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交通織就唐山大未來
2010-7-15 12:49: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本月13日,9時45分,河北,唐山。
三女河機場通航,首飛南方―――2小時50分鐘后抵穗;
城北,人們等待當天從北京開出的首列動車組,單程58分鐘;
津秦客運專線的建設者們正在緊張地忙碌著,未來這條高鐵線路將把唐山到天津的時間縮短為半個小時;
主城東南方向80公里外,兩艘來自巴西的18萬噸散貨巨輪已停泊于曹妃甸港25萬噸級的鐵礦石碼頭,有大抓斗正在卸載鐵礦石,一抓就是40噸;
……
這些交織于空陸海的通道,是新唐山勇開“天窗”的魄力彰顯,是力促“京津唐一體化”的通經活絡,是新唐山勇于改寫“有海無港”歷史的勇氣,是置身環渤海經濟圈的重新審視。這一切,都承載著新唐山的“藍色”夢想。
觸摸如今的唐山,氣勢逼人,外來人直嘆:震撼!唐山人自言:幸福!曹妃甸港激發“藍色”夢想
在曹妃甸港區60多公里的可利用岸線上,將規劃建設30萬噸級以上大型泊位16個;10-15萬噸級泊位50個;5-8萬噸級泊位200個。碼頭類型主要為礦石、煤炭、原油、液化天然氣等,全部建成后,年吞吐量將超過5億噸,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之一。
“你的腳下前不久還是海面,這條路衛星導航還未更新。”在曹妃甸港區一位司機告訴記者,“約五年前5萬工人填海造地的場景仿如昨日。”
作為環渤海區域的兩大重要港口之一,曹妃甸港被園區企業津津樂道:“面向大海有深槽,背靠陸地有淺灘,地下儲有大油田。”資料顯示,在曹妃甸甸頭的位置往前延伸500米,水深即可達25米,深槽區可達36米,這個天然海槽是渤海灣的最深處。其還有一條27米深的天然水道通向黃海。深槽與水道結合,使得曹妃甸成為環渤海沿岸唯一不用開挖航道和港池,即可建設30萬噸大型深水泊位的不凍天然港。
“全國鐵礦石總進口量的十分之一運抵這里,主要來自巴西、澳大利亞、印度等地,去年一年滿負荷生產,仍不能滿足需求。二期工程即將投產。”礦石碼頭有關負責人介紹,“這些礦石基本在唐山地區消化。”
站在礦石碼頭棧道上,東風撲面,海浪奔騰,在貨輪與棧道間礦石大抓斗匆忙而規律運行,鍺紅色的鐵礦石被抓入履帶,經過約3.5公里的輸送,直達首鋼的礦石堆場。向南伸向海中七百多米的30萬噸級的原油泊位,這里規劃建設1500萬立方米原油儲備基地,1000萬噸煉油和100萬噸乙烯大型石油煉化一體工程。據統計,今年前五個月,曹妃甸港進出國際船舶約占四分之一,貨物吞吐量同比增長九成,年內預計可超1億噸。
在曹妃甸港區60多公里的可利用岸線上,將規劃建設30萬噸級以上大型泊位16個;10-15萬噸級泊位50個;5-8萬噸級泊位200個。碼頭類型主要為礦石、煤炭、原油、液化天然氣等,全部建成后,年吞吐量將超過5億噸,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之一。
“以大港為重要依托,轉身向海,做大海洋的文章,港口、港產、港城三位一體聯動,打造一座國際的濱海城市,發展一個以高新技術、環保產業為核心的臨港產業,向沿海開放型城市轉變,以實現唐山人新時期的藍色夢想。”唐山市副市長黃惠康說,新時期的唐山已邁入“以港興市”的軌道。
然而,令人驚嘆的是,這個閃爍“北方最后一個鉆石級良港”、中國“鹿特丹”等光環的港區,曾經只是一個帶狀沙島,漲潮時4平方公里,退潮時也僅20平方公里,一灣海水,隔斷了其與陸地聯系,因島上曾建有唐太宗曹姓妃子的大殿而得名,古時都城的郭外稱郊,郊外稱“甸”,可見其偏寂。
通島公路的機械作業聲打破了這里數千年的沉寂,開啟深水大港的建設之旅,兩年后,首鋼正式宣布搬遷至曹妃甸。經過三年吹沙填海,這里陸地向海洋延伸了近20公里。未來30年,這里還將達300平方公里。
港口群建設如火如荼、首鋼等企業步入產出期、連片的住宅區拔地而起……如今,陸域總面積接近深圳經濟特區(擴容后)的曹妃甸新區,每天的投資額超過四個億。
曹妃甸港正承載著唐山、環渤海經濟圈乃至中國的“藍色”夢想向國際級航運綜合樞紐揚帆起航。
高鐵催生京津唐30分鐘交通圈
