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與物聯新大陸
2010-7-21 0:51: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張文
1999年,當物聯網概念第一次被提出時,有人說這是“癡人說夢”;2010年,當這項技術被廣泛應用于上海世博會多個場館時,人們開始相信,物聯網已經不只是傳說。
在美國,辦公室的物聯網應用已為思科公司節約了15%的能耗;在中國,除了世博會,在重慶有20萬人,在全國有10億頭動物身上,物聯網已經在試點應用。
以上描述只是物聯網應用的滄海一粟。“未來,你可以盡情想像物聯網在人類社會中的應用……”近日,新大陸集團總裁王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如是說。而此時的新大陸,已經在寂寞中苦苦堅持了十余年。
與多數以傳統產業發家的企業相比,新大陸走了另一條道路。1994年,實達電腦創始人胡鋼帶領時任總經理助理的王晶等17人掛印而去,用從實達退股得來的150萬元創辦新大陸。胡鋼任董事長,主抓研發、生產和銷售;王晶任總裁,主抓管理、品牌和公關。此后十幾年,這對“鋼晶”組合在科技創業的夢想之路上,篳路藍縷,幾經曲折,不斷追尋著有希望、有科技含量的新興產業。新大陸早年研發的產品從一體化POS機、早期癌癥檢查試劑,到紫外C核心技術等,均創下過不俗的經營業績。2000年,新大陸迎來企業史上的第一個巔峰——在深交所正式上市。
新大陸與二維碼結緣,出于一次偶然的機會。2001年,公安部在福州試點,要求采用二維碼技術制作外來人口暫住證。新大陸拿到項目,不久產品交工,卻因為價格不菲被客戶批評“心太黑”。新大陸大喊“冤枉”之時,意識到識讀技術才是二維碼的關鍵和核心。原來新大陸當時雖然掌握了編碼生成技術,但識讀編碼的關鍵技術卻啃不動,識讀設備必須進口。“走正確的路比正確地走路更重要。”很快,胡鋼和王晶組織了海歸博士等專家,開始了識讀技術研發。這一做,就是十年,期間,除了巨大的投入,還有的,就是漫長的堅守。2005年,一直苦苦創業的二維碼研發開始撥云見日。5月,中國第一張電子票在上海誕生;新大陸與中國移動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發展數據業務產品“電子回執”;同月,新大陸上海翼碼公司成立,與中國移動、中國銀聯聯手打造“電子回執”業務在手機上應用。
2006年11月,苦盡甘來,二維碼研發取得了重大突破——成功掌握了最核心的識讀技術。新大陸一躍成為全球第六家、中國惟一一家掌握了此種技術的企業,進入全球領先行業。同月,新大陸中標農業部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動物溯源”項目。
2009年3月“兩會”期間,“物聯網”首次被寫進政府工作報告,意味著物聯網的發展進入了中國國家層面的視野。閃亮登場的物聯網給行業領先者帶來難得的發展機遇。很快,王晶開始配合國家標準委制定中國的二維碼碼制標準。2009年,新大陸出資28萬歐元,收購了荷蘭史利得公司在臺灣的帝普科技有限公司58%股份,改名為“臺灣新大陸股份有限公司”,成為第一家投資臺灣的大陸企業,經營新大陸的二維碼相關產品、金融支付、商業稅控等業務,輻射東南亞。不久,新大陸分別在美國、歐洲成立子公司,將技術向全球輸出。
2010年3月11日,十一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新聞中心舉行主題為“人大代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記者采訪會,5位精挑細選出來的企業家代表集體出場。作為全國人大代表,王晶身著一襲鮮亮的紅衣,走到臺前坐在柳傳志身旁,瞬間點燃了媒體眼球。這不僅因為她是5人中惟一的女性,更因為她身后的新大陸公司已經掀起了物聯網的巨大波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