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流通資訊

從壽光到張店 不足百公里路程菜價翻三倍

2010-8-2 9:14: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農產品尤其是蔬菜已成為推動新一輪物價上漲的助推器。這些民眾生活必需品的漫無天際的漲價已經越來越引發市場指責。事實上,蔬菜的漲價影響的并不僅僅是終端消費者,在這場蔬菜價格暴漲的狂歡中,各個環節及鏈條上都展現出不同的臉孔。基于探求此輪蔬菜價格上漲的動力及源頭,本報推出了這組《農產品之壓》的專題,以期能最大限度地還原市場表象背后的真實內涵。 
  晨報記者 張順軍 實習記者 尹聰
  滿師傅和他的堂弟擠在狹窄的駕駛室里。天氣悶熱,盡管他打開駕駛室里的兩扇車窗以盡可能地保持通風,但汗水還是不停地從身體上的每個毛孔往外滲。
  滿師傅是淄博魯中蔬菜批發市場的一名菜商。一年中,他絕大多數的時間都花在了淄博到壽光的這條蔬菜流通線上。
  菜價的高企在刺痛普通民眾脆弱的消費神經的同時,也讓更多的滿師傅們為之蹉跎。7月31日,本報跟隨魯中蔬菜批發市場菜商滿師傅的車輛趕至中國壽光農產品物流園,詳盡探求流通環節對菜價的推動作用。
  本報調查獲知,除天氣原因導致蔬菜減產造成供應不足外,中間環節的層層加價也是蔬菜價格上漲的重要推手。
  此間曾有專家建議,農超對接是解決目前高菜價的一個有效途徑,不過這一模式的建立依然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批發市場多是外地菜
  油價上漲拉高菜價
  7月31日還是凌晨一點,魯中蔬菜批發市場就充滿了嘈雜的聲音,大小批發商開始了一天的生意。
  就在此時,本報記者來到了魯中蔬菜批發市場。為詳盡探求中間環節對菜價的推動作用,本報記者決定跟隨魯中蔬菜批發市場車輛到壽光農產品物流園一探究竟。
  幾番周折之下,菜商滿師傅終于同意本報記者搭乘他的車。在經過5個小時的漫長等待之后,滿師傅賣完了他車上的6000斤菜。
  6:20許,沒有休息的滿師傅出發了。“今年生意不好做。”途中滿師傅告訴本報,從張店到壽光有80多公里,像他的小卡車來回一趟原本油費剛過120元,現在則要160多元了。“天熱不敢拉多,拉多了車受不了,也不敢快跑。”沒出發前,滿師傅的堂弟曾用腳踹了踹車輪說,車輪都熱得不行。言下之意,天熱導致了成本的上漲。
  7:30許,滿師傅趕到了位于壽光北環路上的中國壽光農產品物流園。
  在這個號稱全國蔬菜基地的物流園,本報注意到,現在交易的蔬菜主要品種有尖椒、蕓豆、大白菜、菜花、冬瓜、南瓜、甘藍等。
  一名劉姓菜商告訴本報,目前這里的菜大都是從外省進來,本地菜幾乎沒有了,比如蕓豆是從內蒙古運過來的,尖椒是從山西運來的,菜花是河北的,大白菜是東北的。
  壽光孫家集街道辦東侯村的侯建偉向本報證實,現在村里大棚基本都沒菜了,目前是淡季,正準備換種。
  上述劉姓菜商透露,這些長途車每趟的運輸費用都要在幾千元甚至是上萬元,“油價調了好幾次,運費都漲了15%左右。這也是菜價上漲的一個原因。”
  從壽光到張店:
  菜價漲了30%以上
  在到達壽光農產品物流園之后,滿師傅便開始四處問價,打探當日的行情,滿師傅主要想進尖椒、蕓豆和菜花。
  經過多次比較,滿師傅在9:30以0.6元/斤的價格買進2000斤尖椒。接下來的時間,滿師傅再次買進了蕓豆和菜花,三種蔬菜的總重量超過5000斤。蕓豆的進價為0.8元/斤,菜花為0.7元/斤。
  14:00許,馬不停蹄的滿師傅終于趕回了張店。
  經過幾個小時的休息后,和往常一樣,滿師傅在8月1日1:00許來到了魯中蔬菜批發市場批發他7月31日進的三種蔬菜。
  本報留意到,滿師傅三種蔬菜的對外批發價要比從壽光的進價高出30%左右。比如尖椒的買進價為0.6元/斤,批發價為0.8元/斤,好一點的則要賣到0.9元/斤,蕓豆的價格為1.1元/斤,菜花的賣價則為0.9元/斤。三種蔬菜從一個批發市場到另一個批發市場的漲幅大約在30%左右。
