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進出口總值約46億美元
2010-8-19 11:01: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南方日報訊(記者/楊磊實習生/易榕)今天,深圳灣保稅港區正式封關運作一周年。據蛇口海關統計,這個全國占地面積最小、條件最簡陋的保稅港區,運作一年來進出口總值約46億美元,業務量在全國保稅港區中排名第一。
深圳灣保稅港區正式封關運作一年以來,各項業務發展迅猛。截至今日,該保稅港區碼頭吞吐量已近180萬標箱,進出口總值約46億美元,海關監管貨運量155萬噸,審核各類報關單證11萬份,上繳稅款5.4億元人民幣。盡管占地面積不大,條件也相對簡陋,但憑借優惠的政策扶持,深圳灣保稅港區的業務量已在全國六個保稅港區中排名第一。
深圳海運物流有限公司是第一家入駐該港區的物流企業,該公司副總經理鄭琰熔表示,與國內其他由政府主導的保稅港區不同,為最大限度地便利企業運作,深圳海關在籌備初期就邀請了招商局集團相關企業,積極參與監管方案、業務需求、信息系統開發等工作。該保稅港區正式運作后,蛇口海關與企業定期對保稅港區的運作進行研討,在監管方式上有創新,讓企業獲益頗多。
鄭琰熔舉例稱,由于該保稅港區的保稅作業區(即“園區”)和碼頭作業區(即“港區”)互不銜接,是兩塊“飛地”,按照規定需要建設封閉、專用的連接園區與港區的物理通道。但因與目前的公共道路重合,無法實現物理封閉,蛇口海關率先提出“電子圍網”的概念,即充分借用先進科技手段,對往來園區與港區的車輛實施電子關鎖、GPS、道路兩側設置視頻監控,實現了園區與港區的電子圍網監管。
一手抓監管,一手抓服務,憑借著各項便捷的服務措施,保稅港區運作一年來,先后有DHL、飛利浦、家樂福、卡西歐、NYK等國際知名企業在保稅港區開展業務,貨物類型由原來的家電、玩具等產品向液晶顯示屏、IC、拉菲紅酒等高價值產品轉移,貨物流向也由之前的“出口集拼、單向流動”轉變為“進出兼顧、雙向流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