互聯網與移動通信網之后的又一次信息產業浪潮。正因為如此,物聯網的概念提出之后,立即引起了政府、經濟界和電子信息業界的廣泛關注。 

    但是,物聯網實際應用的推進卻比較緩慢。目前,在中國大中型企業中物聯網尚未與實物產品的有序高效流動聯在一起。物流是指原材料、產成品及相關信息從起點至終點有效流動的過程,它將運輸、倉儲、裝卸、加工、整理、配送等環節有機結合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供應鏈,為用戶提供多功能、一體化的綜合性服務。而我國大多數企業只應用到了物聯網中的運輸、倉儲環節。 

    中小企業推廣 心有余力不足 

    據理財周報報道,國海富蘭克林基金經理潘江同樣對“物聯網概念”持保留態度,“這個概念很早以前就開始炒了,要問還有什么大的發展,那就是再炒一遍唄。” 

    潘江表示,物聯網的發展,主要還是看物流管理所和零售商這些真正運用物聯網技術的企業,看他們是否有意引進物聯網技術進行發展,“物聯網是一個美好的概念,也是一個很大的概念,有太多東西可以做。潛力是很大的,但近期來看,很難有大的發展! 

   “物聯網在中小企業推廣困難,目前在積極引入物聯網技術的企業很少,物聯網產業里也很難有能打通整個產業鏈的企業出現,只能出現像華為那樣的集成商。” 

    太平洋證券高級研究員于英則表示,物聯網研發就需要資金,科研方面的研發資金,動輒上百萬億,不是一個企業能承受得了的,必須依靠國家支持,所以科技板塊是否能發展,歸根到底還看國家投入多少。  

     國內物聯網研究早投入少 

    物聯網概念1999年提出之后,我國就已經建立研究項目,例如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就是中國最早開展物聯網技術的單位之一,但是那時的科研經費往往只有幾十萬元。 

    相比中國,美國國防部在2000年的時候就把傳感網定為五大國防建設領域之一,僅在美墨邊境“虛擬柵欄”(就是防入侵傳感網)就計劃投入470億美元。 

    同時物聯網的概念涉及產業大而全,而在中國專項研究機構卻寥寥無幾,長期以來國內在研發能力方面完全不占優勢,遠遠落后于國際先進水平。 

     業內專家表示:“物聯網的崛起,很大程度上是來自政策的支持! 

    從2009年8月7日開始,溫總理在對于中科院無錫微納傳感網工程技術研發中心的視察之后,指示迅速在無錫建立“傳感網中心”,或“感知中國”中心。并于年末向科技界發表了題為《讓科技引領中國可持續發展》的講話,強調我國發展新興戰略性產業,具備一定的比較優勢和廣闊的發展空間,完全可以有所作為。 

    至此,有了國家的支持與財力投入,各個行業、各個領域紛紛開始了自己的物聯網應用之路。其中蘇省首個智能物流市場合作項目,“感知中國”智能交通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太運物流信息中心(江蘇虛擬物流園)物聯網項目在江蘇省互聯網產業孵化基地正式啟動。 

    該項目建成后將具備物流企業集聚區、配套服務區、物流外包信息區三大功能,率先推進江蘇物流行業從傳統貨運、倉儲、停車場業態向著物流信息中心、貨運代理、物流寫字樓經濟的現代物流方向進行轉變,形成“物流企業集聚、信息網絡運作、外包業務集中”的新物流業態特色,充分利用GPS全球定位、3G技術、RFID、互聯網等多種IT核心技術,一改中國物流行業中信息化傳遞的傳統產業格局。 

     據中國信息化報道,專家認為,物聯網在物流業的應用落地,這對亟待振興的物流業來說,是一次絕好的機會,物聯網使信息網絡產業成為推動物流產業升級、邁向信息社會的“發動機”。 

      補充資料

    在物流業中物聯網主要應用于如下四大領域: 

    一是基于RFID等技術建立的產品的智能可追溯網絡系統,如食品的可追溯系統、藥品的可追溯系統等等。這些智能的產品可追溯系統為保障食品安全、藥品安全提供了堅實的物流保障。 

    二是智能配送的可視化管理網絡,這是基于GPS衛星導航定位,對物流車輛配送進行實時的、可視化的在線調度與管理的系統。很多先進的物流公司都建立與配備了這一網絡系統,以實現物流作業的透明化、可視化管理。 

    三是基于聲、光、機、電、移動計算等各項先進技術,建立全自動化的物流配送中心,實現局域內的物流作業的智能控制、自動化操作的網絡。如貨物拆卸與碼垛是碼垛機器人,搬運車是激光或電磁到人的無人搬運小車,分揀與輸送是自動化的輸送分揀線作業、入庫與出庫作業是自動化的堆垛機自動化的操作,整個物流作業系統與環境完全實現了全自動與智能化,是各項基礎集成應用的專業網絡系統。 

    四是基于智能配貨的的物流網絡化公共信息平臺。此外,企業的智慧供應鏈等也都屬于物聯網的應用。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