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最懂綿茂公路的人來了
2010-8-20 13:00: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月17日凌晨,江蘇交通科學研究院四川分院院長張大琦和另外6名地質、交通專家將撰寫的報告《綿茂公路Ⅰ期建設的安全性―“8?13”清平特大泥石流后對綿茂公路建設的思考》交給“8?13”特大泥石流災害指揮部。報告分析了泥石流和河道演變對公路建設的影響,并提出建議。
8月14日起,5名專家就一直戰斗在漢清公路第一線,其中2名專家還徒步8小時翻越“一把刀”
至小崗劍壅塞體路段,畫出泥石流沖刷后最新的地形圖,為搶通“一把刀”至小崗劍路段提供幫助。
漢清路是綿茂公路其中一段。綿茂路被地質專家喻為 “三多兩高一復雜”路段――斷裂帶多、堰塞湖多、地質災害多,生態環境保護高、抗震設防要求高,水文條件復雜。
汶川特大地震后,這條路的修建被納入了議事日程。江蘇對口援建綿竹,江蘇交通科學研究院則承擔了這條路的勘測設計工作,對這條路有全面細致的了解。他們在勘測設計綿茂路期間跋山涉水,所得的圖紙成為這次搶通公路的重要也是唯一的依據。
8?13特大泥石流災害發生后,江蘇交通科學研究院四川分院的3名專家立即趕往綿竹漢旺,在江蘇的3名泥石流專家也隨即趕來。最懂綿茂公路地形的人來了,救援人員和受災群眾有了信心和希望。
為給搶通隊伍提供準確信息,兩位專家再次攜帶器具于15日爬上了“一把刀”。“泥石流改變了地貌,原來的高山被削矮,原來的河床被抬高,需要重新繪制新的地形圖。”張大琦說。根據新的地形圖,施工隊伍可估測出工程量的大小,從而派出各種相適應的工程車。
搶通,時間緊急。為了盡快給指揮部提供最新最準確的建議,江蘇交通科學研究院的專家們熬通宵,終于將1萬余字的《綿茂公路Ⅰ期建設的安全性――“8?13”清平特大泥石流后對綿茂公路建設的思考》完成,里面提出了搶通、保通方案,還提供了何處容易再次暴發泥石流的評估,以及如何防治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