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華華寶島行:帶來的不僅是60億訂單
2010-8-19 10:39: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歷經多次波折,ECFA終于塵埃落定。經過長達12小時馬拉松式的審議后,“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17日晚間在臺灣立法機構經二讀表決正式通過。兩岸互相開放的806項貨品貿易早期收獲清單,將于明年1月1日起生效,于3年后降至零關稅。 內地與臺灣的經貿合作將迎來一片嶄新的天地。這對于正在臺灣訪問的廣東省省長黃華華一行來說,無疑是一個絕大的利好。
8月16日,黃華華抵達臺灣訪問。在為期7天的臺灣之行中,他除與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等人會面,還會到新竹義民廟行祭拜儀式。更為重要的是,廣東團這次對臺采購將會超過60億美元,遠超之前采購42億美元的江蘇省,成為最具含金量的訪問團。
高端采購團
黃華華此次訪臺主題為“合作之旅、鄉情之旅”,除由廣東省長黃華華擔任訪問團團長外,分管外經貿的副省長劉昆和省政協副主席徐尚武分任副團長,總人數超過1000人,是廣東與臺灣交流規模最大的一次。
據介紹,8月16日-22日為“臺灣·廣東周”,在此期間,廣東訪問團與臺灣雙方的主要活動內容包括經貿合作、商品采購、旅游合作、農業合作、文化交流、宣傳推介廣州亞運會等多個方面。
這是60年來廣東首位省長入臺訪問。黃華華一下飛機,就有臺灣媒體披露其在臺七天的行蹤。除參加“臺灣·廣東周”的開幕式之外,他還將拜訪臺達電、光寶等企業,也會到日月潭、故宮等地游覽。
在黃華華率團訪臺之前,大陸已有廣西壯族自治區主席馬飆、江蘇省委書記梁保華、河南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徐光春、上海市長韓正、湖北省委書記羅清泉、福建省長黃小晶、四川省委書記劉奇葆、浙江省長呂祖善、廣西壯族自治區區委書記郭聲琨等“捷足先登”。
這些訪問團不但層級高,而且規模也大,并帶來工商、文化藝術、旅游等各行各業的代表人物,從高層、中層到基層全面交流,尤其是大陸一些訪臺官員的親民作風,改變了很多臺灣民眾對大陸官員的印象。
眼下,隨著廣東周的展開,號稱歷年最大采購規模的廣東團在臺采購所倚重的領域“謎底”也在逐步解開。隨行的廣東企業達79家,預估采購項目將以液晶面板、電子零組件、化工原料、食品百貨、鋼材為主,采購規模將高達67億美元,打破去年11月江蘇團達41.5億美元的紀錄。
據悉,位居大陸前三大液晶電視品牌的創維集團將采購6億美元(約新臺幣192億元)液晶面板;全球最大空調廠格力電器[15.97 3.43%]在臺采購的空調配件,則會讓大同、三洋電、東元等臺企跟著受惠。此外,廣東團也將采購臺灣的農產品[18.67 2.13%],包括廣東益華百貨、中山市壹家壹商業連鎖、惠州市零下五度,以及佛山市中南農業均開出200萬美元采購金額。
“首度來到美麗寶島,感受到大家的熱情,也謝謝大家支持廣東周,這次訪臺將進行經貿、農業及文化合作,還將進行產品采購,希望雙方互助互利,臺粵能有更多接觸,加強兩地合作。”黃華華在16日對臺灣民眾表明來意。
鄉情之旅
除了率領實力強勁的采購團之外,黃華華此次訪臺還大打親情牌。8月17日早上,他在開幕式上作主題演講時談到,自古以來,廣東就是與臺灣交流合作最密切的地區之一,大批廣東鄉親移居臺灣,為寶島的早期開發做出了突出貢獻。
“2300萬臺灣同胞中,有400多萬人祖籍廣東。”黃華華強調。
此前的各省政要訪臺,都在節目安排方面力求凸顯本地特色。河南省的徐光春深入民家與農民座談,還帶領少林寺表演團在臺北市表演;湖北省的羅清泉,專程拜訪由一對兄弟經營的農場,并指示隨行人員邀請這位農場主赴鄂給農民講課;而福建省的黃小晶,仗著閩臺語言相通,帶去了歌仔戲、布袋戲等臺灣民眾喜聞樂見的民俗戲曲,強化了福建與臺灣“五緣”相通的優勢。
