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并重組不能讓民企“旁觀”
2010-9-14 2:13: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吳睿鶇
中國政府網近日全文公布了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國務院關于促進企業兼并重組的意見》(下稱《意見》)。《意見》試圖從財政信貸政策傾斜和體制改革突破上,積極推動中國企業兼并重組工作。毋庸置疑,國務院出臺的企業兼并公共政策,不僅能使我國企業“做大做強”,而且也有利于優化產業布局,更有利于破除市場分割和地區封鎖,增強抵御國際市場風險能力,實現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讓企業更具競爭力。
縱觀整個《意見》,有許多真金白銀的硬措施,的確讓人眼前一亮。譬如,清理廢止各種不利于企業兼并重組和妨礙公平競爭的規定;在財政金融資源上對企業兼并重組給予大力支持:支持企業利用資本市場開展兼并重組,促進行業整合和產業升級;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通過發行股票、債券、可轉換債等方式為兼并重組融資等。可以預見,隨著這些公共政策的落實,基本上為企業兼并鋪平了道路。盡管《意見》得到專家學者以及網友們的認可和好評,但是筆者覺得,此項公共政策,極有可能變成央企(國企)的盛宴,其他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只能旁觀,充當“陪太子讀書”的角色。
因為在過去的兼并重組中,我們不難發現,國企始終是主角,而民營企業猶如小魚被國企這條肉肥而強悍的大魚,無情地吃掉。國企尤其是央企這條大魚,之所以瘋狂地吃掉民企,并不是因為游得快,而是靠國家政策。而民營企業像沒奶的孩子,經營中處處被動,一旦兼并戰役打響,大都被國企吞噬。同鋼鐵行業一樣,石油石化、航空、煤炭、金融等領域的兼并,也呈現出“國進民退”的態勢。
頗令人玩味地是,從新公布的《意見》所透露出來的“打破體制障礙,鼓勵民營企業進入壟斷領域”基本定調,實現起來更是難上加難。即便單純從市場的角度來講,在鋼鐵、石油等壟斷行業,國有企業的體量非常大,規模經濟性更加突出,民營企業作為兼并主體基本上沒有可能性。
特別是此次兼并重組中央政府將利用財政資金和信貸政策,這意味著,下一階段的央企極有可能還要有更大規模的擴張,相關“過剩產能”行業內的民營企業,像煤礦、鐵礦,可能將被無情蠶食。
當然,不排除有地方政府會響應國家政策的號召做一些應景之舉,也不排除會出現個別民企跨區域重組的成功案例,但相信這僅僅是個案。最近有許多民營接盤國企的陳年舊案被翻出來,冠以“侵吞國有資產的罪名”,難保現在對國有企業的收購日后不會遭遇秋后算賬。
我認為,要想民營兼并國有企業,首先政策要有法可依,在此條件下保證程序公開,這樣才能避免民營企業被國企“吃掉”;與此同時,應豎立一塊民營資本進入壟斷行業的倒計時牌,明確民營資本進入壟斷行業的具體時間表,來倒逼公共政策的盡快落實和實施,惟此,民營企業才有兼并重組央企的“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