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貿:上半年強勁增長 下半年回歸常態
2010-7-15 13:40: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海關總署近日公布今年上半年我國外貿進出口情況。據海關統計,1-6月我國進出口總值13548.8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長43.1%。其中出口7050.9億美元,增長35.2%;進口6497.9億美元,增長52.7%。 海關統計顯示,6月份,我國月度出口值及進出口總值均刷新2008年7月的歷史紀錄,創歷史新高。從目前情況看,全年外貿有可能實現30%左右的增長,但這取決于人民幣匯率、出口退稅政策及歐債危機三大因素的影響,當然國內宏觀政策趨緊也將會對進口產生影響。
總體看,下半年出口走低不可避免,尤其是四季度有可能回落至10%-20%的增長區間。但分析人士認為,這屬于一個較正常的增長情況,市場不需過分擔憂。
上半年外貿總體回升向好,已基本恢復至危機前水平
應該說6月份乃至整個上半年外貿數據的強勁增長超出普遍預期。年初市場普遍預期,外貿需要2-3年才能恢復到危機前水平,今年外貿將保持20%的增長。種種判斷目前看都略顯保守。
外貿能如此迅速恢復到危機前的水平主要得益于兩方面因素:
一是外需復蘇超預期。雖然世界經濟依然面臨諸多問題,以至于時常會有“二次探底”的質疑,但中國出口企業卻能接到訂單。分析人士在年初分析用工荒的成因時就提到,無論是何種原因導致用工荒,有一點是肯定的,即企業的訂單增加了。從數據看,自去年底恢復正增長以來,出口增速一路走高,并在5月份觸及有可能是年內高點的48.5%。勢頭之猛超出市場預期近10個百分點。從企業反饋看,許多企業訂單已排至年底。也就是說,如果下半年世界經濟不出現重大事件,今年中國出口恢復性增長態勢將毫無懸念。
二是內需旺盛拉動進口大幅增長。為應對金融危機,國家出臺4萬億元經濟刺激計劃,發展重心也從外需向內需過渡,這極大刺激了進口的增長。今年1月份進口增速竟高達85.5%,此后雖有回落,但仍在50%附近徘徊。今年上半年,在我國進口的主要大宗商品中,鐵礦砂進口3.1億噸,增長4.1%,進口均價為每噸111.5美元,上漲47%;大豆進口2580萬噸,增長16.8%,進口均價為每噸442.4美元,上漲7.4%。此外,進口機電產品3026.4億美元,增長45.5%,其中汽車進口38.7萬輛,增長1.7倍。
進出口表現良好直接拉動外貿整體表現優異。值得一提的是,貿易順差的大幅縮減標志著中國向貿易平衡的目標更近一步。
上半年出口高增長屬暫時現象,下半年將回歸常態
今年上半年,出口的高速增長超出市場預期,尤其是5月份48.5%的增速更是讓市場意外。但畢竟出口數據更多的是對前期訂單的一個反映,無論是海外主要經濟體數據還是國內調控趨勢都不支持出口增速在未來維持高位,出口階段性頂部可能已出現。
從跟蹤近10年的OECD領先指標發現,OECD領先指標一般領先中國出口數據4-5個月。而從最新數據看,OECD領先指標已于3月見頂,也就是說,中國出口數據將在七八月開始走低。
而從中國的PMI指數看,PMI新訂單指數能較客觀地反映出3個月以后的出口額,而最近兩個月新出口訂單指數出現持續回調,這也支持七八月出口增速將回落的判斷。
下半年出口面臨三大不確定性
總體看,下半年出口放緩基本沒有懸念。由于諸多不確定性,目前較難預測下半年出口增長幅度,但三大因素基本上將成為拉低出口增長的主要原因:
一是人民幣匯率。自6月19日央行宣布匯改重啟以來,人民幣兌美元波幅明顯增加。預計全年人民幣升值幅度約在2%-5%,將給加工貿易企業帶來不小困難,此前市場普遍將3%的升值幅度作為加工企業利潤的天花板。
二是出口退稅政策調整。6月22日,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公布了關于取消部分商品出口退稅的通知(財稅[2010]57號)。《通知》宣布,經國務院批準,自2010年7月15日起取消包括部分鋼材在內的406種商品出口退稅。據有關機構測算,取消出口退稅的產品出口額占我國總出口的5.6%-7.8%,但目前需要擔心的是出口退稅政策是不是有進一步收緊的可能。
三是勞動力成本。從年初用工荒到目前的加薪潮,關于企業能否消化上升的成本的爭論一直沒有間斷。從實際調研情況看,加工型企業受沖擊較大,部分企業已接近零利潤邊緣。從目前看,產業轉移是個較不錯的選擇。
綜合看,預計下半年我國外貿走勢很難延續上半年強勁增長勢頭,但不需要對外貿的放緩過分擔憂,這是一種常態回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