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產業城市轉型迸發新生產力
2010-7-20 19:45: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首鋼京唐鋼鐵廠用循環經濟顛覆了傳統鋼企的形象。
7月初,國內老牌煤炭企業開灤集團“振臂一呼”,發動28家煤炭生產、消費企業,以及港口、鐵路、航運、金融等單位在大連締結煤炭供應鏈戰略聯盟,成為2010東北亞夏季煤炭交易會的亮點。
開灤集團從傳統產業企業向服務型企業轉型,這只是唐山傳統企業升級轉型的縮影。被稱為“中國近代工業搖籃”的唐山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探路科學發展路徑的歷史探尋中,依托傳統產業與現代物流、信息技術等融合催生唐山產業變革:傳統產業重新布局以及新興產業興起。
對于唐山日益飽滿的現代產業體系來說,最令人矚目的是唐山灣的肇興,這里承載唐山新一輪產業發展夢想的“四點一帶”正在成為唐山傳統產業布局的重新聚集和產業鏈延伸的重要平臺。
被外界解讀為可以媲美東京灣的唐山灣,正在環渤海灣崛起,引領唐山向沿海開放型城市轉變。
現代物流爆發??
北方國際鋼鐵
交易中心起航
唐山現代物流連接的將是國內和國外兩個市場。從曹妃甸出發,通過唐曹高速公路、遷曹鐵路、司曹鐵路等發達的道路運輸系統,從海上運來的原材料或產品可以進入唐山各個區域,并通過唐山輻射中國東北、華北和西北
7月7日上午,從巴西而來的18萬噸級貨輪緩緩駛抵曹妃甸鐵礦石碼頭,為唐山鋼鐵企業運來大量鐵礦石原料。
過去,“有海無港”一直是唐山的一個“遺憾”,然而曹妃甸港區的開發徹底改寫了唐山的歷史。以海洋為依托,以5億噸的深水港為支撐,發展一個以高新技術、環保產業為核心的一個臨港產業,正成為唐山人新時期的“藍色夢想”。
以港口大宗貨物的進出帶動產業發展,這也是世界各大港口的歷史經驗。萊茵河畔的鹿特丹如此,日本的東京灣也是這樣。短短五年時間,曹妃甸港區已經形成了集鐵礦石、煤炭、原油以及通用散雜貨為一體的港口運輸能力,整個港口吞吐能力超過億噸。得益于這樣的物流能力,曹妃甸港區迎來了蓬勃發展的“春天”。
港口物流的勃興,給唐山帶來的不僅僅是企業運作成本的下降,它更成為了唐山傳統工業轉型的一個有力“武器”。
“光有生產不行,搞活流通,說多重要都不為過。”唐山市商務局物流辦公室主任劉新立說。正因為如此,在唐山推動資源型城市轉型,著力打造的七大產業鏈工程中,以生產性物流為重點的現代物流產業鏈,也成為傳統重工業升級的重大戰略部署。用現代物流來延伸傳統工業的鏈條,打造鏈狀經濟,正日益成為唐山企業的一個發展方向。
開灤集團董事長張文學就提出:“開灤具有區位優勢、人才優勢、市場優勢、儲量資產的優勢。把這些客觀優勢變為經濟優勢,把現代物流產業發展起來,是百年資源型企業調整轉型、結構優化的一個重要途徑。”該集團三年前就把現代物流作為企業發展的支柱型企業,構建起了以“煤路港航一體化,供應鏈管理和工貿結合、物商互動”為特色的綜合服務型物流新模式。到2015年,該集團的物流產業收入將突破500億元,幾乎是目前的一倍。
無獨有偶,位于開平區的唐山佳源集團正致力于打造北方國際鋼鐵交易中心,以電子商務平臺作為支撐,全面整合鋼鐵上下游市場資源。“我們的特點是,依托鋼鐵產業生產基地的優勢,縮短整個產業鏈條,直接面對終端客戶,通過這種整合,整個產業的利潤率將比原來提高40%。”佳源集團營銷總監馮戍說。
企業的行為也推動著政府的行動。在唐山豐潤區,當地政府就在冀東建材大世界的基礎上,依托鋼鐵產業和交通區位優勢,大手筆建設中國北方現代物流城,打通冀東物流通道。在當地畫就的藍圖中,該物流城占地23.8平方公里,一期計劃投資50億元,建成后實現年吞吐量3000萬噸,交易額1000億元,上繳稅金3億元以上。
“我們城市的資源是有限的,但通過港口物流可以把國外的資源運輸進來使用,從而帶動資源型城市的轉變。”這是唐山發展現代物流業的另一層深意。在唐山向海的時候,現代物流連接的將是國內和國外兩個市場。從曹妃甸出發,通過唐曹高速公路、遷曹鐵路、司曹鐵路等發達的道路運輸系統,從海上運來的原材料或產品可以進入唐山各個區域,并通過唐山輻射東北、華北和西北等地。
信息產業革命??
