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提出核心區的概念 “長三角區域規劃”解讀
2010-7-20 11:20: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在長三角地區的版圖中,江蘇的區域位置至關重要。江蘇作為長三角的北翼,占有沿長江、沿隴海線和沿海三大生產力布局主軸的交匯優勢,是東部與沿海中部地區最具潛質的經濟增長極。《長江三角洲地區區域規劃》編制組負責人國家發改委地區經濟司司長范恒山近日解讀《規劃》時如是說。
改革開放以來,長三角地區經濟社會發展雖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仍然存在不少亟待解決的矛盾和問題,例如,各地區比較優勢和區域整體特色還沒有得到充分發揮,重復建設、無序競爭現象仍然存在;行政壁壘依然存在,生產要素自由流動不夠暢通,影響資源配置效率的提高等等,“這些問題既有全國共性問題,又有長江三角洲地區發展中率先遇到的問題。”
針對這些問題,《規劃》提出目標,即長三角地區要成為亞太地區重要的國際門戶、全球重要的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中心和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世界級城市群。范恒山解釋說,所謂“亞太地區重要的國際門戶”,就是要圍繞上海國際經濟、金融、貿易和航運中心建設,打造在亞太乃至全球有重要影響力的國際金融服務體系、國際商務服務體系、國際物流網絡體系。所謂“全球重要的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中心”,就是要圍繞培育區域性綜合服務功能,加快發展金融、物流、信息、研發等面向生產的服務業,建設一批主體功能突出、輻射帶動能力強的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同時,打造若干規模和水平居國際前列的先進制造產業集群。所謂“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世界級城市群”,就是要努力提升中心城市的國際化水平,走新型城市化道路,全面加快現代化、一體化進程,形成以特大城市與大城市為主體,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共同發展的網絡化城鎮體系,成為我國最具活力和國際競爭力的世界級城市群。
為了和傳統意義上的長三角16個城市概念相銜接,《規劃》首次提出了長三角核心區的概念。核心區包括上海市和江蘇省的南京、蘇州、無錫、常州、鎮江、揚州、泰州、南通,浙江省的杭州、寧波、湖州、嘉興、紹興、舟山、臺州。到2015年,核心區的服務業比重要達到50%、城鎮化水平70%左右、研發經費支出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3%。
令人關注的是,除了原有的沿滬寧、沿江、沿海、沿東隴海帶外,《規劃》增加了沿寧湖杭線、沿湖、沿運河發展帶,填補了江蘇區域生產力布局的空白。江蘇各城市的功能將得到提升,產業布局將更科學。例如,在現代服務業方面,蘇南地區重點發展現代物流、科技服務、旅游休閑等服務業,蘇北地區加快建設各具特色的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在電子信息產業方面,沿滬寧線重點發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通信、軟件、計算機、微電子、光電子類產品制造等,蘇中地區重點開拓計算機網絡和外部設備等新產品領域;在裝備制造業方面,加快形成國內重要的客車生產基地、軌道交通產業基地和大型修造船及海洋工程裝備基地。
省發改委主任毛偉明介紹,按照《規劃》的要求,我省將對建設蘇州城鄉一體化發展示范區、設立江蘇鹽城沿海灘涂綜合開發試驗區、開展太湖流域綜合管理體制改革試點、在連云港探索設立國家東中西區域合作示范區等涉及我省的重大改革試驗和重大問題進行研究,協調推動相關實施方案的編制。此外,還將著力推進南京市國家科技體制綜合改革試點、無錫市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試點工作,創新南北掛鉤合作新機制,加快土地、金融等資源要素市場化改革和社會管理體制改革,探索更具活力的區域協調發展模式。據透露,為增加區域協調力度,還將探索設立長三角發展促進基金,資金由長三角地區共同籌集。(宋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