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五大戰略”促進文化產業快速發展
2010-8-28 10:48: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山西省委書記袁純清在全省領導干部大會上提出
實施“五大戰略”促進文化產業快速發展本報訊 (駐山西記者楊淵 通訊員石婉茹)日前,山西省領導干部大會在太原召開。山西省委書記袁純清在會上指出,要發揮傳統產業優勢,加快文化旅游產業轉型發展步伐,使文化產業成為山西發展的一翼一輪,成為轉型發展的先頭部隊。他還提出了發展山西文化產業的“五大戰略”,即大作品表現、大集團運作、大景點支撐、大會展集聚和大服務承載,謀劃做大做強文化產業。
袁純清要求山西宣傳思想文化戰線依托資源優勢,繼續發揮山西大作品制作的傳統優勢,打造一批集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于一體的大戲、大片、大作,充分彰顯山西的文化魅力,大力增強山西文化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去年以來,山西涌現了一大批優秀文化作品,大型電視連續劇《西口長歌》、《天地民心》等先后在中央電視臺黃金時段播映;晉劇《傅山進京》榮獲文華優秀劇目獎;《立秋》、《一把酸棗》等精品劇目在全國各地巡演,好評如潮。今年山西省將圍繞辛亥革命100周年、建黨90周年、黨的十八大和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等主題,推進藝術創作“23451”工程,即著力打造2臺歌舞節目――《牛郎織女》、《粉墨春秋》,3臺旅游演藝節目――《人說山西好風光》、《五臺山佛樂》、《印象・太行山》,4臺戲曲節目――晉劇《大紅燈籠》、《武則天》、《匯通天下》、《劍膽琴心》,5部影視作品――《榮河鎮的男人們》、《永遠的母親》、《續范亭》、《打金枝》、《申紀蘭》,1首反映山西的歌曲。山西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胡蘇平認為,搶占市場高端,贏得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是文化產品提升競爭力的一個重要途徑。
實施大集團發展戰略既是現代經濟發展規律的要求,也是推進發展方式轉變、調整和優化企業組織結構、提高規模效益的需要。其他產業是這樣,文化產業也不例外。在大集團運作戰略方面,山西將進一步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組建五大產業集團,把演藝、文化傳播等方面的力量重組,打造文化產業的旗艦企業。今年以來,山西積極進行文化資源整合,加快組建山西廣播電視信息網絡服務集團(有限)公司、山西影視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山西省演藝集團、山西電廣傳媒集團、山西日報傳媒集團五大文化產業集團,并積極策劃組建山西文化產業投資集團,通過大集團的市場化運作,做大做強文化產業,進一步提升山西文化企業的綜合實力和市場競爭力。
山西是文物旅游大省,文物古跡多,景點名勝多。然而,由于“散”“小”的制約,一直未能把文化旅游業做大做強。為此,山西省提出了大景點支撐戰略,要求整合相關資源,突出文化內涵,著力打造規模大、檔次高、帶動性強的大景點,提升山西文化和旅游產業的競爭力。
目前,山西正在大力推進文物、文化、旅游、商貿的深度融合,重點抓一批體現山西文化符號、元素的景點和項目。具體措施包括以太原為中心,建設北部佛教與邊塞文化、中部晉商文化、南部根祖文化、沿太行山地區的太行文化和沿黃河地區的黃河文化五大特色文化產業區,打造華夏之根、黃河之魂、佛教圣地、晉商家園、古建瑰寶、邊塞風情、關公故里、抗戰文化“八大文化旅游品牌”,全面帶動山西文化和旅游產業上檔次、上水平。
國際上展覽業的帶動系數是1∶9,利潤率為20%至25%。山西將根據自己的比較優勢,進一步加大舉辦各類會展的力度,積極承接北京的會展,主動承攬舉辦世界性、全國性的文藝匯演、體育賽事、大型論壇和專業展覽,以會展促進人流、物流、信息流、資本流的交流融匯,推動轉型跨越。近年來,山西連續舉辦了能源博覽會、平遙國際攝影大展等特色會展,并形成了品牌效應。現在正大力打造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中國(平遙)國際攝影大展暨古城文化節、中國(河曲・左權)國際鄉村音樂大獎賽暨鄉村音樂旅游節、中國(太原)國際民間文化藝術節暨古玩藝術品博覽交易會、中國(云岡・五臺山)國際佛教文化旅游節、中國(運城)國際關公信俗文化節、中國(山西)國際鼓樂藝術節七大國家級大型會展品牌。
同時,山西將大力發展服務業,著力推進服務業與文化和旅游產業的進一步融合,構建文化和旅游的大服務體系,提升吃、住、行、游、購、娛的承載能力。把旅游、看戲、經商一體化,形成新的產業鏈。山西文化部門也在努力搭建四大文化產業公共信息服務平臺,開通山西文化產業網和文化產業投融資公共服務平臺,啟動文化企業投融資申報評審系統,建立文化產業投融資項目庫。出臺《山西省文化產業投資指導目錄》、《山西省鼓勵和扶持動漫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山西省關于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文化產業的意見》、《山西省促進文化消費的若干政策措施》、《山西省關于金融支持文化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5項文化產業政策。積極搭建銀行業、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投資文化產業的良好平臺,進一步推動文化產業的大發展大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