高鐵時代將把唐山帶入京津唐30分鐘交通圈。據最新消息透露,京唐高鐵正抓緊規劃等前期工作,動工時間表臨近,項目完工后,唐山到北京提速至半個小時互通。津秦高鐵(濱海站)已動工,計劃明年年底通車,今后唐山往返天津也僅需半個小時。
與沿海區域爆發式蛻變同步,整個唐山交通區位優勢的放大與突進同樣勢如破竹。
“相比四年前,去曹妃甸新區客人多了,盡管收入差不了太多,但環城高速建起來了,斷頭路少了,路寬了,城市漂亮了,心情也舒暢了。”被問及近年唐山之變,出租車司機李曉艷(化名)對記者頻頻點頭,“不錯、不錯”。
北緯39度37分25秒,東經118度10分32秒,唐山市中心抗震紀念碑廣場南北向的中軸線上,鑲嵌著一塊“唐山公路零公里”標志,名為“鳳銜玉”,寓意“鳳凰涅槃浴火重生”。與標志啟動同年即去年,唐山公路網密度達到99.9公里/百平方公里,其中高速公路形成“一縱兩橫三條線”的格局密度達3.44公里/百平方公里,并由此搭建起市中心區92公里的環城高速公路。如今唐山市公路通車總里程為13800公里,“2005年,這一數據為7698.198公里,就是說近五年從數量上相當于再造了一個唐山公路交通網絡。”唐山市交通運輸局有關負責人說。
“我們的高速公路密度達世界發達國家水平。”期間,建設觀念轉變和速度之快讓唐山市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都感到“超乎想象”,“甚至在唐津、唐港等高速公路建設初期,仍有人認為唐山沒必要建高速,如今事實勝于雄辯”。
近年來,唐山史無前例地斥資數百億元加快交通路網和現代交通體系構建,為“藍色”夢想加大引擎。
同時,高鐵時代將把唐山帶入京津唐30分鐘交通圈。據最新消息透露,京唐高鐵正抓緊規劃等前期工作,動工時間表臨近,項目完工后,唐山到北京提速至半個小時互通。津秦高鐵(濱海站)已動工,計劃明年年底通車,今后唐山往返天津也僅需半個小時。
高鐵時代催生的京津唐30分鐘交通圈指日可待,今后唐山市中心區與曹妃甸、市中心區與各縣(區)城區則由1小時縮短為半小時。河北省委常委、唐山市委書記趙勇指出,環渤海地區的發展需要一個核心增長極,而京津唐理應挑擔,京津冀都市圈的形成,核心應該是京津唐一體化。
三大通道輻射北中國
聚焦曹妃甸,東北、華北、西北(三北地區)的出海通道全部匯集于此。唐山已投資逾百億元全面打造與內地地區互動的沿海公路網。隨著遷曹鐵路建成通車,津秦客運專線、蒙冀鐵路等開工建設,唐山鐵路密度為7.55公里/百平方公里,是全國鐵路網密度最高的地區之一。
珠三角企業進軍中國北方內銷市場,最佳的戰略高地在哪里?聚焦曹妃甸,東北、華北、西北(三北地區)的出海通道全部匯集于此。唐山已投資逾百億元全面打造與內地互動的沿海公路網。唐曹高速,沿海高速,承唐二期工程、遷安高速公路,京秦二通道和遷曹高速公路,把唐山與北京、天津、承德、秦皇島、張家口更為緊密地相連,疏通東出西聯”大走廊,將環渤海地區的所有大港口連為一線。鐵路方面,京山、京秦、大秦等國鐵干線東西貫通,唐遵、卑水、漢南、灤港4條國鐵支線南北相連,而唐承鐵路打通“三北”地區的出海鐵路通道。為了配合北面大秦鐵路的擴能分流,國家還專門建設了一條遷曹鐵路,與大秦線遷安北站接軌,連接京唐港和曹妃甸港區。
俯瞰大唐山,穿梭腹地的對外交通網絡主要打通三北地區三大通道。
“東北方向是京秦通道,包括京哈鐵路、規劃的京秦城際鐵路、大秦鐵路、京沈高速、102國道等,其主要承擔東北進出關功能,擔負從北京—秦皇島—沈陽沿線旅客快速運輸的任務,也擔起國家西煤東運山西—秦皇島煤炭下海任務;規劃的蒙冀鐵路,則將把內蒙古主要產煤區與曹妃甸相連,使曹妃甸港成為‘北煤南運’的重要樞紐;再者是華北方向的唐津通道,涉及津山鐵路、津秦客運專線、承唐高速公路、唐津高速公路、規劃的唐廊高速公路、豐津一級公路、玉濱一級公路,是溝通河北、天津與遼寧乃至關外之間的運輸通道;還有通往華東的沿海通道,攬入沿海鐵路、津秦客運專線、沿海高速公路、濱海大道、205國道等,通過天津經山東至華東各省(市),成為溝通河北、天津與山東乃至江蘇、上海等華東地區之間的運輸要道。”唐山市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對記者娓娓道來。
隨著遷曹鐵路建成通車,津秦客運專線、蒙冀鐵路等開工建設,唐山鐵路密度為7.55公里/百平方公里,是全國鐵路網密度最高的地區之一。