循環經濟背后
的智慧城市
唐山的信息化建設的內涵并不只是“簡單”的工業化與信息化融合,而是追求信息化、工業化、生態化的“三化深度融合”
在曹妃甸的徐徐海風和林立的各種管道里,這里的標桿性企業首鋼京唐鋼鐵廠生產過程中的廢氣、廢水等正在進行循環利用,其背后是信息技術的嫻熟運用。從能源數據采集、過程監控、到能源介質消耗分析信息自動化管理,這讓能源管理與能源生產、使用的全過程有機結合起來,首鋼京唐鋼鐵高舉的是循環經濟的生態旗幟,顛覆著傳統鋼鐵企業的形象。
在目標是要成為“面向世界的國家級臨港產業循環經濟示范區”曹妃甸工業區里,首鋼京唐鋼鐵廠不是個案,根據規劃,到明年,曹妃甸的信息化在管理、調配和監控廢物的生產、運輸、交易和消化等過程中發揮支撐作用,增進廢物利用和能效提升水平,促進企業由過去單一生產功能,拓展到融生產、能源轉換、固廢消納和資源再生等多種功能的綠色企業。而到明年,全區鋼鐵、石化、電力等重點行業企業都會打上綠色企業標簽。
這給外界展示的曹妃甸的綽約風姿不僅是深水大港、大型精品鋼鐵基地、大型化工基地、臨港裝備制造基地、高新技術產業等產業聚集的產業新區,而且依托新興信息技術作出了構建區域物聯網的嘗試,在物聯網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熱點背景下,也展示其“智能化生產、精細化管理、網絡化服務、數字化生活”的“智慧港城”夢想。
當“智慧地球”、“智慧城市”等名詞成為各大城市爭相追捧的概念,環渤海經濟圈核心城市的唐山正在不動身色地進行著“工業城市”到“智慧城市”的蛻變。就城市產業而言,通過現代信息化技術打通本地傳統產業“經脈”,在生產過程更強調貫穿循環經濟理念,這首先就讓唐山的鋼鐵、煤炭、化工、水泥等5大傳統主導產業煥發了新的活力。
去年3月,作為一座重化工業城市,唐山成功躋身國家八個兩化融合試驗區,并且成為唯一一個地級城市入圍城市。今年1月在廣東舉行的國家兩化融合實驗區工作會議上,“唐山模式”就被認為是資源型老工業基地以及大型現代化工業集聚區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推進的新路徑。
而特別值得外界關注的是唐山的信息化建設思路其內涵并不只是“簡單”的工業化與信息化融合,而是追求信息化、工業化、生態化的“三化深度融合”,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道路上狂飆的唐山,“三化融合”體現的不是孤立的產業鏈再造,而是系統地轉變科學發展思維。
唐山灣肇興??
轉身向海
五年再造一個新唐山
未來五年,曹妃甸新區將作為這個區域的核心引擎,帶動整個唐山灣地區實現GDP4000億元以上,財政收入400億元以上,基本實現再造一個新唐山的目標
河北省委常委、唐山市委書記趙勇曾表示,落實科學發展觀最根本的是解放思想,解放新的生產力。用科學發展這種新的模式,在一個更高的水準上,使生產力的各個要素,都迸發出新的力量,創造能夠滿足人民物質、文化需求的新的財富。借鑒國內外沿海城市崛起的經驗,唐山開始了把生產力向沿海布局,發展臨港經濟的探索。
在渤海之濱,沿著樂亭新區向南,經過曹妃甸新區,進入豐海沿海工業區,再到蘆漢經濟技術開發區,這塊狹長的區域全長不足150公里,卻跨越了唐山9個縣級行政區域。2143平方公里的土地雖然只占唐山市國土面積的15.9%,卻在2009年產生了唐山市三分之一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162億元。
然而,這個數字并非頂峰,而是才剛剛開始。未來五年,曹妃甸新區將作為這個區域的核心引擎,帶動整個唐山灣地區實現GDP4000億元以上,財政收入400億元以上,基本實現再造一個新唐山的目標。屆時,它將與天津濱海新區一起,共同打造中國經濟的“第三引擎”。
當一座座現代化的廠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崛起在這片曾經是無人到達的灘涂地上時,當每天平均有4個億資本投資在這片土地時,誰也不會懷疑上述的數字是一個“游戲”。事實上,這個奇跡的背后就是唐山產業科學布局的結果。
在唐山灣發力之初,唐山市委、市政府就進行過精心調研,借鑒日本東京灣的發展經驗,提出“四點一帶”的規劃,其目的就是要沿海地區各自為政,產業布局趨同的矛盾,通過整合形成功能特色明顯,產業互相協調協作關系密切的產業聚集區。
根據規劃,曹妃甸新區作為國家級循環經濟示范區,重點發展現代物流、鋼鐵、石化、裝備制造和海洋化工產業。樂亭新區市區產業轉移承載區,則重點發展港口物流、精品鋼鐵、煤化工、裝備制造、生態旅游等產業。豐南沿海工業區重點發展裝備制造和新型材料產業;蘆漢經濟技術開發區作為唐津兩市區域合作的“橋頭堡”,重點發展高新技術和五金制品產業。
