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謀劃全國區域性物流節點城市
2010-7-20 19:52: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定位:全國區域性物流節點城市
通過完善宜昌市為載體的三峽樞紐區域的航運等物流基礎設施系統、物流服務功能和城市物流產業發展功能,使三峽物流中心成為全國重要的區域性物流節點城市,長江中上游重要的區域性物流樞紐,通江達海、南北交匯的重要的物流通道。
輻射范圍:“一線、兩點和三區”
一線即長江黃金水道,兩點即三峽航運樞紐過閘點和宜昌市城區節點,一是提供三峽航運樞紐通航物流組織,徹底緩解過閘壓力,二是提高宜昌市在物流組織和服務上的能力和水平。三區即以宜昌市為節點,為鄂西渝東地區、長江中上游地區和中西地區區域物流服務。
功能:承載三大物流節點
作為國家區域性物流樞紐,宜昌市將承載三大物流節點功能:一是為三峽樞紐工程配套及服務長江黃金水道的三峽航運中轉中心的功能,二是支撐長江中上游和中西部地區物流樞紐中心的功能,三是湖北省及鄂西渝東重要區域性物流節點。
建設任務:與三峽工程配套及與宜昌城市產業相配套的兩大物流服務系統
三峽現代物流中心兩大建設任務是,一是建設與三峽樞紐工程配套及充分發揮長江黃金水道航運功能的物流服務系統,二是建設與宜昌城市產業相配套的物流基礎設施與服務系統。
三峽現代物流中心建設將轉變落后的三峽過壩貨物運輸組織模式,從根本上解決船閘通航能力不足的問題,并為長江中上游地區及中西部經濟發展提供優質和高效的航運物流服務。物流業由此成為宜昌市新的經濟增長點,有利于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將充分發揮宜昌在三峽航運樞紐、長江黃金水道建設中的功能,對加快宜昌城市經濟發展、培育現代服務業具有重要意義。
【發展思路和目標】
發展思路:以解決三峽樞紐的過閘通航制約為切入點,緊緊依托三峽樞紐形成的航運條件,建設能充分發揮三峽樞紐和長江黃金水道航運功能,并與城市物流功能配套物流服務設施系統,通過三峽區域通航貨物分段和直航運輸相結合的物流運作模式創新,有效提高過壩貨物和區域貨物運輸的組織化率,降低貨運成本,提高運行效率,減輕大壩通航的壓力,實現過閘貨物與長江航運、城市物流運作方式的根本性轉變。
發展目標:通過充分發揮宜昌位于三峽航運樞紐壩首的航運、物流資源優勢,以及處于長江中上游和中西部地區的區位優勢,在將三峽物流中心建設成為國家級物流樞紐節點過程中,使物流產業成為宜昌市的支柱產業之一,整體發展水平處于國內領先地位。到“十二五”末期,物流業增加值達到300億元,占宜昌市服務業增加值40%,占GDP的10%以上,社會物流總成本與GDP的比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五大發展重點:
一是與三峽樞紐和長江航運配套的現代物流基地建設,重點建設港口和后方的綜合物流園區;
二是加快交通運輸資源整合與建設,重點實現翻壩運輸與航運設施的整合與建設;
三是加強物流信息網絡平臺建設,提高三峽物流中心信息化水平;
四是培育具有三峽物流中心特點的競爭優勢和特色物流,重點是翻壩貨物為基礎的區域輻射物流,以及具有區域配送特色的農產品冷鏈物流、日用商品區域分撥與配送物流等;
五是加快電子商務與城市配送體系建設,重點是整合城市商貿物流,建設與宜昌提升發展地位相適應的高效率的城市配送系統。
【兩大物流系統建設與發展】
支持航運發展的物流運行系統:依托三峽大壩上、下游的港口系統,以及公路、鐵路運輸系統和港口集疏運系統,構建對通過壩區的航運和其他運輸方式貨物具有組織和分流作用的物流服務系統,完善三峽航運樞紐的航運與物流服務功能,提高三峽區域航運效率,降低綜合運輸成本,培育新的產業。重點建設任務:提高宜昌在區域運輸組織服務中的競爭能力,整體提高交通基礎設施能力,提升專業物流基礎設施能力。
工商產業與物流聯動發展系統:完善宜昌市企業物流運作模式,提升物流服務的區域輻射能力,培育強大的區域輻射產業,為三峽物流中心的建設提供實質性的需求支撐。重點建設任務:對重點企業實施物流流程再造,對企業物流引導其加快物流服務外包,積極推進宜昌工商企業供應鏈改造與完善。
