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海關“精細化”服務送上門
2010-7-16 15:07: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6月18日,沈陽海關首次嘗試對桃仙國際機場進出港國際航班 “精細化”服務——海關人員走上飛機,對航空器、機上旅客、行李物品、貨物進行全方位“艙邊監管”。這種監管模式不但規范了旅客進出境通關秩序,還實現了旅客通關監管全覆蓋,就像航班上的配餐一樣,把海關監管服務送上飛機。 近年來,沈陽海關主動適應老工業基地振興要求,優化海關監管和服務,不斷探索促進遼沈地區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新途徑。用“出實招、辦實事、求實效”的方法,積極構建一個各部門定位更加科學、權責更加明確、運行更加順暢、整體功能更加有效的海關“大監管”體系。
建設覆蓋面更廣闊的海關 “大監管”體系,首先要達到“監管到位,通關便利,服務到家”的目標,沈陽海關關長劉曉輝一語中的。建設服務型政府,服務地方經濟發展,大膽改變以往工作的“老套路”,沈陽海關因地制宜提出“精細化”服務的具體方略——跟進式、貼近式、針對式海關監管。
今年年初,東軟集團有一批來自日本的軟件貨物抵達沈陽桃仙機場,按行業規定,東軟要在貨物抵沈第二天就出具檢測分析報告,否則將按違約處理。按照海關相關規定,審批時限是20個工作日。這樣一來,東軟甚至我國軟件行業的開發檢測能力都將遭到質疑。事不宜遲,沈陽海關縮短審批時限,關員犧牲個人休息時間加班驗放,兩天之內就完成了所有貨物審批。
不僅如此,沈陽海關更為遼寧軟件進出口行業“量體裁衣”,先后出臺一系列幫扶措施:建立溝通聯系機制;定時到軟件出口企業調研;設立軟件和服務外包企業申報專門窗口;壓縮軟件進出口企業入境測試用設備審批時限……我省軟件開發企業搶得先機,最大限度擴大出口限額。一季度,遼寧軟件出口逐月增長,實現出口價值6744萬美元,同比增長7.3%,占全國軟件出口總值的25%。
眼下,沈陽地鐵項目建設正如火如荼,施工需要的超高、超大進口設備無法通過沈陽空港口岸運輸。沈陽海關開通“卡車航班”監管服務,在貨物運抵后直接運往工地,避免了異地通關導致的時間延誤和成本浪費,解決了沈陽地鐵施工的后顧之憂。
時間就是金錢,縮短企業通關時間就是節約企業成本。為達到通關便捷的目標,沈陽海關在完善通關應急處理事務的前提下,將“空中報關、落地驗放”、“5+2”工作制、“人工抽查與選擇機檢相結合”等快速通關措施,全部應用到空港口岸,盡一切可能為遼寧進出口企業提供通關便利。今年上半年,沈陽海關監管進出境貨運量377.5萬噸,同比增長97.8%;進出口貿易總額34.3億美元,增長88.2%;累計入庫稅款22.6億元,同比增長63.65%,圓滿實現了支持地方經濟發展的半年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