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計重收費后嘉興市公路運行狀況分析及應對措施
2010-7-5 12:44: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嘉興市地處浙北,被稱為“浙江的北大門”,區內滬杭、乍嘉蘇高速及杭浦高速公路直通上海、江蘇。4月16日以來,隨著浙江省高速公路實行計重收費的實施,大量貨運車輛不走高速改行普通國省道干線公路現象明顯,公路養護和安全形勢嚴峻,治理超限運輸工作面臨新的挑戰。
一、計重收費后普通公路運行狀況
計重收費后,重型貨車通行費大幅增高,為降低運營成本,大量車輛采取繞道普通公路的辦法來逃費,普通公路貨車流量驟增,導致路面損壞嚴重、通行環境嚴重影響、交通事故率上升、公路周邊群眾生產生活受到影響。
一是干線公路車流量上升。據流量觀測數據顯示,高速公路計重收費后,地方道路貨車流量呈持續上升態勢。南湖區320國道10號橋的24小時連續式車輛流量觀測站監測數量顯示,4月16日前后1個月,大貨和集裝箱車輛增加比例分別上升了1.5%和2.5%。另外,嘉興市干線公路中G320國道、S101省道、湖鹽公路這三條公路貨車流量同比增加10%、31%和49%,而這些增加的流量中含有一定比例的超限違章車輛。
二是農村公路壓力較大。嘉興市農村公路路網發達,總里程達6804公里,路況及通行條件較好,大量車輛改走農村公路,部分道路寬敞、路況良好的農村公路日均交通量增長幅度更是在40%以上,給農村公路帶來較大壓力。
三是橋梁形勢不容樂觀。嘉興市水網密布,橋梁眾多。車輛嚴重超限,即使設計標準較高的水泥混凝土橋梁也會產生橋梁撓度增大,水泥混凝土過早開裂,逐步引起鋼筋銹蝕,縮短橋梁壽命,在橋梁的薄弱環節如伸縮縫接口的鋼材焊口開焊破壞、橋頭填土下沉產生橋頭跳車,甚至還可能由于車輛荷載超過橋梁設計極限使橋梁損毀崩塌。經檢測,該市部分農村公路橋梁技術狀況已明顯降低,有危橋104座,開展農村公路的流動治超已刻不容緩。
二、公路部門采取的措施
面對高速計重收費后車流量發生變化的新形勢,嘉興市公路管理部門積極探索新思路,多頭并舉,科學應對。
一是進一步加大公路治超力度。嚴格落實檢測站24小時工作制,在各治超站嚴格管控的基礎上,加大流動檢測力度,做到對普通公路“拉網式”、“無縫隙”的治超巡查,重點查處55噸以上的超限運輸車輛,確保超限車輛“零通過”,最大限度地消除交通事故隱患。
二是切實加強公路養護。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行動有力”的方針,加強預防性養護,開展公路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對橋涵設施等進行排查,強化以橋梁為重點的公路基礎設施安全動態監控,落實橋梁的管養責任人,加大養護管理力度,對存在安全隱患的部位及時進行養護和修補,確保公路和橋梁始終處于良好的技術狀態。
三是積極探索農村公路治超新思路。將治超重點向農村公路傾斜,調動人員力量,加大農村公路流動治超力度。同時,認真貫徹《關于進一步加強治理車輛超限超載工作的通知》(浙交 [2010]111號)文件精神,積極與相關部門溝通,利用公安交警部門對各鄉鎮、街道區段限制通行強制措施的職能,在車流量較多特別是外籍貨運車輛通行較多的鎮區段,由公安交警部門實施24小時外籍貨運車輛禁止通行強制措施,減輕市域內鎮區段交通壓力,進一步遏制過境貨運車輛從農村公路繞行的勢頭。在路況較好、車流量較大的農村公路設置限高限寬設施,秀洲區公路管理部門在農村公路上,設置了5處限高寬限寬的龍門架,并正在對420座農村公路橋梁設置限載標志,從根本上阻斷超載超限車輛利用農村公路過境通行。
三、對下一步工作的建議
一是進一步落實治超長效管理機制。當前保障公路通行安全的任務尤為繁重,要按照浙江省《關于進一步加強車輛超限超載長效管理工作的意見》,盡快建立健全超限運輸管理組織機構,落實責任追究,確保治超長效機制有效運轉。
二是努力完善聯合執法運行機制。建立健全由交通、公安、發改、宣傳、工商、質檢和安監等部門參加的聯席會議制度。通過定期召開的聯席會議,使相關部門積極參與治超,相互溝通、探索和協調解決治超工作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確保部門之間的密切聯系和配合,形成長效治超合力。
三是加快構筑路面治超網絡。盡快將湖鹽公路桐鄉姚堡里收費站、S101省道海寧收費站和S101省道海鹽北蕩收費站將改建為超限運輸檢測站。健全治超隊伍保障機制,落實流動治超的人員和經費,加大流動治超力度。
四是切實加大農村公路管養力度。督促各縣市區認真執行《農村公路養護管理辦法》,加大對農村公路的養護投入力度,加快危橋改造步伐,完善安全設施,確保安全暢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