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供應鏈案例

一個煤炭物流領航者的傳奇

2010-8-30 2:20: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本報記者曹亞慧
    在美麗的唐山,有一個世人矚目的大型煤礦,這就是開灤。它始建于1878年,迄今已走過132年滄桑歲月。這個在中國近代工業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型集團企業,在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不斷加快轉型,大力發展現代物流產業,并把物流列為集團的三大支柱產業之一,不斷鑄造出新的業績與輝煌。
    2008年以來,開灤集團確定了煤炭生產為基礎產業,煤化工、現代物流、裝備制造、文化旅游和房地產、節能環保產業為主線的“一基五線”的轉型發展新思路。現代物流產業發展更是異軍突起,2009年物流產業收入達到275億元,物流產業的大發展為開灤集團轉型提供了支撐,促進了企業產業結構調整。
    而今,開灤集團又開始邁上新的征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創新煤炭供應鏈管理體系、市場交易體系、儲備體系“三位一體”的發展模式;不斷突破,締結煤炭供應鏈戰略聯盟,推進煤炭物流向現代化的科學方向發展,續寫“百年開灤”新的“傳奇”。
發展 “三級跳”
    現代物流產業屬于新型服務業,追溯開灤集團發展現代物流產業的背景不難發現,它遵循了事物循序漸進的發展規律。從2002年開始,開灤集團經歷了企業物流、物流企業到專業化物流三次質的飛躍。
    第一階段:是企業物流建設階段,即以2002年專業化重組為標志的企業物流剝離整合階段。進入新世紀,作為資源型企業,開灤加快了轉型發展步伐,2002年實施專業化重組,專業化重組的一個重點突破是實現傳統物流與采掘生產的剝離,成立了開灤經濟貿易分公司,對各生產經營單位的企業銷售物流、供應物流、運輸物流,實施體制、資產、資源、業務等進行整合,對各物流節點和相關業務流程統籌規劃,組建了現代物流公司,下設煤炭銷售、物資、鐵路運輸、港口儲運、香港、深圳、上海、寧波、張家港、北京、天津、東北、華南、新疆、內蒙古、張家口等18個子(分)公司,從事煤炭加工銷售,物資采購、分裝、倉儲加工配送,自營鐵路運輸,港口儲運中轉,貨代船代,國際物流服務,境外項目開發,第三方物流等業務。同時完成了物流戰略、物流業務剝離稅賦問題研究、發展規劃等多個專項課題。
    第二階段:2004~2007年為物流企業建設階段。這個階段,開灤集團著力進行主輔分離、輔業改制,物流產業定位為輔業改制單位,推進了物流體制改革,在開灤經貿分公司的基礎上,建立了開灤物流分公司。此外,通過發展社會物流業務,延伸了上下游產業鏈,實現了企業物流向社會物流的轉變。
    第三階段:2008年以來,是專業化物流發展階段,也是開灤物流實施戰略調整、產業升級、快速發展階段。2008年5月,張文學同志出任開灤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帶領開灤集團調整企業發展戰略,將現代物流調整定位為集團支柱產業,成立了國際物流公司。接下來重組了河北汽車集團、謀劃唐山空港物流;推進唐山古冶物流中心、曹妃甸國家級數字化儲配基地、唐山港煤化工產業物流園區、空港國際物流等園區建設。尤其在煤炭專業化物流方面,提出了“三位一體”發展新模式。
    經過以上三個發展階段,開灤集團實現了由傳統物流向現代物流的轉變,即由傳統企業產供銷一體化向生產與物流剝離的轉變,由企業物流向社會物流、再向專業化物流的轉變,由傳統單一的煤炭產品提供商向全球資源整合供應鏈管理服務商的轉變。通過這三個轉變,實現了開灤物流產業跨越式發展,2009年開灤物流產業收入達到了275億元,利潤1.35億元,并逐漸形成了開灤物流的品牌。
