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江區全面吹響創先爭優促發展“號角”
2010-8-21 10:22: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2010年上半年,右江區克服了自然災害帶來的不利影響,通過多種措施確保了各項經濟指標的“雙過半”。全區各個主要經濟指標實現兩位數以上增長,即生產總值完成49.6133億元,同比增長11.73%,總量排全市第一;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46.4875億元,同比增長40.42%,總量排全市第一;財政收入完成3.01億元,同比增長26.66%;農民人均現金收入4072元,增長12.91%,總量排全市第一。
面對上半年的成績,該區沒有自滿,重新調整了發展計劃,通過自我加壓的辦法,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為契機,成立了9個工作組,區領導擔任組長,決定召開100場以上的推進會,現場辦公和定期匯報、通報等制度全面推進各項工作的落實,全面吹響創先爭優促發展“號角”。力爭下半年,全區生產總值完成75.3867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91.5125億元;財政收入完成2.9892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7517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完成4675元。
項目建設創先爭優,集聚發展后勁。堅決落實“五個一”項目工作責任機制,全力破解項目立項、報批、環評等瓶頸問題,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優化投資環境,做好項目引進、建設的跟蹤服務,形成新的投資量,拉動固定資產投資較快增長。下半年項目計劃新開工21個,在建項目竣工12個,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92億元。
園區建設創先爭優,搭建產業平臺。決戰桂明、祿源兩大工業園區不動搖,拓寬融資渠道,加快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桂明工業園年內要修通至桂明綜合物流項目的主干道,祿源工業區要完成道路硬化、排水工程和綠化工作,提升園區承載力。加大引進項目入園力度,繼續做好已投產和在建入園項目的跟蹤服務,壯大園區經濟發展規模。繼續深入實施“企業服務年”活動,加強節能減排工作,引導制糖、冶金、林紙板、鋁加工等重點企業引進和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改造升級產品質量,形成競爭優勢明顯的產業體系。
“三農”發展創先爭優,助推農民增收。抓好防災減災工作,繼續實施“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大會戰”,改善農村基礎設施條件。大力發展特色高效農業和林下產業經濟,重點實施3000畝常年蔬菜基地和生豬養殖基地等“菜籃子”工程。繼續實施“河谷村屯農民人均純收入超6000元增收工程”,加大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力度,鼓勵支持返鄉農民工自主創業,拓寬促農增收渠道。重點抓好“特色農業”、“生態農業”、“規模農業”等“三篇文章”。
“三產” 發展創先爭優,增強綜合實力。充分利用百色城區新一輪擴容、城鎮規模擴大的有利機遇,抓好資產盤活和融資工作,進一步加快商貿物流業發展。重點推進城東機電機械市場、汽車4S店、綜合物流園、富邦大酒店等項目建設。加快旅游產業發展,重點推進大王嶺景區、平圩民族村二期開發。完善服務配套設施,帶動餐飲、娛樂等服務業繁榮發展。
城區建設創先爭優,提升城市品位。舉全區之力,全力以赴打好新一輪征地拆遷安置攻堅戰,強勢推進“三橋一路”(即百林大橋、東合大橋、竹洲大橋、竹洲大道)和市區23個重點項目4000畝土地和云桂鐵路2500畝征地工作的征地拆遷安置工作。全力推進“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大會戰”,配合市委、市政府實施城市外圍綠化屏障和城區綠化網絡建設,加快推進右江森林河谷創建和城鄉風貌二期改造,力爭完成城區23個重點項目完成城鄉風貌二期25個村屯736戶改造工作。繼續開展違法違章建筑整治活動,努力打造生態宜居森林山水城市。
體制改革創先爭優,激發發展活力。加快體制機制創新,推進政府機構改革,提高行政效能。放寬市場準入條件,優化審批程序,進一步精簡環節、縮短時限、提高效率。穩妥推進國有企業改革,深入開展閑置土地清理,盤活土地存量,重點推進市百貨公司、電化廠以及田垌倉土地開發等改制工作。有序推進集體林權制度、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等農村綜合配套改革,增強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和活力。
改善民生創先爭優,促進社會和諧。加快推動為民辦十件實事的落實,著力解決“業有所就”、“學有所教”、“老有所養”、“病有所醫”、“貧有所保”、“住有所居”、“民有所樂”。全面推進科教文衛體事業發展,奮力爭創國家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縣(區)。深入推進“和諧右江區”、“平安右江區”建設,加強信訪維穩和防災、抗災工作,加強礦山、交通、食品衛生等安全領域專項治理,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安全感,全力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加強生態環境建設和保護,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通訊員 農斌 黃程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