【物流基礎設施空間布局】
建設適應物流設施功能發揮的綜合運輸系統,形成由綜合物流園區、城市配送中心以及綜合運輸網絡系統構成的網絡化物流基礎設施發展格局。
九大綜合物流園區:建設花艷綜合物流園區、太平溪物流園區、茅坪物流園區、云池物流園區、紅花套物流園區、曉溪塔商貿物流園區、東山商貿物流園區、枝城物流園區、三峽機場物流園區。
城市配套中心:建設若干與制造業企業和商貿流通企業、專業生產生活資料市場配套的配送中心。
綜合運輸體系建設:重新定位宜昌市綜合運輸系統功能,全面提升宜昌交通運輸能力,構建強大綜合運輸體系。
1、打造億噸宜昌新港:建設太平溪港區、云池古老背港區、田家河港區、紅花套港區、茅坪港區、枝城港區;
2、加快疏港公路、鐵路和航道能力建設:
建設或改造宜昌長江大橋至秭歸曲溪高速公路(南岸高速翻壩公路)、宜昌長江大橋至宜都洋溪一級公路、宜都陸城至五峰漁洋關一級公路、夷陵太平溪至張家口高速公路、318國道萬城至云池一級公路、當陽至枝江一級公路、曉溪塔至鴉鵲嶺一級公路、伍家崗至鴉鵲嶺一級公路、張家口至蓮沱公路;
建設姚家港經紫荊嶺至云池鐵路、十堰至宜昌鐵路太平溪連接線、焦枝鐵路至遠安支線鐵路。
加快長江航道及庫區支流航道整治:宜昌至枝江長江干線航道的整治項目;船舶標準化改造項目;庫區支流航道整治項目:對葛洲壩庫區黃柏河、三峽庫區青干河、九畹溪、咜溪河、香溪河、卜莊河、沿渡河等20余條200公里支流航道進行整治。
3、加強對外物流通道建設:
鐵路通道:宜昌至萬州鐵路;武漢至宜昌鐵路;十堰至宜昌鐵路;宜昌至石門鐵路;焦枝鐵路改造。
高速公路通道:宜昌至巴東高速公路;保康至宜昌高速公路;宜昌至慈利高速公路;宜昌至岳陽高速公路(宜昌段)。
航空運輸通道:系統改造三峽機場,期規劃該機場旅客吞吐量達180萬人次/年,貨郵吞吐量達2萬噸。
4、加強三峽物流中心內部交通聯系能力建設:建設香溪長江大橋、廟嘴長江大橋、白洋長江大橋。
【物流企業培育和引進】
總體目標:經過5-10年時間,完成三峽物流中心建設所需要的區域性物流企業的引進與培育工作,形成結構合理、方式齊全、功能強大、質量良好的物流服務企業體系。
物流企業發展:
1、第三方物流服務企業:到2015年,服務量爭取占宜昌市物流企業服務總量的20~25%,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2、郵政企業:建立以郵政為基礎、城市快遞企業為補充的快速配送服務系統。
3、運輸與倉儲企業:
水運企業:以低成本水運和多式聯運為支持,以港口和航運為核心的通道化、一體化水運服務企業體系。
公路運輸企業:以運輸組織的規模化、集約化作為基本方向,發展公鐵水聯運,在陸運系統內發展甩掛運輸。
鐵路運輸企業:大力發展鐵水、公鐵聯運以及集裝箱多式聯運。
航空運輸企業:支持航空物流特別是電子、生物制藥等高新技術產品物流發展。
倉儲企業:積極探索建立新的企業組織結構,建立新型倉儲業務運作模式,發展各項增值服務。
4、物流咨詢企業:為物流企業和工商企業提供技術先進、具備可操作性的咨詢服務。
【搭建物流信息平臺】
發展目標:2010年,啟動宜昌市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到2015年,全面完成物流覆蓋宜昌市范圍,在物聯網的應用上取得重要進展,實現物流信息平臺與物聯網的對接。到2020年,物聯網技術得到較為廣泛的應用,成為物流信息平臺的基礎。
物流信息平臺建設:信息平臺功能包括政府信息服務功能、數據交換功能、物流信息發布功能、電子商務功能等物流公共信息服務及企業物流信息管理兩大功能,設立有系統管理與集成、運輸與配送管理及貨物跟蹤、訂單處理等8大功能模塊。
信息平臺建設模式:物流服務企業與服務目標企業和相關管理部門共同提出要求,物流行業管理部門主持,政府支持和各級相關機構參與投資,共同組建股份制企業,進行開發建設和運營維護。
【構建物流業發展政策體系】
爭取國家層面政策支持:隨著西部開發、中部崛起等戰略的實施以及長江經濟帶快速發展,長江中上游地區與中東部地區之間的區域經濟交流日益深入,三峽作為連接中西部區域的運輸節點地位越來越突出。三峽工程建設完工,長江川江航道大大改善。同時,船閘通航能力相對不足,使長江航道在三峽區域形成瓶頸。因此,從三峽樞紐功能補充完善的角度出發,三峽物流中心(至少涉及翻壩分流功能的部分設施建設項目)應納入到三峽建設的后續工程予以考慮,并將三峽物流中心納入國家級物流節點范圍,將其規劃提升為國家區域層次規劃,并獲得相關政策支撐。