開創新模式
    作為煤炭供應鏈管理的先行者,開灤集團不斷變革創新,率先提出煤炭物流發展“三位一體”新模式。
    所謂“三位一體”新模式,就是煤炭供應鏈管理體系、煤炭市場交易體系、煤炭戰略儲備體系“三位一體”,同步運行。
    開灤集團作為資源型企業,隨著開采年限的增多,資源匱乏,調整產業結構,實現轉型發展迫在眉睫。開灤集團在充分分析企業區位、基礎設施、資源市場和人才隊伍等比較優勢的基礎上,選擇了作為“第三利潤源”、綠色環保產業——現代物流業,并重點發展了煤炭專業化物流,逐漸成為了集團公司延伸煤基產業鏈、跨行業、跨區域,轉型發展,調整產業結構的重要支撐。
    此外,為落實國家產業政策中提出的“構建市場交易體系”、“建立國家戰略煤炭儲備”的思路,以及2009年把現代物流業列入十大產業調整振興規劃之一,出臺《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提出制造業與物流業剝離聯動發展,推進煤炭能源產品專業物流建設,并提出物流業要轉變發展模式,向以信息技術和供應鏈管理為核心的現代物流業發展。開灤集團在煤炭專業物流建設的基礎上,根據發展需要,研究探索“三位一體”新模式,是相關產業政策的有機結合和具體落實。
    基于我國煤炭供需現狀,“北煤南運、西煤東輸”的長距離轉運是由來已久的銷售瓶頸;中間流通環節眾多,參與主體多,交易成本高;用戶個性化真實需求未能得到滿足;儲備體系缺失,價格大起大落;國家缺乏對煤炭供需有效調控和行政干預。開灤集團不斷分析原因,深挖問題,總結出主要是由于生產、消費過程的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等資源片斷化地分散于煤炭產業的上、中、下游,缺乏系統集成。以供應鏈管理思想為指導,推進“三位一體”新模式,是推動煤炭產業升級的有效途徑。
    開灤集團副總經理、國際物流公司執行董事李敏介紹,“三位一體”模式是立足于資源型企業轉型發展、煤炭產業升級,經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社科院、中國煤炭工業協會、中國煤炭運銷協會、開灤集團、泰德煤網等多家單位,在對煤炭供運需現狀深入研究分析的基礎上誕生的。其內涵體現在四個方面,第一,核心是用戶需求為中心;第二,基礎是構建煤炭供應鏈管理體系,為用戶提供個性化、一體化解決方案;第三,載體是推進數字化配煤場為單元的國家戰略煤炭儲備體系建設,日常實行供應鏈管理,保證常態均衡供煤,關鍵時候能應急;第四,手段是建設現代煤炭交易市場,提供系統的煤炭供應鏈服務,實現標準化產品交割,引導理性交易,優化資源配置,提高煤炭戰略儲備保障能力。
    當前影響我國煤炭產業發展的最大瓶頸就在于煤炭流通領域發展嚴重滯后。“三位一體”新模式是針對煤炭流通環節的一種管理模式,是我國煤炭流通體系改革的核心:首先,在傳統的煤炭營銷環節中加入了配煤、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等加工、服務環節,從而構成完整的供應鏈;其次,煤炭供應鏈管理服務商在生產和消費之間搭建起了一座橋梁,有效解決了產、銷不匹配的弊端;第三,在產業價值鏈上補上了原本空缺的關鍵價值增值點,通過物流、商流、配煤加工、資金流的集成運作,實現各個環節集約化,實現煤炭價值的增值,必將帶來我國煤炭流通格局的重大變革。
    據了解,基于這種創新模式的供應鏈管理理論,目前開灤集團專業化煤炭物流已經成為集團的支柱產業之一,物流產業收入占到了集團的半壁江山。
煤炭標準化
    今年7月6日,在東北亞夏季煤炭交易會上,開灤集團大膽提出了“標準配煤”計劃。當時在場記者和眾多企業還存在疑問:對于煤炭這類很難定標準的大宗商品,開灤集團的“煤炭標準化”是何概念?又將對煤炭市場一體化格局產生怎樣的影響?
