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交通資訊

貴州決戰關嶺大滑坡 爭分奪秒搶通救援通道

2010-7-7 11:44: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6月28日14時許,貴州省關嶺縣崗烏鎮大寨村因連續強降雨引發山體滑坡,傾瀉而下的泥石流瞬間吞噬了該村兩個村民組38戶共計99名村民。    
  災情如令。武警交通直屬工程部第二工程處駐黔部隊聞訊出動,62名官兵攜帶大型專業設備,沖鋒在最危險、最艱巨的搶險區域,以最快速度、盡最大努力搶通道路、轉移被困群眾、搜救失蹤人員。    
  7月4日中午,記者在貴陽采訪剛從搶險救災現場回來的武警交通指揮部副主任喬國義時,他說:“這次搶險救災,武警交通部隊第一個進入受災現場,第一個搶通救援通道,第一個進入最危險區域展開救援,第一個挖出遇難者遺體。”    
  爭分奪秒搶通救援通道    
  6月28日下午,北京,武警交通指揮部作戰值班室。指揮部主任孟洪喜、政委劉學政號令直屬工程部第二工程處駐黔部隊抽調優勢兵力投入搶險:“要迅速行動,在第一時間趕到關嶺搶險。”喬國義帶領工作組連夜趕赴一線,指導部隊開展救災工作。武警交通直屬工程部主任劉柏蒼、政委王亞輝要求,要抽調搶險經驗豐富的技術骨干,全力以赴投入搶險。   
   作為國家應急救援專業搶險隊,武警交通第二工程處進駐貴州十多年來,與貴州交通等部門密切配合、協同作戰,積累了豐富的搶險救災經驗。    
  夜晚,雷電交加,暴雨如注。“出發!”武警交通第二工程處主任楊海生、政委萬興文一聲令下,一支由62名搶險經驗豐富的技術骨干組成的突擊隊,攜7臺(套)挖掘機、裝載機,在暴雨中向關嶺方向摩托化挺進。    
  6月29日4時50分,經過4個多小時急行軍,突擊隊抵達距現場5公里的光照水電站邊。    
  受連續暴雨襲擊,光照水電站通往現場唯一的救援通道多處發生塌方,山上不時往下掉石頭,多處路段被泥石流沖毀,滑坡形成的泥漿沒過膝蓋,陸續從四面八方趕來的救援人員、車輛、設備和物資被堵在路上。    
  “搶出一條路來,讓救援人員先進去!”突擊隊前進指揮所勘察地形后,立即組織機械搶通塌方路段。“安全員負責警戒,挖掘機上!” 挖掘機手于民承舉起挖掘機“巨臂”,開足馬力往前掘進。    
  6月29日下午,這條救援通道終于被打通了,一夜沒合眼的官兵來不及休息,疾步趕赴塌方現場,部隊各種大型工程機械安全通過修復的塌方路段,成為第一支攜重型搶險設備抵達現場的救援隊伍。    
  千方百計搜救失蹤人員    
  滑坡現場,一條1.5公里長、200多米寬,30多米高的泥石流帶將原本緊密相連的大寨村和永窩村隔斷。警戒線外,圍著許多不肯離去、等待親人消息的村民。他們相互攙扶,不停地擦著淚水,焦急地期待著奇跡的出現。    
  據現場地質專家介紹,由于滑坡點是富水層,地理環境上屬溝谷地帶,被埋的房屋和人員發生位移,難以準確定位搜救點。    
  暴雨仍然下個不停,不時有碎石順著山體滾落,疏松的滑坡體隨時都有可能再次垮塌,搜救工作一時難以大面積展開。    
  為加快救援速度,提高救援效率,現場搶險指揮部將整個受災區按梯次結構劃分為上、中、下三個搜救區,武警交通第二工程處承擔了上方最困難、最艱巨的搜救任務。    
