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發展方式轉變的“遂寧經驗”
2010-9-10 10:56: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近年來,遂寧市委、市政府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大力發展生態、循環、低碳、高效的綠色經濟,走出了一條突破資源環境約束、推進發展方式轉變的路子。遂寧推進綠色發展,意識早、主動抓、理念新,方法系統、效果顯著,與中央和省委的總要求完全契合,創造了推進發展方式轉變的“遂寧經驗”。
“3+1”的綠色經濟發展模式
2006年遂寧從建設以低碳排放為特征的特色產業集群起步,到2007年正式提出發展綠色經濟,逐步形成了發展綠色農業、綠色工業、綠色服務業三位一體的現代產業體系及以打造城鄉綠色人居環境為主旨的綠色經濟發展模式。
發展綠色農業,回歸大自然、原生態。遂寧以生態種植業為基礎、現代畜牧業為核心、休閑觀光農業為特色,大力推進綠色農業 “五大攻堅行動”。發展綠色工業,著眼低能耗、高技術。他們按照“綠”字當頭的要求,增量調整“無中生有”,存量調整“不進則退”,積極構建綠色工業新體系。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現有企業,他們大力推進技術進步和升級改造,或實行技改搬遷,促進綠色轉型和資源循環利用。對小火電、小化工等高耗能、高污染企業,則堅決關閉。發展綠色服務業,突出生產型、現代性。他們充分利用地處成渝中心節點的區位優勢,以發展物流園區、引進物流企業為突破口,全力打造川中現代商貿物流中心。
打造綠色人居環境,彰顯生態化、人性化。他們通過實施“五創”聯動、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和生態文明 “四大工程”,努力把遂寧打造成宜居宜業的生態人文城市。目前該市已榮獲中國觀音文化之鄉、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國綠化模范城市、國家級生態示范區等10張國家級名片,創建成省級環保模范城市、省級森林城市。
構建“綠色發展”的社會生態
在推進綠色經濟發展中,遂寧市緊緊圍繞發展綠色產業、打造綠色人居環境出招立言,形成了體制機制作保障、產業政策為引領、輿論宣傳氛圍濃的綠色經濟發展格局,構建起了“綠色發展”的社會生態。
以發展綠色經濟為統攬,舉全市之力推動。遂寧將綠色經濟確立為核心發展戰略后,繼續深入研究實現綠色發展的具體路徑和形式,先后編制了《遂寧市綠色經濟發展規劃》、《遂寧市綠色發展行動計劃》、《遂寧市產業集群發展規劃》、《遂寧市生態承載力測量與產業發展規劃》,以及發展綠色農業、綠色工業、綠色服務業的一批專項規劃。
完善綠色經濟政策,強力導向綠色發展。他們制定實施了《遂寧市產業投資指導目錄》,按照綠色標準,清理重建項目庫,調整選擇目標企業,嚴把進入審查關,大大提高了準入門檻。近年,經他們否決和婉拒的“三高”項目就達60多個。同時,他們綜合運用財稅、投資、信貸和土地供給等政策手段,積極支持符合產業發展方向的企業,限制和淘汰落后產能,建立起了政府有效調節市場主體、企業自覺推進綠色發展的機制。
建立綠色指標體系,嚴格實行考核檢查。他們建立和完善了綠色考核制度,層層簽訂節能減排、綠色發展目標責任書,年終檢查,獎懲逗硬,“一票否決”;每年縣區政府和市級相關部門都要向市政府報告目標完成情況,市縣政府也要向本級人大報告目標完成情況。同時,他們積極探索建立綠色GDP統計核算體系,經過對《遂寧市綠色經濟指標體系》研究課題反復評審,一個包含經濟增長、資源消耗、環境質量和社會福利的綠色發展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已基本成型。
綠色經濟效果初見
持續系統的推進,使遂寧不再是一個只能從“盆景”中見到綠色的地方,而是一個可以看到大片“森林”的綠洲。從產業園到人居聚落、從城市到鄉村、甚至從大廈到數據,都能看到染上的一層“新綠”。
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綜合經濟實力不斷增強。2009年,遂寧GDP達到412億元,較上年增長14.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2個百分點,其中綠色GDP比重達到45%以上;規模以上工業,紡織、食品、化工、機械配套四大傳統產業增加值占同口徑工業增加值的比重,較2006年下降2.8個百分點;電子信息、生物技術、新型能源等高新產業異軍突起、迅速壯大,較2006年增長10倍以上。現代物流業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被中物聯評為“中國物流實驗基地”,被商務部評為首批“全國現代物流示范城市”。
低碳、循環成效明顯,可持續發展能力進一步提升。2009年,全市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達到2.9噸標準煤/萬元;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100%,“三廢”綜合利用產品產值達到3.76億元;重點工業企業污染物排放達標率達100%,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提前三年完成“十一五”目標,居全省第一。
人居環境顯著改善,群眾滿意度保持高位。他們在全市三縣兩區和市直三園區都建立了垃圾處理場和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廠,成為全省三個率先實現垃圾處理城鄉全覆蓋的市州之一,成為繼成都之后縣縣都建立了污水處理廠的地市。在全省率先建成環境監測電子信息指揮中心,對企業、污水處理廠和城市大氣、水質實現了在線監控。實施的西山飲用水源保護工程和農村安全飲水工程,使城市和農村集中式飲用水源100%達標。
踐行科學發展觀的啟示
遂寧發展綠色經濟的實踐,實質就是踐行科學發展觀、推進發展方式轉變。他們的成功探索作為科學發展的生動體現和有力展示,給了我們很多有益的啟示。
轉變發展方式,是遂寧實現發展“快”和“好”有機統一的關鍵。他們調整經濟結構,提高發展質量,雖然淘汰了一些落后生產力,放棄了一些轉移落戶項目,看似影響了發展速度,但引入高新企業和提高原有企業素質產生的倍增效率,遠遠超量彌補了減少落后產能的總量,并為長遠發展打下更堅實的基礎。這種轉變發展方式的 “好中求快”、“快中求好”,使遂寧在“加快發展速度、提高發展質量”中如魚得水。
堅持求實創新,是遂寧找到適合本地實際的發展路徑的前提。他們在推進發展中,既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不搞脫離實際的“逼到牯牛下兒”,又積極創造條件,跳起摸高、超越自我,從劣勢中看到優勢,從感覺良好中體味危機,用全新的思維和寬廣的眼界認識自己、把握機遇、探尋路子。這種立足實際求發展、跳出自我求突破和有所為有所不為的理念和方法,使遂寧在建設西部經濟發展高地中路正風順。
持續系統推進,是遂寧綠色經濟初成“正果”的保證。他們在推進綠色發展中,不是因面臨的問題堆積如山、“積重難返”繞道而行、半途而廢,或搞“應景之作”、“虛晃一槍”,而是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和科學務實的方法大力推進、精心操作。這種咬定青山不放松和敢于“破”、善于“立”的勇氣和智慧,使遂寧在這場異常艱巨的轉變發展方式和突破既有利益格局的革命中克難制勝、初戰告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