    據介紹,我國煤炭分類標準為14大類,24小類。眾所周知,不同煤田、不同煤層,乃至同一煤層不同深度都會品質不一,同時,不同的用途對煤炭品質的要求也截然不同。煤炭是非標準化的大宗產品,根據煤炭的不同用途,主要用于冶金、電力、化工、建材。其中冶金、電力是我國用煤的兩大行業,根據兩大行業對煤炭指標的要求,可以對煤炭通過加工進行標準化。
    煤炭標準化就是根據不同行業,對煤炭指標的主流需求進行界定,生產滿足大多數用戶需求的主流產品。基于此,“我們提出了煤炭標準化,煤炭經過采購系統、物流系統、配煤加工系統、客戶開發與管理系統等,在產品與服務的集成過程中,產品的價值不斷增大,煤炭從坑口最終到達用戶爐口,最終形成標準化煤炭產品和專業化服務。”開灤集團副總經理、國際物流公司執行董事李敏表示,煤炭標準化有利于推進煤炭市場一體化的進程。他強調,標準化后有利于建立以用戶需求為中心的煤炭流通標準。“標準配煤”將打破原有煤炭產銷粗放式的發展模式,形成煤炭流通的行業標準,將引領煤炭物流產業的發展。
    此外,對煤炭流通標準化操作,將有利于推進煤炭市場化進程。同時也有利于推動煤炭專業化物流發展。首先可以形成標準化產品,降低交易成本,規范煤炭流通市場秩序。其次,可以引導煤炭生產企業、耗煤企業,逐步剝離相關煤炭物流環節,實現煤炭物流專業化發展。再次,可以為政府調控市場提供有力抓手。第四,可以在供運需銜接中實現集約經濟低碳環保發展。以港口為例,可以改變以煤礦為單元的存儲方式,而是經過加工,輸出標準化產品,有利于煤礦、用戶和鐵路港口等環節。
數字新引擎
    在不斷發展過程中,開灤集團物流產業不斷擴展。如今開灤集團物流再增新的強力引擎。
    據了解,由開灤集團發起建立的國家級數字化煤炭儲配項目,目前曹妃甸動力煤儲配基地和京唐港煉焦煤儲配基地項目正在建設之中。
    據開灤集團相關資料顯示,曹妃甸數字化煤炭儲配基地項目位于曹妃甸港物流港區西側,總投資27.1億元,總占地面積1481畝,流通量定位為5000萬噸,動態庫存不少于416萬噸。另一個唐山灣煉焦煤儲配基地項目位于京唐港,總投資11.56億元,總占地面積1073畝;一期流通量定位為2000萬噸,動態庫存不少于100 萬噸。兩港項目建成后都將具備煤炭儲備、數字化配煤、物流配送、交易結算、物流服務方案設計咨詢等多重功能。
    據開灤集團國際物流公司副總經理、兩港配煤基地項目部主任劉炳文介紹,目前兩港基地項目已通過可行性論證,完成了項目的可研報告,正在進行初步設計工作。曹妃甸動力煤儲配基地項目吹沙造地工程已接近尾聲,唐山灣煉焦煤儲配基地吹沙造地工程早已結束,近期正安排土地排水、降水、地基處理、三通一平、公司掛牌、項目開工奠基工作。
    另據介紹,兩項目建成后將起到一定的規模效應,整體規模將達到億噸級,營業收入達到600億元以上;在配煤過程中還集成了標準化的物流、資金流、信息流服務,該模式是以商流為載體的服務創新,這種商業模式是開灤物流的盈利模式,煤炭供應鏈管理能力也將成為開灤物流的核心競爭力。兩大基地將成為煤炭供應鏈管理示范基地。
    此外,兩港項目建成后還可以滿足國家應急的要求,以及穩定市場供需,助推國家產運銷銜接。
    作為兩港項目主要負責人劉炳文還介紹了建設兩項目的優勢:
    資源優勢,目前開灤煤炭產業形成了年生產能力5000萬噸以上,生產基地覆蓋唐山,張家口,介休,鄂爾多斯,新疆準東、伊犁,加拿大蓋森六大區域,到十二五末,煤炭產量將達到1億噸。通過集中采購,將蒙西、蒙東、晉北、晉中的煤炭資源,通過大秦鐵路、蒙冀鐵路可以直達港區。
