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色產業”繪宏圖
2010-9-15 0:19: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2009 年4 月,胡錦濤總書記視察山東時,提出“要大力發展海洋經濟,打造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2010年4月,經國務院批準,山東成為全國海洋經濟發展試點地區之一,文登南海被列為藍色經濟區九大核心區和五大集中集約用海重點區域。
在文登南海新區, 111 萬平方米的廠房拔地而起,每半個月開工一個大項目、 每個月竣工一個大項目……新區上下把握“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 難得的發展機遇,迅速行動,高標準、大氣勢、快節奏推進重點工程和產業項目建設,已全面進入發展的加速期,成為文登“贏在當前、決勝未來”的主戰場之一。
3 年里,文登南海新區共引進高新技術、先進制造、現代物流等新型項目 60多個,其中世界500 強和中國500強企業4 家,上市公司9 家,一大批“高、精、尖”項目相繼啟動,固定資產投資、實際利用外資增幅增量居威海市省級開發區前列。
文登南海新區正迅速搶占未來發展的制高點,進一步凸顯藍色經濟區先行區、示范區的優勢。
招大引強集聚龍頭項目
“在文登南海這方熱土上創業,你想偷懶都不行。目前我們有500多名建筑工人奮戰在嘉泰制衣一期項目施工現場,計劃年底前投入生產。同時,二期的軍用被服項目也于6月18日開工。”位于臨港產業區的同泰產業園項目負責人宮慶春深有感觸地說。嘉泰制衣、軍用被服項目由威海同泰實業集團投資 23.2 億元建設,他們還與上海寶鋼集團共同投資5億元在南海新區建設“順行物流園”。
3 年來,圍繞新能源、新材料、新醫藥、新信息和先進裝備制造、港口物流等產業,一批科技含量高、帶動力強的大項目迅速入駐,形成了重點項目龍頭帶動,數十個企業緊密跟進,億元企業集聚發展的喜人景象。
投資38 億元的南海醫藥園、投資 40 億元的永裕子午胎、投資5億美元的現代重工將按照打造成特大企業、甚至百億企業的思路,迅速做大做強;投資20億元的龍翔電動車、投資10億元的源泉重工、投資13億元的華硅新能源等新建項目建設如火如荼,年內將竣工或投產;投資6億元的淄博陶瓷等項目也陸續簽約……這些具有較大規模和較強競爭力的骨干項目迅速集聚,向藍色產業制高點沖刺。
文登南海的萬頃碧波、萬米金灘、萬畝松林、萬畝湖泊讓人流連忘返。“環境優先、永續發展”是南海人在發展藍色經濟中始終堅持的理念。截至目前,南海已經斷然拒絕了13 個高污染、高耗能項目,這些項目總投資額達50多億元。
高科技項目打造區域硅谷
“南海新區作為一個經濟新區,要想實現快速突破、強勢崛起和持續發展,在產業的選擇上,必須建立新能源、新材料、新醫藥、新信息和先進裝備制造及現代服務業高度聚集的產業平臺。”文登市委常委、南海新區管委主任崔衛兵這樣定義南海的產業發展方向。開發伊始,南海人就堅持高起點定位、高門檻入駐,瞄準未來低碳經濟市場大趨勢,極力發展高新技術和新能源項目,延伸產業鏈,拓展項目承載平臺和區域發展空間。
目前,位于臨港產業區的威海金太陽光熱發電設備有限公司已經接到訂單,開始正式生產。就在幾天前,中國華電集團負責人參觀該企業時,還曾感嘆地說:“沒想到在這兒也能見到生產這么高端產品的企業,要知道目前世界上也只有西門子等3家公司能生產這種產品。”據了解,該公司是世界少數幾家擁有太陽能槽式發電關鍵部件“高溫集熱管”核心技術的企業,通過了歐盟認證,較傳統光電設備(多晶硅)發電效率高6 倍以上,達產后年產真空集熱管30萬支,產品全部銷往歐美、澳大利亞、韓國等國家和地區。
在臨港產業區,還集聚著大批新能源項目,從事切片、長晶等太陽能半導體發電組件生產的華硅新能源項目;獲國家重點扶持,主要生產LED 路燈、太陽能光電系列產品的海華能源項目;生產藍寶石單晶體及拋光藍寶石外延襯底片的華博科技等等,都具有很高的技術含量和自主知識產權。
技術含量越來越高,投資額度越來越大,建設速度越來越快日益成為臨港產業區項目建設的一大亮點。南海醫藥園被列入威海市十大高端產業園區,所生產的抗癌藥品醋酸亮丙瑞林屬國內首創;天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抗生素原料環丁酮年產量可達100噸,占全世界年需求量的八分之一,其產品的科技含量高,價格比黃金還貴。銀泉科技項目掌握國際領先技術,利用云計算和虛擬化科技,實現大型計算機、綜合服務器的遠程應用管理。 據統計,目前,這些新能源、高新技術項目已占到南海新區產業項目的 71.8% ,其優良的產業結構所帶來的發展實效將在未來兩到三年內充分體現。采訪期間,上海北孚集團正在這里建設總部經濟園區,準備承接大企業的總部及項目轉移,區域硅谷指日可待。
以港口為樞紐拓展空間
平均每天拉來 200 多車石料,引堤工程每天推進20—30米,南海新港正在加快建設。
早在南海開發之初,文登市委、市政府就聘請上海同濟大學和山東省城鄉規劃設計院進行高起點、高標準規劃,將南海新區劃分為旅游度假區和臨港產業區兩大功能區。“兩區聯動、產業互補”是南海新區發展的根基和優勢。港口的開發建設催生“乘數效應”。由上海物華、大連重工共同投資2 億元建設的主要生產各種港口用起重裝卸機械的源泉重工項目已經開工建設,計劃今年 10 月份兩個廠房主體完工。同時,以大唐風電山東分公司在南海風電項目為龍頭、投資5.2億元的哈爾濱風電設備項目和投資5 億美元主要生產 2.0兆瓦以上風機的韓國現代重工等以港口為依托的項目也相繼落地。
“南海新港的開發建設將成為中國至東北亞地區航程最短、運輸成本最低的國際化港口,戰略意義極為突出,將極大地提升南海新區的整體競爭力。”南海管委黨委副書記、文登工業園主任曹玉勝說,“我們依托南海新港,大力發展臨港產業和現代物流業,進一步拓寬發展空間,進而有效推動臨港產業區打造藍色產業新城。” 目前,在臨港產業區內已經聚集了投資1.5 億元的浩宇物流項目、投資5 億元的順行物流園項目,其中浩宇物流項目已經竣工,順行物流園項目正在動工,這都勢必加快以港口為動力引擎的臨港產業區的發展步伐。
2010年9月5 日,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藍色經濟論壇暨文登南海新區發展研討會”隆重舉行,全國人大副委員長陳昌智在會上對文登南海新區給予高度評價,希望南海新區在藍色經濟的建設上堅持統籌海陸、統籌產業、統籌城鄉、統籌生態,在率先發展的基礎上,做到科學發展、和諧發展。
“文登南海新區為藍色經濟而生,定會因藍色經濟而興,也必將成為藍色經濟一個閃光奪目的點。站在新的起點,我們將利用先行一步的優勢,以高端技術、高端產業為引領,著力發展輻射帶動力強的藍色產業集群,全力打造藍色產業新城,搶占發展制高點。”南海管委黨委副書記、小觀鎮黨委書記邢海文在談到南海發展藍色經濟時說。
一個“藍色產業”畫卷在南海新區徐徐展開,打造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特色海洋產業聚集區正在成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