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反圍堵
2010-8-18 23:30: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 肖三匝何伊凡白益民
但這種劇烈改革在集團內部受到較大阻力,最終無疾而終。2005年12月27日,新任總裁上任后,繼續了中外運集團發展綜合物流的規劃,并把快遞業列入中外運集團四大主業之一。
2008年4月1日,中外運將原外運速遞事業部改為“北京中外運速遞公司”,成為中外運集團下的三級公司,目標還是做中國的UPS。而到2008年12月31日,資產總額為1.46億元的中外運速遞虧損1.21億元,主營收入還不及當年規劃的3%。
到2009年初,為了止血,外運發展給中外運速遞增資1.89億元,并將中外運速遞注冊資本從1000萬元增至1.99億元。然而,到了2009年5月8日,外運發展發布公告,稱由于連續虧損,將全資出售中外運速遞。一個投資兩億多的快遞子公司,最后拿了4600萬元就潑出去了。
曾幾何時,由于快遞市場未開放,中外運集團在快遞市場享盡國際四大快遞巨頭的千寵百愛:1984年,聯邦快遞與中外運成立合資公司;1986年,DHL與中外運成立合資公司中外運敦豪;1988年,TNT與中外運成立合資公司;1988年,UPS與中外運合作,并在1996年與中外運成立合資公司。四家合資公司都是雙方各占50%股份。
但隨著我國快遞市場的開放,一女多嫁的中外運陡然被冷落:
1997年,聯邦快遞與中外運分手,后又借助收購大田-聯邦快遞有限公司中的50%股份,在200多個城市擁有快遞網點;2003年,TNT結束與中外運合作,并在2007年收購了民營公路貨運巨頭華宇集團(擁有56個子公司和1250個營業網點,覆蓋400多個大中型城市);2004年底,UPS以1億美元收購了與中外運合資的相關業務,獲得了200多個城市服務網點。多年的合資,中外運只收獲了一些小錢,而四大快遞巨頭收獲了品牌價值和網絡渠道。
中外運集團精心培育的快遞業,沒能成長為沖鋒陷陣的“花木蘭將軍”,而是因缺乏競爭環境而長成嬌生慣養的公主。這位公主一大愛好就是招親,OCS、聯邦快遞、TNT、UPS、DHL……可惜這位嬌生慣養的公主,最后卻落得被人拋棄的下場。求婚者只要駙馬的地位,不要公主的姿色。擁有駙馬的地位,就能在中國市場所向披靡。
如今,四大快遞巨頭中只剩DHL不離不棄,保持與中外運合資。對中外運來說,合資公司似乎只是取款機,但對DHL來說,卻有說不盡的好:通過合作,DHL在華擁有了56家分公司,業務覆蓋318個城市,以37%的市場份額高居中國國際快遞市場的第一位。中外運吃不下的肥肉基本都送DHL:2007年12月,中外運以6.6億元的價格把持有的金鷹國際貨代公司全部50%的股權轉讓給交易的惟一買方DHL旗下的DHL供應鏈(香港)有限公司;2009年7月7日,中外運出售中外運速遞公司,其近乎苛刻的限制條件保證了該公司只能轉賣給中外運敦豪。
在中外運的合資快遞中,一個隱形巨頭一直被人遺忘:OCS(日本海外新聞普及株式會社),這個從不張揚的企業,卻是在快遞業上最早與中外運開展合作的。
1980年6月,隨著中日商貿活躍,OCS與中外運簽訂了中國的第一個快件代理協議。1996年,OCS與中外運合資成立了“中外運-歐西愛斯國際快遞有限公司”,雙方股份各占50%。2009年初,亞洲最大航空公司之一——全日空(合作伙伴)收購了OCS 34.5%的股份而控股,隨后把另一家快遞公司Alex整合給OCS。目前,該公司已在中國擁有20多家分、支公司和144家代理,業務覆蓋全國。合資公司通過整合雙方的國際和國內網絡資源,服務范圍已覆蓋了全球220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為中國能夠提供全球性門到門、桌到桌的文件、包裹和貨物快遞服務的第五大快遞公司。
而今,僅四大快遞巨頭,就占中國國際快遞市場80%份額,而中外運的快遞業務連國門都沒走出就被變賣。同時,中國郵政集團更是在中國國內國際快遞市場的份額由90%以上萎縮到不足10%。中國快遞的突圍之路在哪里?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