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專家建議重慶兩江新區比照香港發展模式

2010-7-21 11:46: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重慶市拿到了“兩江新區”這塊金字招牌,當地學者對對其發展思路和目標定位上有不同見解。7月20日當地一位專家建議,可對照我國香港及新加坡的發展模式,建一個“新香港。” 
  迷途與選擇 
  “我們兩江新區有1200平方公里,所以(我認為)兩江新區的目標是要建立一個新的香港,(香港現在)有700多萬人,有2000多億美元的產值,相當于1萬億元人民幣,” 重慶大學建設管理與房地產學院院長任宏7月20日在當地一個有關工業房地產發展的論壇上說,重慶兩江新區提出,在2020年做到1萬億元人民幣產值,與目前香港的產值相當。 
  兩江新區的1200平方公里規模,相當于早期的四個深圳(327.5平方公里,主要是羅湖和湖田),并與擴容后的深圳2200平方公里的一半相當。 
  任宏建議當地政府將兩江新區的發展和定位放在全球范圍內來考慮,他期望未來的兩江新區能代表全球“最高的城市開發水平、最高的科技研發能力、最佳的環境體系。” 
  他建議當地政府在發展兩江新區時,要敢于將該區建成有世界一流的科技源、世界一流的基礎設施和世界一流的居住環境的新區。 
  “看我們現在的兩江新區,劃了十個功能區,我請問一下,里面的大學園區在哪里?既然是兩江新區,國家給了很優惠的政策,能不能辦出代表中國的世界一流大學?”任宏以委婉的方式表達了他對當地在建設、發展兩江新區的思路不開闊,以及定位模糊上的不滿。 
  任宏提出這一看法的邏輯是,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但中國改革開放30年來,浦東和濱海的科技園沒有做到將產業鏈最上端的要素抓住,兩江新區現在剛開始建設,有機會能像我國臺灣的新竹園及美國硅谷那樣,通過集聚一批具有影響力的大學,來形成不斷升級發展的動力。 
  當地另一些學者此前也曾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達類似觀點,認為當地目前在發展兩江新區時,存在思路未打開,不善于廣開言路吸納外界觀點和建議,僅靠一批官員根據上級指令埋頭苦干等問題;以及在定位上不夠明晰或具象化,“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先行區、內陸重要的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基地、長江上游地區的金融中心和創新中心、內陸地區對外開放的重要門戶、科學發展的示范窗口”等國家給的5個定位,在提法上偏于空泛,缺乏參照系。 
  這些學者擔心,未來的兩江新區只是一批“沒腦子”的工業區。 
  工業地產機遇 
  “兩江新區6月18日掛牌,到今天剛好是一個月零兩天,最近忙于籌備具體工作,應該說庶務纏身,平時都是研究一些很具體、很瑣碎的問題,對于宏觀性的一些會議和論壇確實是無暇參加,” 重慶市副市長、兩江新區管委會主任翁杰明20日在該論壇上說,但是接到了這個發展工業地產論壇邀請函的時候,我覺得無論如何必須參加,“因為這個會議的題目真正的是抓到了點上。” 
  翁杰明認為,中國未來相當長的時間內,必須要靠工業來支撐。重慶這個國務院定位的一個重要的制造業基地,必須要有與工業相配套的房地產來支撐。“而我們目前最大的問題就是工業房地產整個的運行主體和運行模式與我們工業的大幅度的發展、成績的大幅度的提升不相適應。” 
  翁杰明稱,目前重慶市的標準化廠房建設層次還普遍偏低,無論從規劃定位、概念設計、服務理念還是從建設標準、建設檔次和建設規模來看,與沿海發達地方相比都有較大的差距,與全市工業發展極不相稱。 
  “據初步估算,(兩江新區內)除了禁用地達到120平方公里以外,工業廠房將超過1.65億平方米,工業樓宇將超過2000萬平方米,實際上加起來也就是1.85億平方米,這是一個非常大的概念,”翁杰明說,重慶目前每年的房地產業建造的房屋總量全部加起來才只有2000萬平方米左右。 
  翁杰明認為這是該市需要認真探討的重大課題,因為提升當地工業房產的發展水平,有利于順利承接電子信息、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國防軍工等產業轉移。 
  與會的國家與發展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研究員、投融資研究室主任楊萍則通過對比“珠三角”與“長三角”的發展模式,做出委婉建議,她說,“長三角地區的工業地產規劃方面、工業地產的有序發展方面就顯示出了它較珠三角地區更強的優勢,”“(兩江新區的)工業地產的發展應該選擇一個更具有前瞻性,更有利于持續發展的一個模式。”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