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內河資訊

打造三峽航運樞紐正當時

2010-7-24 1:00: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長江干流通航里程達2800多公里,橫貫宜昌全境237公里。宜昌伴水而生、依江而興,與長江航運共興衰,同發展。 
  去年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張德江來三峽宜昌調研時強調,三峽工程建設進入收尾階段,后續工作要把三峽航運發展作為規劃中的重點。
  今年3月25日,《三峽現代物流中心發展規劃》在北京通過專家組評審。規劃提出:加快將宜昌建設成為三峽現代物流中心,使宜昌成為長江上、下游物流聯系的重要國家層次的區域物流樞紐。
  作為三峽現代物流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三峽航運樞紐建設與三峽現代物流中心密不可分,互相依存。為了給市委、市政府科學決策提供參考,市政協組織部分委員深入秭歸、夷陵、宜都、枝江等縣市區實地調查,并與市發改委、市交通運輸局等8個市直單位座談,建言我市應充分發揮長江航運優勢,打造三峽航運樞紐。
  現狀:呈現良好發展態勢
  近年來,我市加快航運建設,提高航運能力,航運呈現良好發展態勢。
  航運基礎設施逐步完善。至2009年底,國家28個內河主要港口之一的宜昌港共有六大港區,港口擁用長江岸線總長35389米,各類泊位380個,年貨物通過能力8852萬噸、滾裝車120萬輛,年旅客吞吐能力816萬人次。
  翻壩運輸體系初步形成。三峽船閘從2004年開始限制滾裝船過閘,我市通過建設銀杏沱、靖江溪、楊家嘴、岱獅、夜明珠等5個滾裝碼頭,開展了南北分流和“水——陸——水”的翻壩轉運。
  臨港經濟較快發展。依托長江黃金水道,成功建立了宜昌開發區工業園、紅花套創業園、白洋裝備工業園等一批臨港工業園區;引進了三峽全通涂鍍板等一批重大項目;發展壯大了宜化集團、興發集團等一批重點企業。
  問題:不暢、不順、不活、不強
  市政協調查報告提出,《三峽現代物流中心發展規劃》已經專家組評審通過,而作為三峽現代物流中心重要組成部分的三峽航運樞紐,還沒有形成科學、統一、權威的發展規劃,宜昌的航運建設與城市規劃、工業園區規劃脫節。
  碼頭布局不合理。我市的客運、滾裝、貨運、磷礦等碼頭布局分散,專業化水平不高,利用率較低。宜昌港主作業區位于城區中心,不利于環保和大運量貨物搬運裝載。據不完全統計,宜昌段長江干線的大小港口、碼頭已達200余個,企業自建碼頭多,基礎設施難于形成規模效益。
  多頭管理協調難。市內兩壩間和庫區港航管理的部門涉及到三峽集團公司、三峽通航管理局、長江航務管理局、長航海事局、宜昌市海事局、地方海事局等單位,多頭管理加大了協調難度,致使港口物流效率低、成本高。

我市水運口岸為國家二類口岸,不適應外向型經濟要求。口岸在基礎設施及查驗配套設施建設上存在外貿閘口不全、電子監控設備聯網監控不足等問題,直接影響到通關效率。同時在沿長江地帶,沒有臨港物流園區和保稅港區,不利于外貿物流經濟的快速發展。“十一五”期間,我市航運建設投入7.6億元,僅占公路投資的4%,而同期萬州投入達15億元。現有港區疏港公路等級低、交通不暢;三峽專用公路封閉式管理,制約了貨物快速集散;港區沒有鐵路進港,難以實現水公鐵無縫銜接。宜昌港后方緊鄰城區,被城市包圍,陸域用地緊張,不具備建設以碼頭為平臺的物流園區條件,碼頭只能維持單純的裝卸功能,難以發展商貿、物流等現代服務業。 
  建議:正當其時 規劃先行
  報告認為,宜昌水路、公路、鐵路、航空等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已經與武漢、南京、重慶等港口樞紐高度緊密融合,在中西部地區具有水陸空鐵綜合交通優勢。發揮黃金水道優勢,建設三峽航運樞紐,宜昌正當其時,機遇難得。
  報告建議首先要科學制定規劃。以國家相關規劃為依據,認真做好長江航運發展規劃、港口布局規劃及各港口總體規劃的編制,對岸線資源實行統一規劃、統一開發、統一經營、統一管理,避免資源浪費。
  健全完善翻壩體系。統籌規劃三峽翻壩轉運體系的翻壩碼頭和翻壩公路、鐵路,明確各港口功能定位特別是貨物種類,科學預測貨物吞吐量,避免市場惡性競爭和港口建設的重復投資。在港區上,建設云池、枝城、紅花套、壩區綜合港區;在高速公路上,建設宜巴高速、太張高速和江南翻壩高速公路;在鐵路上,建設枝城港港區鐵路閉合線、紫云鐵路、十宜鐵路。使南岸形成“一路兩港”格局,北岸形成“三路三港”格局。
  優化水運口岸環境。努力爭取國家批準宜昌港為一類開放口岸,抓好大通關建設,完善港口網絡服務功能,促進口岸物流信息、港口作業信息與海關通關信息全面對接互動,全力推進口岸與腹地的聯運,開展跨區域口岸通關合作,聯手打造“區域無障礙”通關環境。進一步清理港口建設和運營過程中的不合理收費。
  建設功能齊全的港口群。重點建設太平溪、茅坪、云池、紅花套、白洋、枝城六大港區,提高現代化作業水平。采取戰略合作、購買、托管、合并、租賃等多種方式,逐步做大做強宜港集團、交運集團等專業化水平較高的水運企業。加快建設長江干支航道,提高港口的集疏運能力;完善公路集疏運通道,實現宜昌港的主要港區通達高速公路。加快港口腹地工業園區建設,以港興港、以港興城。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研究形成物流聚集能力的相關優惠政策,制定集裝箱、載貨滾裝汽車通過高速公路的優惠通行辦法,吸納本地和西部地區更多物資通過我市水運。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