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交通資訊

4000米嘎隆拉隧道經19個月已掘進2570米

2010-7-6 11:19: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若不是親眼所見,我們很難想象強涌水對隧道掘進帶來怎樣的影響;若不是深入洞內,我們很難體味武警交通部隊筑路將士的艱辛。 
  7月5日上午,我們從國道318線川藏公路與墨脫公路的交匯點——西藏波密縣扎木鎮出發,趟過3道激流險灘,越過9處塌方體滑坡群,費盡艱辛來到嘎隆拉山腳下。此時,印度洋暖氣流與青藏高原寒冷氣流來了個熱情的擁抱,傾盆大雨從天而降,我們不得不趕緊鉆進隧道內避雨。 
  洞內機械轟鳴,人聲鼎沸。我們驅車直抵縱深處,在刺目的燈光直射下,一群身著迷彩服的武警交通官兵正在齊腰深的積水里埋設水泵水管,有的官兵則在跟蹤檢修發電機和排水設備。18根足有碗口粗、長達1公里的水管,像一條條靜臥的蛟龍向洞外源源不斷地吐著積水。 
  “今天的涌水量達到4.6萬立方,我們的官兵在水里已浸泡了11個小時。”武警交通二支隊扎墨項目部主任程春明聲音沙啞,心疼地向我們介紹。其實,程春明自洞內6月26日暴發大規模涌水后,幾乎沒睡過一個囫圇覺,滿眼血絲和浸泡的近乎發白的雙手著實讓人心酸。 
  素有“高原孤島”之稱的西藏林芝地區墨脫縣,是中國大陸2100多個行政建制縣中至今惟一不通公路的縣,絕大多數居民屬于門巴族和珞巴族。該縣的西、北、東三面被喜馬拉雅山和崗日嘎布山阻隔,南面是邊境線,穿越境內的雅魯藏布江大峽谷和帕龍藏布峽谷無法通行,進入墨脫的一個重要通道是必須翻過4000米以上的嘎隆拉雪山隘口,而嘎隆拉雪山正是多年來嚴重制約墨脫人民出行的“卡脖子”路段。作為墨脫公路全線控制性工程的嘎隆拉隧道,是迄今為止國內穿越斷層最多、地應力最強、逆坡度最大的高原隧道,被稱為“隧道地質病害百科全書”。 
  縱有萬般艱險,我自奮然向前。在幽暗的嘎隆拉隧道內,我們在青春勃發的武警交通官兵身上,強烈地感受到一股股強勁的英雄氣、一顆顆赤誠的壯士膽。曾成功參建過二郎山、鷓鴣山、海子山等我國高原公路隧道的項目部主任程春明,自2008年9月開工以來,始終像一根鋼釘扎在海拔近4000米的一線工地上,帶領官兵成功穿越3處大斷層、2處地震帶。面對我國公路隧道史上出現極為罕見的4.1%的縱坡,武警交通官兵在沒有任何經驗可供借鑒的情況下,積極協同國內交通部門專家群策群力,創造性提出臺階開挖、薄膜養生等科技手段,成功填補高原冬季施工空白。 
  “修建扎墨公路的難度絕對不亞于浩大的青藏鐵路工程。”多次徒步進出墨脫踏勘的地質專家曾如此感慨。自受領這一造福墨脫人民的世紀工程以來,武警交通官兵始終忠實履行使命,第一時間集中國內乃至世界上最為精良的筑路裝備,集結100余名具有豐富高原施工生活經驗的技術精英,在大斷層、巖爆等眾多世界性建設技術難題和惡劣復雜自然災害面前,克服高寒缺氧、機械效率嚴重不足等重重困難,展示出敢打必勝、爭創一流的信念。90%以上的官兵自開工以來,沒有休過一次假。 
  僅今年春節,就有25人放棄與家人團聚的機會,堅守施工一線,創造西藏高原隧道冬季施工的先河。 
  位居喜馬拉雅斷裂帶和墨脫斷裂帶上的墨脫公路,介于歐亞板塊與印度板塊的縫合線附近,印度洋暖濕氣流與青藏高原寒冷氣流在此交匯,新構造運動極為活躍,雨水充沛,地勢高差大,是世界上最不穩定的地區之一,極易誘發地震、泥石流、滑坡、塌方、水毀、雪害等公路建設中常見的特殊災害。在如此復雜特殊的地質條件下進行公路隧道施工,是人類向大自然發出的又一次莊嚴挑戰。 
  經過武警交通官兵長達19個月的頑強攻堅,嘎隆拉隧道目前已順利掘進2570米。 
  正在施工一線蹲點指導的武警交通指揮部副主任劉根水對我們說,“任何艱難險阻,都不可能使我們的官兵卻步!早日打通嘎隆拉隧道,造福墨脫人民,武警交通官兵責無旁貸!” 
  隧道建成后,墨脫公路將縮短公路里程25公里,通行時間和行車條件將得到極大改善,對于開發當地旅游業、促進文化經濟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人們期待這一天的早日到來。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