    區位優勢,唐山港地處京津唐一級經濟區網絡中,環渤海經濟圈中心帶,國家重點開放開發地區,是大北京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確定的沿海重要港口。交通便利,四通八達。國道與205、102相接;高速與唐津、沿海、京沈相連;鐵路與國鐵干線京山線、京秦線、大秦線接軌,蒙冀鐵路現已開工興建。大秦鐵路分配唐山港煤炭運力1.5億噸,蒙冀鐵路規劃運力2億噸,3.5億噸的運力將使唐山港成為新的“西煤東送、北煤南運”主要中轉港。臨港區域政策優厚,百業俱興,一批鋼鐵、制造、石化、焦化、電力、物流等產業迅速積聚,形成了唐山灣經濟隆起帶。
    市場優勢,動力煤主要市場是華北、華東、華南、長江三角洲及其下游流域發電企業,總裝機容量在1億千瓦左右,所需動力煤3億噸左右。有著龐大本區市場,沿海市場,以及海外市場。
    供應鏈管理優勢,項目合作各方從事的行業有煤礦、鐵路、港口、電廠、鋼廠等等,合作形成了供應鏈體系。
整合供應鏈
    今年7月7日,由開灤集團和泰德煤網共同發起成立了國內首個“煤炭供應鏈聯盟”,28家煤炭生產企業、消費企業,以及港口、鐵路、航運、金融等單位在大連簽署協議,締結煤炭供應鏈戰略聯盟,以整合行業資源,提高煤炭能源的利用效率。
    對于這個橫跨幾大行業的供應鏈聯盟,開灤集團副總經理、國際物流公司執行董事李敏談及發起煤炭供應鏈聯盟最初設想及動因時說:“煤炭物流仍然較為脆弱,煤炭市場供需銜接領域仍存在諸如缺乏公共交易平臺、沒有高效的信息交流等功能缺陷,這種現狀與煤炭及相關行業快速發展不相適應。”聯盟的使命是推動我國煤炭行業發展市場化進程,通過構建煤炭供應聯盟,引入供應管理思想和技術,加快煤炭行業商業模式、經營理念的發展和創新,促進成員企業間信息溝通、資源共享、業務合作,實現互惠共贏,引領中國煤炭行業走向集約、高效、低碳之路。
    對聯盟的溝通和交流方式。他坦言,供應鏈聯盟是一種利益共同體,締結聯盟的目的基于共同的整合資源理念、共同提高市場競爭力的目的,基礎是打造高效市場交易平臺、物流交割平臺以及配套的服務平臺。
    其溝通和交流方式,一是資本為紐帶的溝通交流。28家聯盟單位,多數為兩港儲配基地的股東單位,相互間優勢互補,包括管理經驗,經營理念,在供應鏈的具體分工、作用。這種溝通交流通過共同經營來達到交流的目的,遵循公司法和公司章程。二是通過業務交流。聯盟的成員涵蓋了供應鏈全過程涉及的所有客戶。通過創新合作方式,提高合作效率,以戰略合作協議約束彼此行為,實現互利共贏,風險共擔。三是搭建高效的信息溝通平臺。包括高效的市場交易平臺,資金結算平臺,先進的物流技術運用。聯盟單位相互合作,共建平臺,信息交流從基礎信息采集開始,搭建開放、安全的公共網絡與專用網絡相結合的信息平臺,最終實現信息化、網絡化和自動控制相結合的供應鏈管理信息中心。四是逐步完善聯盟的進入與退出機制,特別是需要建立聯盟的常設機構,形成具有約束性的聯盟責任和義務,保證聯盟整體的市場競爭力。
    在談到聯盟的成立對整個煤炭市場格局變化的影響及期許時,開灤集團副總經理、國際物流公司執行董事李敏說:“作為國內首家煤炭供應鏈聯盟,最終目的是為了實現供應鏈合作模式的‘雙贏’或‘多贏’。”在這一過程中,將會形成相互開放市場,相互提供技術支持,共同提高煤炭資源配置效率,從上下游、同行業的單一競爭轉向供應鏈聯盟之間的競爭。這符合國家提出的煤電聯營,煤鋼互保,建立中長期戰略合作關系的政策導向,特別是供應鏈經營理念的引入,在煤炭行業是一種創新。