  如果按照5000斤計算,滿師傅一車菜要掙1000元。不過事實卻并非如此。油費和車的磨損是一個方面,由于天熱,菜在路上都會腐爛,盡管才半天的時間,滿師傅妻子光挑選出來的爛尖椒就有近百斤,其他蔬菜也有爛掉的,總損耗量大約在5%左右。
  魯中蔬菜批發市場上另一名菜商稱,他們從臨沂往淄博拉黃瓜,為了減少損耗,都要在車上放冰塊,這又是一筆支出。
  滿師傅進菜的時候并非一人,他老家的堂弟這一年來一直和他一起進貨。批發菜的時候,還要妻子來幫忙,光三個人的勞務成本算起來也是一筆不小的數目。
  除此之外,進菜的艱辛似乎更值得一說。比如滿師傅從7月31日0:00起床,到31日6:00,才把菜批發完,這就要接著去進菜,到下午三四點才能睡覺,而第二天凌晨就要起床。“有時一天就吃兩頓飯,有時說不定還一頓。”滿師傅的堂弟似乎已經習慣了這種艱辛。
  批發到零售:
  價格漲一倍
  從一個批發市場到另一個批發市場只是其中的一個環節,農貿市場大都是普通市民買菜的選擇地。
  8月1日一早,本報在張店中心城區一農貿市場調查發現,一些蔬菜從魯中蔬菜批發市場到農貿市場,價格翻番,另外的一些蔬菜漲幅在50%以上,漲幅較低的一些蔬菜也能到30%。
  從壽光農產品物流園到魯中批發市場的尖椒以0.9元/斤批發,到了這家農貿市場價格則到了1.8元/斤,價格翻番。魯中蔬菜批發市場1.1元/斤批發出的蕓豆則賣到了2元/斤,價格接近翻番。如果從壽光農產品物流園為起點計算,尖椒的價格漲了2倍,蕓豆的價格也漲了150%。
  8月1日凌晨,本報記者還特意在魯中蔬菜批發市場調查了滿師傅沒有進的蔬菜的批發價。比如茄子的批發價在0.6元/斤,到了這家農貿市場市場則為1元/斤,豆角的批發價為0.6元/斤,這家農貿市場的售價則為1.2元/斤,價格同樣上漲了一倍。
  漲幅較小的有黃瓜,魯中蔬菜批發市場的批發價為1.5元/斤,這家農貿市場的售價則為2元/斤,漲幅為30%。另外如西紅柿、大白菜以及甘藍等蔬菜漲幅均超過100%。
  這樣一看,高菜價的形成過程從批發市場到零售市場體現得尤為明顯,畢竟很多蔬菜的漲幅超過了100%。但和批發商一樣,很多農貿市場上的攤主卻表示,很難賺錢。“天太熱了,一天賣不掉很多菜就會爛掉。”8月1日,一名李姓的菜商邊和記者說話邊扒掉白菜上的爛葉子。事實上,高菜價也讓這些普通菜商的生意充滿了風險。上述菜商說,一些葉類菜的損耗能高達30%。
  這些農貿市場的經營者不像大的批發商一天能賣幾千斤菜,他們每天只能賣出一兩百斤,多的在四五百斤。”我一天能賣個四五百斤,看著有兩三百元左右的收入,但除去損耗等,根本沒那么多。”上述李姓菜商說。
  解決途徑:
  農超對接?
  有關高菜價的爭議日漸增多。“今年差不多是菜價最高的一年。”壽光孫家集街道辦東侯村村民侯建偉說,不過,菜價雖高,但菜農卻并未多賺多少錢。“受低溫天氣影響,蔬菜產量普遍下降。”候說,而此時,惡劣天氣導致的修繕大棚費用增多、薄膜和化肥價格上漲等原因卻導致種菜成本蹭蹭上漲。
  與此同時,受上述因素影響,今年菜價從產地來看就比往年貴,再加上中間流通環節的層層加碼,到終端市場以后就出現了高價菜。
  對此,曾有學者建議稱,為減少流通環節的加價,可以建立農超對接的模式,比如產地的蔬菜直供商場和超市,這樣就會減少很多費用。
  今年6月,本報到濟寧金鄉采訪時,當地政府就曾與北京等地大超市建立農超對接模式,因省去中間環節,大蒜價格就低了不少,這樣以來,可以避免天價大蒜的出現。
  不過,從目前來看,商場和超市很難有大的儲量來進行農貿對接,因為按照現在商場和超市的儲量難以滿足廣大市民的需求。
  如果想要依靠這一途徑解決流通環節帶來的價格上漲,還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