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誼之花綻放在中巴公路上 巍巍高原修天路
2010-8-17 18:45: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這是一條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公路,它穿越世界屋脊帕米爾高原的崇山峻嶺,沿著洪扎河和印度河蜿蜒而下,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它,就是連接中國和巴基斯坦的唯一陸上交通要道——喀喇昆侖公路。
1966年至1978年,中巴雙方耗時12年共同修建了這條全長1200多公里的“當代絲綢之路”。其中,從中巴邊界的紅其拉甫山口到巴基斯坦境內的塔科特大橋,這段613公里的公路由中國援建,被兩國人民親切地稱為“中巴友誼公路”,中巴雙方共有700多人為這條公路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下面請聽本臺駐巴基斯坦記者孫伶俐發回的《錄音報道:友誼之花綻放在中巴公路上》的上篇:巍巍高原修天路。
說,那時候的條件跟現在沒法比。“當時條件反正是比較艱苦,都住帳篷。一刮風,帳篷就掀起來了;一下雨,帳篷外面大下,里面小下;
中巴公路穿越世界上最高的三座大山:興都庫什山、喀喇昆侖山和喜馬拉雅山西段,地形復雜,氣候惡劣。曾經在上世紀70年代參加過中巴公路建設的王青林在筑路期間為了更好地和當地人打交道,自學了巴基斯坦的國語烏爾都語。回憶起當年戴著大紅花,從中國新疆趕赴巴基斯坦修路的情景,他至今還感到心潮澎湃。他說:“來的時候車隊幾十輛車,解放大卡車,全都扎著大紅花。(老鄉和我們)關系好的,端著杏子、煮雞蛋,中國車隊一過來,就喊著“你好!你好!”地過來。那時候不準停車的,老鄉確實挺好,(認為是)中國朋友,中國和巴基斯坦是兄弟嘛,最好的朋友。”
當時能到巴基斯坦修路的工程人員都是經過嚴格選拔的,到這里修路大家心里都覺得很光榮,但是當時生活條件卻非常艱苦。王青林太陽一熱帳篷里像蒸籠一樣。當時沒有蔬菜,只有壓縮菜,壓縮餅干、罐頭。糧食從卡拉奇港口運來后都長蟲子了。通信也比較困難,想家,寫一封信盼啊盼啊,兩三個月以后才能收到,看信都含著眼淚看。文化生活貧乏得很,沒有電視,沒有電話,特別不容易。”
為了在懸崖峭壁上開鑿出一條路面寬度達6米的雙車道公路,中國筑路工人在極為艱險的自然條件下,克服了種種難以想象的困難。中交巖土公司副總工程師朱毅介紹說:“這條路的特點,教科書上講到的自然災害類型這條路可以說全都覆蓋進去了,滑坡、泥石流、崩塌、雪崩、流沙等等,教科書上有的災害這都有,而且相當頻繁。第二個特點是這條路的高差特別大,從起點到終點,大概有3000米高差,起點的氣溫比如說正常情況下30多度,終點氣溫零下10度、零下20度,氣溫就達到50度高差,這對于我們作業、施工都帶來相當的不利,難度相當大。”
由于地質破碎,在這條艱險坎坷的道路上,自然災害防不勝防。當年和王青林一起參加筑路的年輕人中,有88人長眠在巴基斯坦北部地區的中國烈士陵園中。他說:“我們和我一塊來的幾個同志、同學,都留在烈士陵園了,二十一、二歲,沒回去過。當時我們見證了1976年大塌方,25個人一次被砸死,排成一排。當時沒有完整的尸體,就一團肉,看得我們眼淚都下來了。”
但是中國筑路工人沒有白白犧牲,他們不僅幫助巴基斯坦人民修了一條高山峽谷中神奇的“天路”,還把中巴友誼深深鐫刻在巴基斯坦人民心中。住在中巴公路沿線古爾米特村的老人穆罕默德·拉辛至今還記得當年中國工人援助巴基斯坦修路的情景。他說:“中國工人第一次到帕蘇建了第一個帳篷,沒有路,沒有車,他們先修了一條便道。中國工人工作辛苦,非常努力,做得非常好!后來他們在古爾米特建了第二個帳篷。”
拉辛老人的兒子阿夫扎·汗當年才14歲,他還清楚地記得當時中國人給他們看病的情景。他說:“那時中國人非常友善,樂于助人,因為他們來到這里,在帕蘇建了一所醫院,不僅給中國人治病,還給巴基斯坦當地人看病,甚至做手術,還給了當地人很多其他的幫助。巴基斯坦人和中國人相處得怎能不愉快呢?所有人直到現在都記得他們。我希望中巴友誼代代相傳。”
家在巴基斯坦北部洪扎地區的焦哈·阿里當年還是個孩子,中國工人的勤勞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還非常喜歡看中國筑路隊放映的露天電影,甚至會唱兩句中文歌。他說:“當時我還是個10歲左右的孩子,中國人來到這里修筑喀喇昆侖公路,他們的營地就建在我們的村子旁邊。我還記得,中國人非常有禮貌,非常勤勞。他們白天一天都在工作,晚上才回到營地,(他們有時會)放電影,到放電影的那天,他們會喊全村的人和他們一起看。每當我去看電影時,心情都特別激動,特別高興。我們還會唱一首歌,我到現在還記得:敬愛的毛主席,我們心中的紅太陽……我們都很喜歡這首歌。我們去上學的時候,遇到中國人開著大卡車,我們都叫它‘解放’,他們會開車把我們送到學校。他們對我就像甘甜的泉水,我們對中國人有一種特殊的感情。”
作為巴基斯坦北部地區連接首都伊斯蘭堡及南部沿海地區的唯一運輸通道,喀喇昆侖公路的建成造福了當地人,從此他們可以走出深山,走向外面的世界。洪扎的一家飯店老板阿里·穆塔扎說:“我的家人、我父母曾經說過,他們和巴基斯坦其他的地方完全是隔絕的,甚至都不能去吉爾吉特,吉爾吉特到這有一百公里,我爺爺常常說,他到吉爾吉特步行要兩天的時間。那時他光著腳,沒有鞋子,也沒什么其他的交通工具。有了喀喇昆侖公路以后,我們能和整個巴基斯坦聯系在一起。有了喀喇昆侖公路以后,我們能和整個世界聯系在一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