仰望唐山上空,三女河機場前日正式通航,正好趕上廣州的中午茶。至此,唐山人民翹首以盼的“飛天夢”終成真,其國際性機場的定位與規劃為唐山開啟一扇通向世界的“天窗”。“首期規劃年吞吐量150萬人次,力爭開通成都、昆明、三亞等15條國內航線,遠期開通日本、韓國、德國等國際航線。”該機場總經理羅顯堂介紹。
機場、港口、鐵路、城際高鐵、高速公路,構成了唐山未來氣吞山河的交通大格局;唐山的未來,也將隨著這一切起飛。
唐山韜略
從“以鋼強市”
到“以港興市”
“該地為直隸灣最近深水之一點,發達此港,使與紐約等大,為世界貿易之路”。1919年,孫中山先生考察唐山后在《建國方略》中提出,要在直隸灣(渤海灣)建筑“北方大港”,即指曹妃甸港。
九十多年后,唐山真正“轉身向海”。唐山市城鄉規劃局局長林澎介紹,根據規劃,未來曹妃甸新區被規劃為中國能源、礦石等大宗貨物的集疏港,新型工業化基地,商業性能源儲備基地,國家級循環經濟示范區,中國北方商務休閑之都和生態宜居的濱海新城。
在趙勇眼里,曹妃甸新區、樂亭新區、豐南沿海工業區和蘆漢經濟技術開發區等組成的唐山灣“四點一帶”區域,將打造成中國的“東京灣”,擬開發建設的面積多達2143平方公里,唐山港即曹妃甸港區和京唐港區,規劃年吞吐量將超過5億噸,并謀劃在豐南沿海建設第三港區,產業定位與日本“東京灣”基本相同。
此外,作為全國鐵路網密度最高的地區之一,唐山高鐵時代將催生出京津唐半小時交通圈,穿梭腹地的對外交通網絡主要打通三北地區乃至華東地區通道。
而致力于打造國際性機場的三女河機場前日通航。至此,唐山海陸空現代交通綜合體系顯雛形。京津唐一體化,交通已先行;構建京津冀經濟圈核心增長極,唐山不遺余力;征戰環渤海乃至中國的“藍色”夢想,唐山揚帆起航。
珠三角機遇
背靠鋼鐵就地生產
面向“三北”就地銷售
當前,全世界的GDP當中60%以上的集中在離海岸線100公里的范圍內,臨港經濟、沿海經濟占了世界經濟總量的一大半。
唐山臨港經濟的崛起成為環渤海經濟圈一顆“耀眼明珠”。據統計,曹妃甸港口礦石的運輸成本,每噸比周邊的港口一般要少5美元。一艘30萬噸的鐵礦石貨輪,在唐山就比別的港口可能省120萬美元到150萬美元的成本。
“得益于曹妃甸港區已經成熟的海運、陸運、鐵路運輸優勢,經測算我們的運輸成本較過去每噸能省下70元至80元,等工廠運作成熟之后這個數字會達100元。”首鋼京唐鋼鐵公司有關負責人向記者透露,從北京遷廠至曹妃甸后,一切從白紙上設計出來,無論是物流通道還是能源循環利用都設計最先進、合理運作布局,“從原材料進入到產品輸出同港完成。”
“目前約三成的產能是生產精品鋼,三五年后,產品將百分之百為精品鋼。”他透露,1500萬噸精品鋼基地將浮出水平。“我們與家電巨頭美的集團已有合作。”他指出,如家電、裝備制造業等耗鋼業就在我們廠區周邊設廠,產業鏈配套就更完善了,生產配套成本還會下降,互利共贏。
1500萬噸精品鋼,1000萬噸煉油和100萬噸乙烯,1500萬噸原油儲備,400萬千瓦火力發電……猶如一個強大的磁場,吸引相關重化工產業競相集聚配套,電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術產業隨之而來。作為輕工業消費品的“世界工廠”,珠三角企業在北方市場的開發力度不足,再加上運輸成本高昂,競爭力被削弱。如今,企業若借助唐山豐富的能源、原材料,發揮唐山環渤海交通樞紐作用乘機北上,將實現就地生產,就地配套,就地銷售,無疑將提高產品競爭力。
粵企聲音
志高控股相關負責人:“唐山發展會越來越好”
唐山巨大的交通優勢將為珠三角企業帶來哪些機遇?志高控股有限公司公共關系部有關負責人表示:“今年3月份左右唐山曾來到志高公司作推介,當時唐山發改委的主任也過來了,主要是推介了唐山的投資環境,包括物流、港口和鋼鐵原材料等方面的信息。當時印象比較深的是他們的港口配套比較完善,總體來說,感覺當地的軟環境很不錯,可以說,在海陸空方面布局都比較完善,應該有很大的發展潛力。”
作為家電行業,在鋼鐵等原材料方面的需求量相對會比較大,在志高看來,唐山當地的鋼鐵原材料很豐富,與周邊北京、天津等地的交通樞紐接駁也非常便暢,這是唐山很大的一個優勢。
“我們也了解到,目前已經有挺多外資企業落戶唐山,相信唐山的發展前景應該會越來越好。”該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