    該聯盟成立將對煤炭市場格局影響,他談到:“首先,將形成一種新的運營模式。從兩港配煤基地的規模看,達到億噸級,有資源、運力和需求保證,有金融服務支持,這些為煤炭供應鏈模式的推廣奠定了基礎。其次將推進市場化改革的進程。1億多噸煤炭規模不大,但也不小,完全依靠高效的市場交易平臺運作,將由少到多,引起積聚效應,推動多年僵持不下的市場化進程。第三推進國際國內的市場一體化。聯盟成員均是大型企業,大多涉及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具體數量沒有詳細進行統計,成員單位相互開放市場,資源共享,必將進一步推進國際化進程。”
明確新定位
    隨著開灤集團物流產業的不斷發展,以及帶動的整個集團活躍的經濟發展,物流業被作為開灤集團重點發展的三大支柱產業之一,物流產業更是被視為企業的“第三利潤源”。
    作為“第三利潤源”的物流產業,為開灤集團帶來了諸多效益。開灤集團發展物流業突破了單純以資本為紐帶的整合資源方式,依托供應鏈管理,全球范圍內整合資源,實現了資源型企業的轉型發展,探索出了一種全新的發展模式。
    此外,物流產業進入整合資源、快速擴張階段后,收入規模占到了開灤集團的半壁江山,使開灤集團在國家500強中、煤炭行業、物流行業排名均有了較大提升,呈現出一定的規模效應。與此同時,物流業把提高經濟運行質量,“保規模、防風險、增效益、可持續”,擺到重要位置,提到科學發展的高度。今年上半年完成營業收入203億元、利潤1.05億元,全年將達到收入400億元、利潤2億元,成為了集團的新的經濟增長點。同時作為第三利潤源,也為上下游企業帶來了效益;通過物流產業的發展,支撐了集團煤焦化、煤電熱等相關產業的發展。
    對于物流業的發展,集團始終有一個明確而堅定的定位。與其他煤炭企業相比,開灤在物流業的探索與實踐相對較早,經過不斷的發展開灤物流逐漸形成了三個特色,即傳統物流業務與采掘業剝離,“煤炭供應鏈管理、儲配體系、交易市場體系”三位一體相銜接的發展模式,煤路港航一體化的運作模式。
    開灤集團在發展煤炭專業化物流的基礎上,還包括了汽車物流、廢鋼鐵逆向物流、空港物流、公路、鐵路、遠洋運輸等,塑造了門類齊全的物流產業體系。
    據集團總經理助理、國際物流公司總經理付同君介紹,開灤集團下一步經營重點:一是兩港儲配煤基地建設,包括公司的建立、法人治理結構和公司具體運作。二是按照物流規劃,推進汽車物流、空港物流和船務公司的組建。三是參與行業交流,從企業內部完善煤炭物流相關標準規范,繼續完善推廣三位一體新模式的運行。“集團將進一步發展煤炭專業物流,努力實現供應鏈管理運營核心企業,即煤炭供應鏈管理服務商的角色轉變,推進生產服務性、綜合服務型物流業務多元發展,將開灤物流打造成專業化、一體化、國際化、網絡化的大型物流企業集團。總的講,一是按照綜合服務型產業定位,實現多元發展;二是對煤炭、鋼鐵等物流實現專業發展;三是通過延伸服務范圍,廣泛布點、輸出管理模式,實現網絡發展。”開灤集團副總經理、國際物流公司執行董事李敏對未來充滿期待,并且對煤炭供應鏈管理的“梧桐效應”、煤炭儲備基地的“蓄水池”作用、煤炭交易市場的“平臺”作用,三位一體協調聯動,必將促進我國煤炭物流發展方式轉變充滿信心。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