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經濟增速向下 商品價格向上

2010-8-25 13:39: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近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了2010年7月份國民經濟主要指標,正如市場之前所預料的那樣,“增速放緩、通脹向上”是7月份經濟運行情況的最好概括。
滯脹初現苗頭
“滯脹首先是要滿足增長向下、通脹向上,但還要滿足時間上的要求,通常需要持續至少6個月”申銀萬國首席宏觀分析師李慧勇向記者表示,因為兩項指標不可能完美重合,當前出現這種組合屬于經濟正常波動,因此尚無法定義為滯脹。
“7月份出口好于預期降低了經濟硬著陸的風險,未來經濟將繼續減速,但硬著陸風險不大。”李慧勇向記者表示,從已公布的數據看,7月份的經濟數據表明經濟仍在減速,但減速最快的時候已經過去;而通脹上行更多反映了過去流動性泛濫和需求過熱的滯后影響,通脹總體失控的可能性不大。未來經濟可望軟著陸,三季度仍是政策觀察期。
因此,李慧勇認為,經濟增速下降與通脹上升的格局,樂觀地看最快將于今年8月,最慢將于今年四季度終止,并代之以經濟增速與通脹水平雙下降的局面。
值得注意的是,央行已在二季度宏觀經濟形勢分析報告中明確指出,“經濟增長雖然放緩,但基本面依然良好。未來經濟放緩趨穩的可能性大,二次探底的可能性不大”。
“這表明經濟減速已經引起關注,但由于經濟減速仍處于可接受的范圍之內,短期內將主要通過實施既定政策來穩定增長。在這種情況下,即使通脹率再次提高,進一步出臺緊縮政策和放松政策的可能性都不大。”李慧勇分析稱。
事實上,由于投資減速以淘汰落后產能政策的實施對重工業影響較大,重工業增長減速是當前經濟減速的首要原因。同時,7月份CPI加速上漲主要動力來自食品價格推動。此外,盡管7月份信貸投放低于市場預期,但仍同比多增1637億元。國信證券宏觀研究員林松立對此相對謹慎地表示,盡管中國經濟中長期增長不改,但需提防1至2個季度的“小滯脹”周期。
林松立分析稱,2009年7、8、9月CPI環比增0%、0.5%和0.4%,8月和9月CPI基數較快抬高有助化解同比壓力,但若如此CPI漲幅仍進一步擴大,則證明通脹趨勢明顯形成。更值得關注的是,8月份的商務部食品價格指數相比7月上漲3.7%,若此狀況不改變,則8月食品CPI在基數大幅抬高下,同比漲幅還可能擴大到7.6%(7月為6.8%),對應8月CPI可能上摸至3.6%至3.7%。
“去庫存”短期料難見底
“與其把目前的經濟數據看作是滯脹的開始,不如說是中國經濟面臨許多兩難問題的表現。”一位本地基金人士在采訪中如是表示,一方面,因為全球災害天氣導致豬肉和以小麥為主的糧食價格上漲,到下半年尤其秋收之后將使糧肉價格回穩,因此不至于形成通脹局面。另一方面,隨著庫存回補結束、刺激政策邊際效應遞減、基數抬高等因素影響,中國經濟出現放緩也是中國經濟正在進行結構調整的結果。
中信建投宏觀分析師安尉也表達了類似觀點,稱近期政策的真空和前期跌幅較大促成了本輪市場反彈,但貌似趨勢反轉式的上漲缺乏基本面的支撐。而“二次去庫存”背景下的經濟回落,和寬松貨幣環境下的資產價格上漲正成為中國最主要的經濟特征。由于“二次去庫存”自發的供需調整受到寬松貨幣環境影響,“二次去庫存”后的復蘇不得不面對“類滯脹”的環境考驗。
安尉表示,去庫存的第一階段是中上游價格下跌所反映出的去投機過程,第二階段則是需求倒逼價格下的真實供需調試過程。當前中國的二次去庫存已經從去投機化,過渡到需求倒逼新的價格形成。但在流動性過于寬松和總需求不足的雙重作用下,政府正試圖控制資產價格泡沫并維持經濟增速。
“通脹的反復帶來的是二次去庫存的延續和滯脹的雛形。政策決定了二次去庫存的時間和進度,但政策‘托底’的后果可能是滯脹階段的延長。”安尉說道。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