大陸各級地方首長訪臺,除了在訪問團的陣容規模、采購的數額和品種范圍和文藝演出團體表演等頗花心思之外,還強調突出其地方“個性”。
作為大陸唯一的“客家省長”,黃華華訪臺除了采購等例行公事之外,更為獨特的安排,是將到新竹縣代表客家文化的義民廟拜祭。這被臺灣方面稱為“探親之旅”,足可與福建省長黃小晶的強調閩臺“五緣”相媲美。
客家人是臺灣地區四大族群之一,而在新竹縣新埔鎮義民廟舉行的義民節,則是臺灣地區客家人最主要的節日,黃華華此次參與或許將會促使廣東與臺灣的客家風俗進行大交流。
據介紹,祭拜活動將安排在18日下午,黃華華等將會在世界客屬總會總會長、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的陪同下,向位于新竹新埔鎮下寮里的枋寮義民廟義民爺神位行禮、上香。在當晚,黃華華將會和吳伯雄登臺唱歌,與當地客屬鄉親同樂。
行程中,除了黃華華會到新竹與客屬鄉親聯歡之外,汕頭、潮州地方分團還將會到高雄市拜會潮州籍鄉親,向他們介紹家鄉的發展,贈送潮劇音響碟片等。
廣東與臺灣地緣相近,在臺鄉親眾多,本次“廣東周”有不少尋親訪友的安排,分析人士認為,此將令粵臺合作有更多的“共同語言”。
廣東南拓
從2008年開始,廣東省在區位合作上動作頻頻,隨著《珠三角規劃綱要》的獲批,特別是今年4月份《粵港合作框架協議》的簽訂,廣東與港澳的合作對接已經基本確定。
另一方面,廣東也加緊了與東盟的貿易合作。去年11月和10月,廣東省委書記汪洋、省長黃華華分別率團出訪了泰國和越南,在東盟掀起了“廣東旋風”,廣東與東盟的進出口貿易額為559.6億美元。
“黃華華此刻訪臺,當然不是為了和其他各省‘較勁’。”廣東省社科院專家劉勇對時代周報說,“作為外貿大省的廣東,如果要在經濟總量上有所擴張,必然要尋求一個新的增長點,而從區位發展的角度看,臺灣是不可忽略的。”
目前,廣東已成為臺灣最大的出口市場和貿易順差來源地。根據統計,目前在粵臺資企業約為2.3萬家,在廣東常住的臺商超過20萬人。去年,粵臺進出口總額達385.8億美元,占兩岸貿易總額的1/3。
“20多年來,許多臺商到大陸投資都是從廣東開始的,一直由南而北、向東向西,持續壯大。” 臺灣海峽交流基金會董事長江丙坤在會見黃華華時說,“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廣大在粵臺資企業正在加速轉型、升級步伐。”
葉宏燈是最早到廣東東莞辦廠的臺商之一,1989年,他帶著25人來到廣東東莞開辦了致伸科技公司在大陸的第一間代工廠。
“當時我們只有25人和一條生產線,20年后的今天我們已經擁有1.3萬名員工,十個工廠,發展成為了東莞電子電訊的龍頭企業。”葉宏燈回憶,在2009年經濟危機到來的時候,東莞市政府為企業提供了將近80%的顧問金補貼,可謂“雪中送炭”。
金融風暴肆虐廣東令不少臺企受到波及。而在黃華華訪臺之前,正遇到廠區位于深圳龍華的富士康因難以應付員工加薪等壓力,計劃將其工廠搬遷分流到西部省市。有評論認為,黃華華此行將有助于增強臺商在廣東扎根的信心。
在對臺貿易合作方面,廣東省表現出了極大的誠意。在今年7月份,廣東省更是承辦了第六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據廣東省委臺灣工作辦公室主任陳國興透露,這是汪洋親自部署,統戰部部長周鎮宏率省臺辦領導“赴京爭取來的”。
今年前五個月,粵臺貿易額達到184億美元,大幅度增長44%。“廣東將會在兩岸經濟合作框架(ECFA)的基礎上,與臺灣擴展新的合作領域,實現兩地經濟互補。”正率經貿交流團訪問臺灣的黃華華在17日主持“臺灣·廣東周”開幕時表示,“并將與臺灣就重點的電子、光電、新能源產業,建立長期穩定貿易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