宜昌市相關配套政策支持:扶持現代物流項目建設,設立物流項目建設配套資金,吸引物流企業來宜昌發展,支持多式聯運企業發展壯大,扶持物流企業做大做強,鼓勵工商企業物流業務剝離經營,引導物流企業現代化發展,合理確定物流企業營業稅計稅營業額,鼓勵和支持物流企業加快引進優秀人才,物流項目用地政策,物流企業兼并重組政策,城市交通管理政策,運輸車輛管理政策。
【規劃實施措施建議】
(一)完善物流管理體制:建立領導小組和相應協調機制,負責土地征用、規劃建設、招商引資、物業管理等工作。(二)加大專項資金扶持力度:建議對經市物流主管部門認定具有示范帶動作用的物流重點建設項目、物流信息化和標準化建設、物流骨干企業等給予扶持。(三)嚴格現代物流項目確認規定:對專項資金扶持的物流重點項目或進入市規劃物流園區、中心的建設項目,必須經市物流主管部門組織專家委員會認定,認定后納入扶持范圍。(四)強化物流人才培養:制定物流人才培養和引進計劃,重點培訓儲存管理、運輸配送、貨運代理、系統管理等物流管理人才。(五)引導物流企業開展物流標準化工作:積極采用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物流標準,建立健全物流標準體系,提高物流標準化水平。(六)發揮物流行業組織機構的作用:加強宜昌市物流行業協會建設,充分發揮物流協會等中介組織和研究咨詢機構作用。
宜昌完全可建成區域性物流中心
訪國家發改委綜合運輸研究所副所長汪鳴
人物簡介:汪鳴,國家發展改革委綜合運輸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從事綜合運輸管理與發展政策、物流規劃與管理等研究,多次參與國家物流發展規劃和區域物流規劃的編制工作。他主持完成的重要研究項目有《我國現代物流業發展政策研究》、《我國綜合交通運輸綜合管理體制研究》以及40個城市的物流發展規劃、物流園區、物流企業咨詢等,參與起草國家《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提出的物流業復合產業理論得到業界認可。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綜合運輸研究所副所長汪鳴在我市作題為《我國物流業發展現狀與趨勢》的專題報告之時,記者就三峽現代物流中心建設、宜昌現代物流業發展對他進行了專訪。
問:您作為《三峽現代物流中心發展規劃》編制工作的總撰稿人,在規劃編制上作了哪些考慮?
答:主要是考慮宜昌在全國物流系統中的定位。不是每個城市都具備發展物流業的基本條件,物流樞紐城市既要為自己服務,更重要的是利用區位優勢,發揮輻射帶動作用,培育增量物流產業。
宜昌處在三峽大壩上下游銜接點,可以通過物流功能的拓展,提高三峽大壩通行效率,形成區域性物流樞紐。宜昌是位于武漢、重慶之間的長江中上游區域性中心城市,完全可以利用物流系統,合理布局產業,在300-500公里范圍內發揮積聚與輻射效應。因此,我們在規劃中定位三峽現代物流中心是全國重要的區域性物流節點城市,長江中上游重要的區域性物流樞紐,通江達海、南北交匯的重要物流通道。
問:與其他城市比較,宜昌發展物流業最獨特的優勢是什么?應該構建什么樣的物流系統?
答:宜昌有兩個最獨特的優勢,一個是三峽大壩庫首優勢,宜昌無人競爭。上游川江運輸需求持續增長,但三峽船閘不能完全滿足船舶過閘需求,不得不采用“翻壩運輸”這種特殊的運輸組織方式,這個問題迫切需要得到解決。第二個獨特的優勢是宜昌長江港口優勢明顯,內河航運的發展,將帶動臨港經濟發展。
宜昌在區域物流和三峽航運樞紐中地位特殊,要通過物流節點和通道的建設,以及交通和物流基礎設施建設、長江航運組織、三峽航運樞紐運輸組織、城市物流組織系統的建設,加快建成三峽物流中心,建成重要國家層次的區域物流樞紐。我們提出三峽物流中心要構建兩大物流系統,一是建設與三峽樞紐工程配套及充分發揮長江黃金水道航運功能的物流服務系統,二是建設與宜昌城市產業相配套的物流基礎設施與服務系統。
問:建設三峽現代物流中心就是要把宜昌建成區域性物流中心,應該從哪里著手,有什么樣的發展途徑?
