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注物流信息化 打造核心競爭力
2010-8-14 2:55: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 本報記者張艷
繼《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發布之后,物流信息化今年又迎來了良好的發展契機——此前有消息稱工信部《物流信息化發展規劃》將于年內出臺,同時物聯網也已正式被列為國家“十二五”規劃;而“物聯網物流領域規劃”也將于9月正式出臺。
一系列的政策利好,使得物流信息化的發展環境得到了進一步提升。外部環境的變化,也必將引起產業競爭格局的改變。那么產業競爭格局將會有哪些變化呢?對此,國內最早的物流信息化供應商之一的上海匯驛軟件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匯驛軟件)總經理王岳,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十年躍進 后發制人
王岳認為,最近十年來,物流信息化發展一直是十分迅速和穩定的;而從軟件市場中各細分領域看,近八年來,物流信息化也一直是發展最快的細分市場之一,高于平均水平20~30個百分點。他表示,我國物流信息化發展的持續躍進,是市場經濟規律作用的產物,主要得益于三方面的因素:一是我國現代物流業發展起步晚;二是物流業作為制造和商貿企業的配套產業,有進一步升級的要求;三是物流技術和思想進一步成熟。
我國現代物流業真正開始大發展是在2000年前后,物流信息化當時可以說“就像張白紙”——除了少數外資軟件廠商能夠提供非常昂貴的產品外,基本沒有什么可以供應市場的,絕大多數物流企業買不起也用不起。因此,在2000年前后,市場上出現了一批物流軟件廠商,為行業提供一些作業管理產品,解決企業最基礎的應用需求,幫助物流業信息化實現“零的突破”。“現在行業中存活下來的物流軟件廠商,大都是2000~2005年這段時間成立的。”王岳告訴記者。隨著中國物流信息化逐漸進入成熟階段,市場競爭也越來越激烈,早期成立的一些公司由于種種因素,存活下來的并不多,甚至一些早期的領軍企業都消失了。
然而,他也坦言,盡管只發展了十年,但是相比國外物流信息化超過二十年的發展歷程,后發優勢還是很明顯的。目前國內外間的差距已經縮小到大致只有2~3年的距離了,甚至一些外國企業也開始使用中國的物流軟件產品和解決方案,例如匯驛軟件這幾年就一直有一些國外的項目。
近年來,伴隨著一些先進的管理理念和經營模式在物流行業的不斷實踐,物流企業對信息化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場需求重點逐漸從“能用”升級到了“能管”、“發展”的層次。例如,為了推動制造業和商貿流通業發展,衍生了物流行業對物流協同平臺的需求;新的運營模式——如供應鏈管理,就會催生出訂單管理、物流可視化等新的信息化需求。
而就是這些不斷催生出的新需求,加速了物流信息化市場的洗牌。為了滿足這些需求,物流信息化供應商必須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在這個過程中,一些規模有限或者產品缺乏創新的公司就會被淘汰。
因此,總的來看,目前物流信息化市場傳統的需求依然存在,但是相對會穩定,價格競爭也會更激烈;而新的行業提升需求正在暴發,尤其是在上述發展因素的推動下,物流信息化領域的需求會遠遠大于傳統IT需求,且會含括制造企業和商貿企業的內部物流信息化。
市場混亂 亟待規范
對于目前物流信息化市場的競爭格局,王岳坦言,主要是國內廠商間的競爭。因為國外廠商在國內市場的占有率還很低,尚未對市場構成威脅,而且,雙方在客戶群和產品定位上區別也很大。
而對于國內物流信息化市場現狀,王岳表示,還是比較混亂,缺乏真正的強勢企業。“據我們掌握的數據來看,目前還沒有一家企業能夠在整個物流信息化市場占有超過2%的份額,領先企業之間的差距也不明顯,更多的是在各個細分市場中占有相對優勢。”
