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6條綠道繞今年9月試運行
2010-8-5 15:35: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記者昨日獲悉,備受關注的廣州綠道建設又有最新進展,截至今年7月底,廣州市綠道建設工作綜合進展約為總任務的69%,到今年9月,廣州6條總長480公里綠道將全面完成建設任務并開始試運營。這6條綠道串聯起了全市70余個城市景觀節點、51個鎮街,覆蓋了12個區和縣級市,為市民參與生態旅游提供了很好的平臺。
目前,廣州綠道游徑建成約450.88公里,廣州還與佛山、中山、東莞等市研究確定了綠道連接點及連接方案。
景觀感受:
郁郁蔥蔥垂柳岸邊
記者了解到,其實廣州的綠道建設早在2008年就已經起步——增城從2008年開始探索綠道建設,目前已完成增派公路和增江河綠道近80公里,是目前國內線路最長、穿越景區景點最多、與公路分離相對最安全的自行車休閑健身道。
昨日,記者來到綠道的其中一段荔江公園江畔,專門體驗了綠道的魅力所在:一邊是茂密的荔枝古樹郁郁蔥蔥、垂柳岸邊,一邊則是清澈的增江河安靜地流淌。
廣州綠道類型目前大致可分為生態型綠道、郊野型綠道、都市型綠道。其中郊野型綠道長343公里,比重最大,亮點最多;生態型綠道長32公里,主要在流溪河、石門國家森林公園等生態保護區開展建設;都市型綠道長105公里,讓市民享受到低碳出行的便利。
“無論綠道屬于哪種類型,都會發揮休憩、交通和環境三大重要功能。”廣州市林業和園林局有關負責人說。
經濟效益:
稅收客流成倍翻
廣州綠道建設,還將結合各類旅游資源,實現綠道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功能。通過綠道串聯整合自然人文景觀、大型社區、商業中心、高新技術園區等,既滿足市民休閑旅游消費的需求,又促進當地旅游業及相關產業的發展,達到開通一線,帶動一片的目的。
綠道所帶來的經濟效益顯而易見。根據近日中山大學對增城綠道做出的最新經濟評估,2009年綠道經過的小樓、派潭、正果等三個山區鎮稅收分別增長87.65%、37.51%和42.17%,農民人均純收入9281元,增長17.18%,增幅連續三年高于城鎮居民。2010年以來,游客人數從1月份的5800人增加到3月份的28000人,呈大幅度上升的趨勢。
綠道建設下步計劃:
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建設進度, 8月基本完成綠道游徑、驛站建設,以及標識系統設置;9月全面完成建設任務并試運營。通過綠道建成一段,開放一段,舉辦綠道體驗活動;舉辦“綠道論壇”,廣泛爭取各界對綠道建設、管理等方面的意見;編制綠道手冊、綠道網站等方便市民了解、使用綠道。
流溪河綠道(省2號綠道):長124公里,主線從流溪河國家森林公園沿流溪河沿線經從化市、花都區、白云區、石井河、增埗河進入廣州市區,支線從廣從路、白云山、麓湖路進入廣州市區。
芙蓉嶂綠道(省4號綠道):長28公里,從芙蓉嶂水庫、平步大道沿天馬河、巴江河、白坭河至佛山市。
增江綠道(省2號綠道支線):長87公里,從石門森林公園、白水寨風景區、增派公路、增正公路、增江河經增城市區至東莞市。
天麓湖綠道(省2號綠道):長36公里,從帽峰山森林公園、天麓湖森林公園、天鹿南路、科學城、開泰大道至增城市。
蓮花山綠道(省3號綠道):長22公里,從滴水巖森林公園、大夫山森林公園、金山大道、興業大道至東莞市。
濱海綠道(省1號綠道):長183公里,從龍溪大道、花地河、珠江沿岸、大學城、蓮花山風景區、海鷗島、黃山魯森林公園、大角山濱海公園、龍穴大道、南沙濕地公園、萬頃沙至中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