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工企業內遷內陸交通運輸受益
2010-8-22 16:44: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王曉艷
近期,不少知名的代工企業如富士康、偉創力等,紛紛加快內遷步伐。代工企業遷移路線總是從發達地區流向相對不發達地區,相應帶來的是產業的轉移和承接。良好的交通運輸條件奠定了產業轉移的基礎,產業的發展進一步推動交通運輸業務量的快速增長。產業轉移過后,不僅交通基礎設施發揮作用,業務量上升,并且能夠將發達地區先進的物流配套帶入相關地區,從而提升整體的物流水平。
● 企業遷徙路徑明確
富士康、偉創力等代工企業,內遷步伐已經開始加速,包括廠房建設、人員招聘等相關工作陸續展開,有些已經落實。
代工企業內遷將會對交通運輸行業的格局帶來一定的變化,但是目前,我們還無法測算具體的規模,分析更多是從定性角度。
代工企業由來已久,主要分布在紡織服裝、玩具、鞋帽、電子等制造業,代工的環節也多是勞動密集型的制造這個環節。代工企業遷移也早有先例可循,遷移路線總是從發達地區向相對不發達地區,相應帶來的是產業的轉移和承接。可以看到,相關產業從最初的歐美地區向日、韓等國家和我國臺灣地區,再到中國珠三角、長三角地區,現在開始向中國內陸地區轉移。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港澳、臺灣地區的產業遷移曾經推動珠三角地區加工貿易的迅速發展,相關地區的交通運輸行業的發展也明顯優于其他地區。可以說良好的交通運輸條件奠定了產業轉移的基礎,產業的發展進一步推動交通運輸業務量的快速增長。
通過對代工企業遷移路徑的分析,遷移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因素:成本、勞動力資源和市場。對于國內代工企業內遷也可以用這幾個因素解釋。第一,通常代工企業主要是按照需求企業的要求,組織工人進行生產,人力成本占比很大,利潤也相當有限,隨著土地成本和人力成本的上升,代工企業客觀上將不斷向成本更低的地區轉移;第二,近兩年,代工企業面臨招工不足、結構性短缺的問題,內遷能夠解決這一問題;第三,金融危機使得外貿需求不足,向內地遷移能夠接近內地龐大的消費市場。在這些因素的驅動之下,根據不完全統計,僅粵浙滬閩幾個省市轉移的產業總值將達到1.4萬億,而制造相關產品將會帶來大規模的物流活動。
● 產業轉移有集群性
從承接產業轉移的地區來看,代工企業會重點考慮區位、交通和人力資源等因素,包括人力、土地、物流成本等在內的綜合成本將是決定企業內遷的重要因素。根據現有代工企業已經明確的項目來看,勞務輸出大省、交通基礎設施條件良好、政策支持力度大、配套完善的地區有望成為企業優先選擇的地區,并且產業的轉移具有一定集群性和規模性,服務于
產業鏈的物流等配套設施也將
相應進入該區域,因此這些地
區有望成為貨運、客運業務率
先發生明顯變化的地區。
代工企業的產品流向包括
外貿、內銷兩個渠道。
對于外貿產品來說,陸海
聯運、陸空聯運的需求將會進
一步加大,對于內銷產品來說,
內陸運輸需求也會相應增加。
不管是外貿還是內銷,產成品
向內地的延伸都將使得原材料
和產成品的載體和流向都將發
生較大的變化,運距水平將會
有所放大。與此同時,客流也
將產生一定的變化,商務客流的活動區域將進一步擴大,而勞務客流的流向乃至運距將有所改變。
綜上所述,代工企業內遷并不是個例,其實質是產業的轉移和承接。目前,中西部地區已經出臺多個區域發展規劃,其中承接從長三角、珠三角地區轉移的產業是其考慮的重要方面,有的規劃已經明確提出這一點。而發達地區除了向本省相對不發達地區轉移產業之外,也有選擇性的向外省拓展,包括四川、重慶、江西、湖南、安徽等等。在產業轉移過后,不僅交通基礎設施發揮作用,業務量上升,并且能夠將發達地區先進的物流配套帶入相關地區,從而提升整體的物流水平。因此,產業轉移將給陸路運輸、路橋等板塊帶來投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