對此,王岳分析說,造成這樣的市場競爭格局,主要是由于物流行業的信息化應用相對專業,需要供應商具有很深的知識沉淀和行業背景,因此常常受制于優秀的專業人才缺乏;而國內大多數企業都屬于靠自身累積成長起來的內向型企業,因此發展速度相對較慢。
另一方面,面對物流信息
化巨大市場機遇的“誘
惑”,大量非專業的IT
廠商也“混跡”于此,
通過一些相對不規范
的市場操作,占有了
一定的市場分額。
對此,王岳體會頗
深,“我們在做一個
物流信息化項目時,
發現競爭對手中竟然
有做IT外包的、做財務
軟件的,還有做工作流平
臺等等形形色色的廠商……”
王岳感慨:“拿財務管理軟件市場和物流信息化市場做個比較,前者市場目前容量遠大于后者,但是前者的廠商也就那么5~8家在競爭,而物流信息化市場竟然有上千家‘號稱’能夠提供物流軟件。”
對此,他表示,物流信息化市場的規范和發展,可能尚需時日,這既需要市場領先企業持續提升競爭力,也需要外界(如政府相關部門、媒體等)的支持和引導。
練好內功 靜待時機
匯驛軟件作為一個國內最早的物流軟件廠商之一,在面對這樣的市場現狀時,選擇了通過提升自我來尋求發展。“我們一家企業改變不了市場,但是我們能夠從自身著手,提升核心競爭力。我們不僅在人才儲備、知識累積、產品完善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也將和一些物流行業內的領先企業一起研究、嘗試更好的運營模式,研究行業信息化需求,為物流行業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王岳告訴記者。
為此,匯驛軟件在物流行業和IT需求的趨勢研究上,一直沒有松懈過:一方面與國際優勢企業合作,研究國外的技術和經營模式,例如匯驛軟件這兩年推出的OpenEAP工作流引擎平臺和B2BGatewayEAI/EDI數據集成平臺,均是建立在學習的基礎上;另一方面,就是業務的實踐,匯驛軟件和一些領先的大型物流公司一起研究企業的業務、管理需求,幫助這些走在行業前端的企業實現他們的業務理想。通過這樣的方式,匯驛軟件也累積了一批很有發展前途的“明星”產品。
匯驛軟件專注于物流領域,一直將自己定位為“物流IT合作伙伴”,就是要幫物流企業實現他們的業務價值,充分發揮自己在技術和行業實踐方面的優勢,也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滿足市場需要。
王岳認為,未來十年內,雖然國內物流信息化市場會逐漸規范與成熟,但中國市場和物流業發展不均衡、需求多樣化的現狀依舊會延續,而一些低端的IT需求也會一直存在。
這種情況下,企業的品牌建設就非常重要。王岳告訴記者,匯驛軟件常年的品牌運作就是創造和目標市場交流的機會,“把我們在想的、在做的,向行業企業做介紹、做交流,和客戶一道用合適的IT方案實現他們的業務目標。”
他同時表示,這樣的品牌建設思路,與物流行業的特性也有很大的關系,“物流行業中信息化需求差異性太大,個性化因素較多,因此物流企業與IT廠商的溝通就非常重要。”
由于匯驛軟件和一些大型物流企業一直有很好的業務互動,因此推出的產品都比較務實、領先,受到物流企業的歡迎。
伺機而動 保持領先
如今,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和“兩業”聯動已經成為物流信息化發展的重要方向。王岳告訴記者,在“兩業”方面,匯驛軟件已經推出了若干成熟產品,并有部分企業開始應用了,最典型的就是物流企業的電子商務平臺。他介紹說,通過該平臺,能夠讓物流企業更好地服務其上游客戶,通過簡化內部服務環節、提供及時直觀的物流相關信息等方式,讓制造和商貿企業也能夠管理起自己的物流業務,從而解決客戶物流過程中的“黑箱”狀態。
而對于近期的熱點物聯網,匯驛軟件也一如既往地關注著其在物流領域的應用。據介紹,匯驛軟件在自身的產品中也已很好地結合了GPS、RFID、條形碼、二維碼等物聯網具體應用,并幫助客戶實現物流作業高效、管理可控、流程順暢等業務上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