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辣評最易“下崗”專業 看你還能撐多久
2010-9-15 0:08: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醫學:失業率最高的專業不樂觀指數:★★★★★
根據麥可思最新調查數據顯示,在畢業半年后失業率排名前十位的本科專業中,臨床醫學以23.1%排首位,中醫學以18.4%排第六。而在畢業半年后失業率排名前十位的高職高專專業中,同樣是臨床醫學以28.5%位居首位。
專家分析,醫學類就業率下滑與近年來專業的擴招有關。由于大中城市醫學類人才已趨飽和,有關人士預測,未來一段時間內,許多醫學院校每年的畢業生中,僅有三成的人能夠當上醫生。
法律:法官律師并不好當不樂觀指數:★★★★★
目前從社會需求來看真正能夠從事法律行業的專業人才,相對于每年法律專業的畢業人數,其實是少之又少。造成就業困難的因素主要包括:當前的法學教育與法律職業之間存在著一定的沖突,絕大部分的法學學士、碩士,不能立刻從事與法律專業關系密切的工作,而必須得通過司法考試,極低的通過率成為最大的“攔路虎”;從事法律行業的公務員職位極其有限且爭搶度很高;法律人才要想轉行發展的話也較為困難。
會計:十年前就供大于求不樂觀指數:★★★★☆
早在2000年就有統計結果表明,會計人才已呈現出供大于求的局面。加之這幾年注冊會計師認證深受從業人員的青睞,財會類人員數量激增,直接導致了普通財務人員工作越來越難找。另一方面,企業對高級財務管理人員求賢若渴,在中國未來的5年里,高級財務管理人才會非常短缺,從現在的數據看,缺口達60%。而從地域來看,目前內地的高級財務管理人才大部分來自香港和海外,很少有內地培養的高級會計人才。
計算機:“無業可就”是假“有業不就”是真不樂觀指數:★★★★☆
分析報告顯示,幾年前非常紅火的計算機類相關專業,由于報考人數太多,如今出現了市場飽和的情況。計算機專業人才是短缺還是過剩?計算機專業畢業生是“無業可就”還是“有業不就”?
隨著畢業生人數劇增,計算機與通信工程、電子技術等相近專業間擠占就業崗位現象更加突出。由于畢業生就業市場不規范、制約機制不健全等因素的存在,導致了不公平競爭、虛假招聘、隨意毀約等現象在各地普遍存在。于是計算機行業就業意愿遭受嚴峻考驗。
物流:企業用人存在偏差不樂觀指數:★★★☆☆
受金融危機的波及,物流企業招募人才的步伐大大放緩。很多公司招聘物流人員,都要求新員工從搬運工、快遞員等基層工作開始做起,而一些企業在招聘物流經理時要求既要物流專業畢業,而年齡又要不超過30歲。事實上,物流工作涉及的業務很廣,比如物資管理、運輸管理等,而這些管理經驗都需要在實踐中去提高,所以目前企業對物流管理工作的實質性認識存在偏差。
美術:想要改行都挺困難不樂觀指數:★★★☆☆
對于美術專業的畢業生而言,留校任教是最好不過的選擇。但這種機會畢竟少之又少,大多數學生為了解決生存問題,還是被迫改行。不過,設計類學生除了選擇改行到與設計相關的專業或找工作普遍容易外,繪畫、創作類的學生,要想改行都不容易。
教育:高校招聘條件異常苛刻不樂觀指數:★★★★☆
教育行業的就業難主要體現在高校進人難這一方面。一些高校在招聘非教師職位時明確提出:要求應聘者本科和碩士生階段必須就讀于重點大學。與往年相比,高校輔導員招聘的條件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教師一直是高校所有職位的招聘中要求最嚴格的。
新聞:找個實習機會也不容易不樂觀指數:★★★☆☆
受到媒體發展變革的影響,不少單位嚴格控制新聞采編人員的數量;與此同時,國家新聞出版總署也整頓新聞出版秩序,削減停辦了一批報刊。與此同時,新聞專業的開設規模空前龐大。這樣一來新聞人才的供求失衡就顯而易見了,事實上如今就連進一些好的新聞單位實習都要通過打通“人脈”獲得寶貴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