“分則特色鮮明、合則優勢集中。”唐山市副市長周仲明說。資料顯示,除了首鋼京唐鋼鐵項目外,中石化、中石油、華潤、華電、國投、中冶京唐、冀東、開灤等一批央企和國企,電動汽車、太陽能電池、激光顯示等一批新能源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項目也紛紛落戶這個區域。僅上半年,曹妃甸開工建設的項目就有160個,總投資達到了1384億元,其中產業項目58個,總投資869.1億元。“充分說明曹妃甸已經從基礎設施建設階段轉入到加速產業聚集階段。”周仲明說。
■唐山韜略
外延內提:
讓重工業變“輕”
近代的唐山是一座因煤而立,因鋼而興的工業重鎮,傳統重工業產值曾占GDP的70%以上,成為資源型經濟轉型不得不面對的焦點問題。如何讓資源型經濟變得更“輕”,唐山人找到了兩個“利器”:一為現代物流,二為信息化。
現代物流素有21世紀朝陽產業之稱,扮演著延伸傳統產業鏈條的角色,逐漸成為企業在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勞動生產率以外的“第三利潤源”。現代物流對唐山的意義還在于,通過港口、空港、陸路運輸,連接華北、東北、西北和海外市場,盤活各種資源,從而帶動產業的發展。
而當移動互聯網時代腳步漸近,信息化技術的運用讓唐山這樣的重工業城市重新煥發青春的活力。唐山傳統產業成為信息化落地最肥沃的土壤,最熱的“云計算”概念出現在國內水泥行業領軍者冀東水泥里,而在曹妃甸被代表未來城市形態的“物聯網”正在生根發芽。
在上述兩個產業之外,唐山人找到了唐山灣這個產業重新布局的大平臺。在2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試驗大港口、大鋼鐵、大電能、大石化,讓生產要素在重新組合中迸發出新的生產力。
■珠三角機遇
物流信息業迎爆發期
民企北上掘金正當時
在民營經濟發達的珠三角地帶里,現代物流和電子信息產業現代集群已經日漸成型,涌現了一大批全國甚至世界知名的現代物流和電子信息企業,僅佛山順德樂從一個鎮就云集了1500家鋼鐵物流企業。而唐山大鋼鐵、大煤炭、大港口、大裝備制造的序幕才剛剛拉開,現代物流才剛剛起步,這無疑為珠三角現代物流企業帶來巨大商機和市場空間。
從眼下的情況看,進軍唐山物流產業存在高額利潤的可能。從中長期來看,唐山物流市場的“蛋糕”正邁入一個急劇變大的時期。這兩點我們都可以從數字上窺知一二。
相關統計顯示,唐山全社會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約為26%。這個數字高于珠三角許多地方,但高數字的背后預示著物流的巨大商機和利潤。同樣是一塊錢向物流產業投資,在唐山地區產生的利潤顯然將高于其他地方。
根據唐山的規劃,五年內再造一個新唐山。換言之,到2015年,唐山的GDP成本將達8000億元左右,而全社會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比現在將下降3-4個百分點。就是以下降4個百分點計算,唐山物流產業“蛋糕”將達1760億元,這個數字顯然比2009年唐山物流產業430億元增加值要高出許多。
■粵企聲音廣州元紅物流:明年擬布點環渤海灣地區
“我們早已看中環渤海地區的優勢,公司預計明年會在該地區投資布點。”廣州元紅物流有限公司許經理直言。
廣州元紅物流有限公司是一家按現代物流標準模式運行的第三方物流供應商,主要從事移動通信終端產品的倉儲、配送、運輸等物流業務。以廣州為公司中心基地,擁有廣州、上海、杭州、長沙、濟南、北京六個分公司,在海口、湛江、深圳、東莞等地共設有45個作業部,形成了以華南、華東地區為基礎,輻射至全國的強大的物流網絡和信息網絡。
許經理分析指出,布點環渤海灣地區是公司占據戰略發展區位優勢的重要契機,“環渤海地區已成為繼珠三角、長三角之后我國經濟的第三增長極,是我國北方經濟最活躍的地區,具有發達便捷的交通優勢,雄厚的工業基礎和科技教育優勢,豐富的自然資源優勢,密集的骨干城市群等優勢。此外,環渤海地區也擁有加強東北亞地區國際開發合作的獨特優勢。這使得環渤海地區物流業的空間巨大。“為了更好地占據區位優勢,輻射全國地區,公司已看中環渤海地區。”他說。
南方日報記者陶達嬪
實習生張舒萌
總策劃:姚燕永譚仕龍策劃執行:南方日報記者王軍劉三琴賈抒本版撰文:南方日報記者張培發黃琪晨(除署名外)攝影:南方日報記者張由瓊通訊員唐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