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名特農產品國際物流與交易基地正式啟動
2010-8-26 18:00: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8月25日,由上海南匯現代農業園主辦、上海谷成置業發展有限公司與浙江浙商三農聯合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發起的上海(國際)農產品戰略聯盟合作組織籌建委員會成立暨上海名特農產品國際物流與交易基地啟動儀式,在上海浦東新區南匯現代農業園區隆重召開。新華社現代金報社長許群作為嘉賓受邀參加了此次啟動儀式。
在今日的啟動儀式上,主辦方邀請了全國各部門各行業的領導作為嘉賓,有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宋洪遠、財政部全國農業開發辦公室主任王建國、副主任韓國良、財政部農業司諸利民、盧貴明、中國農業銀行副行長楊坤、上海市房地產協會會長徐明義、浙江大學(信息與電子工程)楊建軍博士、美國國際合作委員會陳香梅基金會辦公室主任陳云生、浙江省國際商會會長鐵建設、中國對外商業集團董事長張建新等領導;邀請參加本次啟動儀式的主管部門有國家農業部辦公廳、國家農業部市場信息司、國際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國家農業部農展館等;會議還特別邀請了浙江省農業廳、江西省農業廳、山東省農業廳等行政主管部門,同時邀請的有世界華人聯合會、全國城市農產品市場聯合會等。
在本次啟動儀式上,主辦方演示了上海名特農產品國際物流與交易基地新規劃建設藍圖,在宣布上海名特農產品戰略聯盟合作組織籌委會成立的同時,發布《上海宣言》。與此同時,會議還就基地開發與建設體系、開發原則、發展方向、戰略定位及發展目標進行了充分的討論。主辦方表示,他們的目的是打造上海東沿海宜商宜居海濱商城典范,發揮產業優勢、打造名鎮品牌、促進經濟騰飛;搭建交易平臺、促進交流合作、實現共同發展,建成“亞太涉農產品物流中心”,強化上海“國際貿易中心”地位,凸現現代農業園區示范功能,并且開啟全球國際流通創新之旅,促進上海發展成為名特農產品跨國采購交易中心。
項目簡介:
上海名特農產品物流與交易基地項目是經上海市經濟委員會批準建立,上海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正式立項為服務全國三農的市重點推進項目。
上海名特農產品國際物流與交易基地坐落于上海南匯現代農業園區,計劃占地630000平方米(約950畝),首期200000平方米(約300畝),第二期 430000平方米(約650畝);總建筑面積為78萬平方米(首期28萬平方米,二期計劃50萬平方米);總投資60億元人民幣(其中首期約20億元人民幣,第二期約40億元人民幣);整個基地項目建設期為5年。預計第一期開業時間為2012年5月,第二期開業時間約為2014年5月。預計第一期開業時間為2012年5月,第二期開業時間約為2014年5月。首期項目運營后,年交易物流量將達200萬噸,年交易額100億人民幣,第一期創造就業崗位5000個,直接拉動農戶60萬戶。
項目定位:
項目定位為上海(國際)農產品一級流通與交易核心陣地,基地將成為華東地區乃至長三角洲規模最大、功能最完善、配套最齊全、輻射范圍最廣闊的綠色、安全、高效的農產品現代化國際化物流樞紐。
發展目標:
近期目標(1-3年):
以本案大型物流與交易中心為軸心,匯聚全球農產品研發、貿易、采購、咨詢和品牌孵化等高端服務機構,促進和助推上海“三農”服務業廠商實現從低端市場走向中高端市場,從粗放型向品質型、效益型、創新型企業轉變的綜合服務總部平臺,使中國農產品貿易真正走上高價值競爭、高效率流通的國際化道路,它的正式投入運營將為推動整個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發揮重大作用,力爭3年內基地列入國家級“雙百基地工程”。
中期目標(3-5年):
在華東地區港口城市建立四大物流區域,建立以全球性農副產品基地和銷地為節點的供應鏈物流體系,成立上海(國際)農產品戰略發展創新聯盟合作組織,完善國際性、區域性物流節點城市的物流中心網絡,在流通貨值300億元的基礎上,實現年交易額1800億元,2年內基地向城市綜合配套方向轉變,兼具商業服務、居住、配套等綜合功能。5年內基地網絡的農產品銷售量將以年均20%的幅度遞增,利潤以年均15%的幅度遞增,努力打造一個引商、親商、安商、富商的良好環境,讓基地真正成為國際國內農產品市場行業的標桿和領跑者。
終極目標:
引進新技術、探索新模式、創新構建一流的設施現代化、服務功能全、流通效率高、抗風險力強、主動承擔社會責任的現代化的全球采購中心,不斷探索更符合現代社會發展的內在運營模式——最終成為全球最大的農產品物流設施提供商和服務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