  武警交通直屬工程部總工程師李曉旭帶領技術組翻山越嶺勘察地形,向受災的干部群眾詳細了解災情,讓村民指認被埋群眾的大概位置,組織官兵拉網式搜尋失蹤人員。    
  “救援組轉移周邊群眾、機械組清理滑坡,搜救失蹤人員、警戒組監控山體……”指揮員命令下達后,20名搜救經驗豐富、專業技術精湛的技術骨干,分組展開救援。官兵們紛紛踏入泥潭,用手或扒或刨。   
   王占平的技術在部隊數一數二,在汶川抗震救災中,他就是突擊隊的主力。   
   突擊隊副總指揮劉春霖告訴記者,當時現場滑坡的搶險工作量非常大,滑坡體非常不穩定,在山腳往山腰開進的進程中,王占平的挖掘機遇到地面下陷的危機,履帶幾乎全部陷入軟泥中。憑著高超的技術和豐富的搶險經驗,王占平操控著挖掘機脫離困境,順利抵達半山腰。在那里,他與其他搶險人員配合,找到幾具遇難人員遺體。    
  7月2日,雨過天晴,關嶺大滑坡現場氣溫驟然高升,氣溫最高達38攝氏度。在炎炎烈日下,官兵們皮膚被曬得通紅,衣服濕了干、干了又濕,泛起一道道白印。90多個小時過去了,冒著山體隨時可能再次垮塌的危險,官兵們從泥漿和碎石中搜救出10具被埋者的遺體。   
   7月3日16時左右,挖掘機正在挖掘,“輕點、輕點,下面有房屋!”官兵們大聲喊起。為避免傷到被埋人員,官兵們跳進泥潭里,在房屋周邊用鐵鍬、鐵鎬一層一層小心挖掘。20多分鐘后,廢墟中露出了一條腿,此時,官兵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大家小心翼翼地抬出一名十多歲的小男孩,可是孩子已經停止了呼吸,官兵們黯然落淚,默默地將男孩的遺體抬下了山。    
  經過官兵們連續120多個小時緊張搜救,盡管發現生還者的希望越來越渺茫,但官兵們沒有放棄,盡最大努力繼續搜救。   
   黨員干部沖鋒在前    
  6月29日,武警交通第二工程處在搶險現場主動聯系大寨村的黨員干部,成立了由7名黨員干部組成的警地臨時黨支部。部隊現場政治工作負責人李輝任支部書記,大寨村干部李德福任副書記,3名地方黨員負責介紹受災情況、指認被埋人員大致位置、協助部隊安置受災群眾,4名部隊黨員負責指揮搶通救災道路、轉移被困群眾、搜救被埋人員。    
  在警地臨時黨支部的領導下,大寨村黨員和部隊黨員干部沖鋒在前:第一個進入滑坡現場救人的是黨員干部,奮不顧身陷入泥潭的是黨員干部,3名黨員干部因過度勞累,高溫中暑,暈倒在救災現場……    
  武警交通第二工程處主任楊海生一直在現場指揮機械作業,兩天兩夜沒合眼,眼里布滿了血絲。    
  一座房屋被泥石流掩埋了一半,只剩下尖尖的房頂露在地面上。貴州籍戰士駱軍不顧房屋隨時可能坍塌的危險,沖上前轉移物資時手指挖破,鮮血直冒,但做了簡易包扎后,忍著疼痛將村民的貴重物品全部搬出來。駱軍的妻子這幾天就要臨產,他本來已經請好假準備回家,聽說部隊有任務,他主動請戰到搶險一線。    
  黨員牟世文為了搬出挖出的物品,一腳踩進泥潭,整個身體直往下陷,被戰友拉出后,他簡單擦一下,又投入到搶險中。駕駛員葉國平愛人的家就在關嶺,他每天都要到縣城運送救援物資,卻從來沒有進過家門。   
   在黨員們的感召下,全體突擊隊官兵不顧疲勞,連續奮戰,安全轉移被困群眾30余名,清理泥石流20多萬立方米,處理塌方路段16處,挽回群眾財物損失數萬元。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