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陵“一區三園”凸現集聚效應
2010-7-16 15:38: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海陵工業園區新建和改造8條道路、建成24.8萬平方米標準廠房;臺商工業園建成4路8橋,先期10平方公里范圍內的道路框架全面拉開;城北物流園內物流通道全面竣工;農業科技示范園新增果蔬生產面積1000畝、各類大棚11.3萬平方米。過去的一年,海陵區在“一區三園”的基礎設施投入前所未有,近8億元。
大手筆投入帶來大集聚,大集聚產生大效應!耙粎^三園”的經濟集聚效應正在日益顯現,逐步成為海陵三次產業發展的集中區、先導區、示范區和帶動區。
“一區三園”中海陵工業園區瞄準“重要產業基地,靚麗城市板塊”的發展定位,盤活存量土地1427.56畝、存量資產6.52億元,實現資產增值7800萬元。統計數據顯示,自2005年成立以來,海陵工業園區各項經濟指標每年保持50%的增長幅度。截至2009年底,該園區工業經濟總量已達94億元,實際利用外資、協議利用外資占全區總量的85%以上。
臺商工業園和城北物流園齊頭并進。以中盛光電為核心,臺商工業園去年新引進投資2億元的匯能儲能項目,解決風電、光電能量儲存的國內難題。以常發鋒陵集團為龍頭的農機裝備產業也正迅速崛起。城北物流園里,一座新興的公鐵水聯運“內河國際港”初具規模,現已成為全省最年輕的省級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和重點物流基地。該園區如今集聚各類企業上百家,去年實現銷售48億元,物流營業收入2億元。目前,江蘇新長江集團投資8億元的長宏鋼材物流中心已全面竣工,3年內年銷售額將超過100億元,成為蘇中蘇北地區最大的鋼材物流中心。
“一區三園”不僅是海陵經濟的集聚區,更是海陵經濟轉型升級的先導區、示范區。鑒于產業結構“偏重”的現狀,海陵工業園區從2009年起,按照“調高、調優、調輕”的思路,大力發展科技含量高、無污染的城區型工業。目前,新電子、新材料、服務業外包、專業市場正在園區興起,預計2至3年內可形成百億級產業2至3個。今年一季度,園區的城區型產業在海陵工業園區財政收入中的比重達到60%,進一步表明了園區在轉型升級中的帶頭作用。
臺商工業園的嬗變可以說是脫胎換骨。由自行車配件發展成為集新能源、新材料、新農機裝備、新電子于一體的新興產業園。目前,依托中盛光電在全球光伏產業的領軍優勢,海陵區面向全球招引多晶硅電池企業、電池組件企業、光伏系統集成企業以及為之配套的光伏蓄能系統和光伏逆變器制造企業。預計3至5年內,將逐步形成產值達千億元的光伏太陽能產業基地。今年6月,前來參加首屆國際薄膜太陽能電池發展和投資峰會的眾多專家和客商參觀臺商工業園時,對這里的產業前景十分看好,表現出強烈的投資欲望。
“一區三園”的強勢崛起,使海陵區經濟運行質態越來越好,創新發展能力越來越強,開發開放空間越來越大,為該區以及泰州經濟的又好又快發展提供了重要載體和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