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信息化破繭成蝶
2010-8-27 0:11: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時常上網購物不難發現,不僅淘寶、當當等購物網站,現在越來越多的廠商開出了自己的網絡直營店,打造自有的網絡銷售平臺。中國企業正在嘗試一種全新的網絡物流盈利模式。而這幾乎是近10年來中國工業第一次“集體”向物流信息化伸出橄欖枝。中國已有超過40%的企業準備實施企業物流信息化建設。一再尋求低附加值破解之道的中國企業,對于物流信息化早已表現得“如饑似渴”。
物流信息化的作用到底有多大?意爾康鞋業曾經憑借與騰訊等網站合作的網絡營銷迅速打響知名度,對互聯網的傳播功效有著比其他企業更深的認識,該公司成立專門的數字營銷部,從事電子商務活動。2009年,依賴網絡銷售平臺,意爾康實現了幾百萬雙鞋的成交量。同年,在美國拉斯維加斯的一次國際鞋展上,浙江溫州210多家鞋企雖未到現場,但依靠電子商務的捷徑,企業卻以近乎“零成本”的方式,輕松斬獲了來自歐美的大訂單。既“開源”又“節流”,這一切就發生在電腦鼠標的輕輕一點之間。
物流信息化的直接結果是信息流動的加快、信息流動的及時準確,而信息的迅速流動直接關系到物流工作流程的平衡。例如,對廠商來說,要想實現快速交付,可能采取兩種方法,一是在銷售地的辦事處積累一周的訂單,將其郵寄到地區辦事處,在批量的基礎上處理訂單,把訂單分配給配送倉庫,然后組織運輸;二是通過信息系統實時反映需求,拋開倉儲環節,生產后直接進入物流配送。兩者相比,顯然后者可能實現在較低總成本下甚至更快地全面交付。
從被動到主動,在轉型升級的關口,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將信息化作為突破口,即使是在市場最為困難的時候。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恒順洋傘連續不斷追加資金投入,九牧集團義無反顧砸進數百萬元,在信息化的道路上中國企業絲毫沒有退縮。內部管理再提升、外部營銷再構造,一內一外兩條信息化路徑,讓一些率先走在前面的中國企業獲得更好的成長空間,而企業也由過去只注重生產的“橄欖型”,成功過渡到既注重產品研發又注重市場開拓的“啞鈴型”企業。
從機械化到信息化,從“工業社會”到“信息社會”,在經濟全球化加速發展的今天,“數字經濟”已經成為一個企業、一個城市的軟環境、軟實力。隨著“物聯網”在國內的百花齊放,也同時對產業物流產生了積極影響,其信息化里程的意義將把物流行業中“體力活”的普遍印象拋擲云外,新的技術革命將積極構建統一信息平臺,形成物暢其流、快捷準時、經濟合理、用戶滿意的產業物流服務體系,促使物流業向高端服務業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