答:建設三峽現代物流中心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建設區域性物流中心要從這幾個方面入手:
一是經濟發展與產業布局,一方面要在城市的產業結構和布局上做文章,為物流積聚與輻射提供經濟支援,另一方面要圍繞產業配套,與周邊地區形成產業組織與分工,為物流網絡系統建設奠定基礎。
二是基礎設施保障,要有交通運輸樞紐條件等基礎設施平臺、物流公共信息平臺、產業政策環境平臺。
三是服務業發展,要建設強大的物流服務系統支撐環境與條件,包括樞紐城市和周邊城市之間的綜合運輸服務系統,由運輸服務及代理、第三方物流、金融保險業等組成的區域物流服務系統以及市場監管服務體系。
四是要有創新,有理念創新,要從經濟的角度推進物流;模式創新,要有市場機制的、發揮城市優勢的發展模式;體制創新,用新體制保證環境建設;業態創新,有城市經濟、產業布局與物流聯動,制造業、流通業與物流聯動等。
這些方面,在三峽現代物流中心規劃中都有體現。我們提出建設兩大物流系統,建設九大物流園區,建設若干城市配套中心,并建設強大的綜合運輸體系,還對培育和引進物流企業、搭建物流信息平臺也進行了規劃,還在規劃實施建議中提出了保障措施。
問:三峽現代物流中心建設當前最緊迫的是要做什么?
答:宜昌把物流業作為支柱產業來培育,構建物流中心需要從多方面著手。目前宜昌最緊迫的是要大力引進企業,一是引進物流企業;二是引進產品能覆蓋周邊區域的制造業。
宜昌作為經濟基礎較好、地理區位優勢明顯的區域性中心城市,可以通過經濟發展和產業調整,通過物流服務系統營造良好的制造業、流通業發展環境,成為區域產業組織中心。同時,伴隨制造業和流通業培育具有規模的物流產業,成為區域物流組織中心。雙中心的共同作用,制造業、流通業和物流業聯動,將使宜昌城市獲得新的經濟增長點而快速發展。
因此,只有大力引進制造業,才會有增量物流產業,才會促進區域物流中心的形成。我們特別要注意調整招商引資的思路,不是說我們這里有資源,你來投資。而是要找到一些大型企業,研究它的生產制造布局,研究它的產品能不能以宜昌為基地向周邊進行輻射,要有針對性地去招商引資。
問:宜昌在發展物流業的過程中要注意一些什么問題?
答:物流業是復合型產業,無論是企業內部物流管理、物流外包,還是物流企業開展的物流服務,都是將原材料采購、半成品及產成品的庫存管理、運輸、倉儲、配送、包裝等物流活動進行科學集成,對企業相關物流資源進行優化整合。
大家到國外看物流園,看到的多是外在的運輸,其實后臺的管理、信息服務、配送、運作模式等才是真正要學習的。因此,宜昌發展物流業,首先在政府管理上要有準備,對發展物流的基本條件、物流知識、現代經濟、管理模式、管理環境和政策環境等方面要有研究。
其次,要注意物流基礎設施和物流園區建設。物流園要形成社會化的高效物流服務系統,在區位選擇、空間布局、建設及開發模式、經營模式上有專業的要求。比如日本物流園建設重視規劃、有優惠的土地使用和政府投資政策、有良好的市政設施配套及投資環境;德國物流園建設是聯邦政府統籌規劃、州政府及市政府扶持建設、企業化經營管理、入駐園區企業自主經營。
三是市場環境建設問題。建設區域性物流中心不僅是政策優惠問題,而是要讓物流企業和工商企業都有持續、穩定的發展,因此,要創造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
四是物流人才問題。目前專業的、有實踐經驗的物流人才比較缺乏,建議宜昌成立一個物流咨詢專家組,請專家們為宜昌物流方案的制定和推進、物流園區建設、企業內部流程梳理等方面提供咨詢指導。
問:在國內物流業發展的實踐中,有哪些經驗值得學習借鑒?
答:在物流業發展政策上,廣東東莞對物流基礎設施用地免予繳納土地出讓金,拿出300萬元貼息支持物流龍頭企業;南京市對重點物流企業土地出讓金留成部分全免,對到物流園區注冊經營的物流企業免除相關規費。
在宏觀戰略布局上,天津渤海新區規劃面積2270平方公里,建設九大產業功能區和天津港,旨在建設北方國際航運中心和國際物流中心等。西安在灞橋區規劃面積120平方公里的國際內陸航空港,擬將西安建成西部規模最大的陸路轉運樞紐型綜合物流園區。這些做法體現了大手筆,很值得宜昌學習和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