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物流信息化論文

物流信息化困境如何破解?

2010-7-18 13:09: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總工程師楊海成
    物流業與制造業聯動發展,是降低制造業物流成本,提升制造業綜合競爭能力的重要措施。然而,我國物流業卻面臨物流社會化、專業化程度低,集成化、協同化水平不高,服務能力弱的問題,嚴重制約著制造業的發展。這表現為:
    首先,我國全社會物流運行效率偏低,物流費用占貨物總成本的30%左右,而發達國家不到10%。我國物流企業很少能提供全國性或全球的物流服務網絡,物流效率無法和國外先進物流企業相比,制約了制造業的盈利能力。
    其次,我國的物流企業尚未形成物流信息采集、處理和服務的交換共享機制,缺乏物流公共服務平臺。自動識別(RFID)、全球定位系統(GNSS)、地理信息系統(GIS)、可視化物流等先進技術沒有得到廣泛應用。技術水平低,特別是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差,致使其不能很好承接制造業物流分離外包,對制造企業改造現有業務流程支持不足,嚴重制約了物流業與制造業的聯動發展。
    第三,物流企業規模小、專業化程度低、服務能力弱。社會化物流需求不足和專業化物流供給能力不足的問題同時存在,“大而全”、“小而全”的企業物流運作模式還相當普遍。在物流規模上,物流企業規模小、經營管理水平低,粗放經營、難以規范化,導致各種物流功能、要素之間不能有效銜接和協調發展。
    第四,我國缺乏物流標準化體系。發達國家已經形成較完善的標準體系,對制造業起到很好的支撐作用。例如,美國與物流相關的標準有1200余條,其中運輸91條、裝卸8條、流通33條、倉儲487條、配送121條、信息化123條。而我國目前尚未建立起適應物流發展和物流業務運作的技術標準和工作標準體系,物流非標準化裝備、設施和行為仍然相當普遍。
    信息化是現代物流發展的主要方向,其中制造業物流信息化是物流信息化的重點和關鍵,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
    一是要構建公共服務平臺,開發物流信息資源。物流服務平臺為物流活動各方提供快速便捷的信息通道,同時為物流功能的整合,如運輸、倉儲、包裝、裝卸搬運、流通加工、配送等功能環節集成整合、一體化運作提供手段,還可以利用服務平臺開發信息資源,為客戶提供信息增值服務。
    二是要大力推廣新型的信息技術。要大力推進RFID技術在生產物流、銷售物流中的應用,提高制造企業內部和外部物流運作效率,降低物流作業成本和信息交互成本。構建基于RFID的供應鏈協同管理與物流可視化監控平臺,實現供應鏈物流狀態跟蹤與定位、單品或批次追溯、倉儲庫存狀態實時監控,提升上下游企業信息共享與供需協作能力。同時,要構建基于RFID技術的生產制造過程精益管理平臺,實現生產過程及物流可視化監控、質量實時追蹤和制造資源動態配置,提升制造流程的協作能力和管控水平。
    三是要大力推動物流拉動的第三方制造服務平臺的構建。促進裝備制造業和物流業的融合發展,增加裝備制造企業效益。實現整機制造企業與供應商、經銷商、服務商及物流商的計劃協同、庫存協同、供應協同、經銷協同、服務協同和物流協同,降低供應鏈物流成本。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