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事船舶查驗的福爾摩斯小分隊
2010-8-30 2:24: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王娟
炎炎夏日高溫炙烤,沒有任何樹木蔭庇的外高橋堆場熱得讓人望而卻步。陳維和汪本賢小心翼翼地打開一個集裝箱,悶了很長時間的化學品濃烈氣味熏得他們眼睛都睜不開,但興奮的笑容掛上眉梢:又查到一單試圖夾帶上船的危險品貨物!
這樣與有毒、腐蝕、易燃危險貨物的親密接觸,就是世博184天中,海事船舶查驗小分隊每天的工作常態。正是由于這支福爾摩斯小分隊的火眼金睛,世博開幕至今水上安全零事故。跑船的都知道,福爾摩斯說的是海事船舶查驗小分隊,其實只有兩個人——30歲的新媽媽陳維和48歲的軍轉干部汪本賢。不過在跑船的圈子里,很多人都以為小分隊有很多工作人員,要不怎會這么多船都盡在掌握,查危險品一查一個準?
顯然,這兩個人都是高手。別看80后的陳維纖細瘦弱,一副好說話的樣子,卻已經是系統內的先進典型、全國勞動模范。2002年大學畢業后,進入上海海事局外高橋海事處的她,僅僅用了5年就成為了崗位能手。“要在眾多的船只中,一眼識別封在箱體內的危險品,其實難度非常大,但我們的危險品開箱檢查,查處率為78%,此項工作走在了全國海事系統的前列。”外高橋海事處處長黃建偉告訴記者。因為福爾摩斯名氣太響,有的船主就想了歪點子,故意在下班時間或者周末靠碼頭。
沒幾天,陳維和汪本賢發現不對了,怎么船只突然變少了,而且那些經常不老實的船都集中在周末來?索性,兩人放棄了休息,船什么時候靠碼頭,他們什么時候檢查,周日和夜晚與工作日一樣嚴陣以待,不給投機取巧的船只留任何時間盲點。
看這一招失敗,有的船主又出歪招:一共只有兩個人,何不給他們安排點事情,讓他們忙得沒空來查我們?就這樣,一封封曝光船只瞞報危險品的舉報信雪片般飛來。開始的時候,陳維和汪本賢信以為真,以舉報信上的船只為重點檢驗對象,結果次次撲空。
這個時候,陳維靈光一閃,在又一次舉報信投來時,故意選擇了跟被舉報船只同時進港的另一艘船舶檢查,果然就有收獲,船主的歪招又被識破了。
高成功率的背后,沒有秘密,只有努力。在一般人看來,危險品開箱查驗是一個很簡單的工作,就是把箱門打開看看,幾分鐘的事情。確實,就現場開箱查驗這個環節來說,就像上面說的那么簡單,但就這么簡單的一個動作卻包含了枯燥的核查工作、繁復的協調工作、煩瑣的調查工作。
世博期間,每天經過外高橋轄區的國內船只有100艘次左右,國際船只有60~70艘次,每艘船上又有成百上千個集裝箱,每個集裝箱內的貨物不盡相同,可能夾帶的危險品在哪里?
每天,福爾摩斯小分隊要把所有船的純英文貨物單都研究一遍,重點關注曾經上過黑名單的船只,每天起碼要開10個集裝箱。對上萬條集裝箱貨物信息,他們一條條梳理、篩選和甄別,查閱海事、化學、法律等多學科書籍,再與《國際海運危險品規則》中近萬個品名逐一查詢,逐一比對,請教專家甚至大學老師,逼得自己成為百科全書。累的時候就告訴自己,再堅持一下,或許下一條信息就是突破,常常一不小心就堅持到了深夜。夏天,碼頭前沿高溫常常超過40℃,地表溫度高達60℃,還要穿著嚴實的海事制服、頭戴安檢帽,衣服就這樣濕了干、干了濕。
有的時候,被查出瞞報危險品的貨主還會對陳維死纏爛打、軟磨硬泡,求著她手下留情,這個時候,魁梧的汪本賢就會及時上前。“汪師傅部隊出來的,氣勢跟我完全不一樣,貨主們一看那架勢就不求情了。為了開展工作,我們分了紅臉白臉,還挺管用的。陳維笑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