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外貿話語權爭奪力度不足
2010-7-1 11:43: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國際貿易定價權幾近崩潰的同時,中國的本土貿易市場也在被外國企業用“高端產品”蠶食著。昨日,就碳鋼緊固件產業情況以及該案的產業損害調查情況,商務部產業損害調查局巡視員宋和平坦言,歐盟進口緊固件的傾銷對我國相關產業造成實質性損害,2/3的國內同類企業或是關門停業或是處于半停產狀態。 業內專家則表示,此案終裁對我國緊固件產業的正常生產、經營和恢復公平的貿易秩序具有重要意義,業內人士表示,在近期我國外貿頻頻遭遇國外反傾銷大棒之時,緊固件能率先奮起反抗確有示范效應。但相比在反傾銷稅率一項,相比于歐盟、美國等國家動則70%、80%的稅率,我國6.1%-26.0%反傾銷稅顯得力度不夠。
外商“高端”傾銷
中國緊固件企業僅剩1/3
碳鋼緊固件有著“工業之米”之譽,俗稱螺絲螺母,是機械基礎零件,大到航天飛機、汽車和機械設備,小到桌椅板凳,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此前全球緊固件需求主要分布在北美、歐洲和亞洲。由于亞洲地區的制造技術水平逐步提高,且勞動力成本相對低廉,全球緊固件產業分工格局正在發生變化。北美、歐洲在向亞洲出口高端緊固件的同時,正將高檔緊固件生產向亞洲地區轉移。
我國作為全球最大的緊固件生產國,國內該產品生產和貿易企業近1萬家,貢獻了100多萬人的就業率。國內緊固件行業的迅速發展,使得國外廠商不惜以傾銷等不正當手段加緊搶占我國市場。
權威數據顯示,2008年全年我國緊固件出口量為269萬噸,僅比2007年的257萬噸增長了4.67%,2008年全年出口金額約為43.96億美元,同比增長34.97%。
業內專家介紹,我國相關行業出口大幅下滑,行業目前有1/3的企業已經關門、1/3的企業處于半停產狀態。
宋和平告訴記者,受國外被調查產品的沖擊,一方面國內相關產業呈現出開工嚴重不足、企業庫存增加的現象。
另一方面,國內產業出現虧損,導致投資回報率和現金流惡化。數據表明,自2005年始15家重點抽樣行業33個月累計虧損高達1.5億元。
在宋和平看來,被調查產品進口數量大幅增長使得國內產業未能獲得應有的增長,同時進口價格抑制國內同類產品,導致原材料成本價格上漲傳導機制受阻,致使我國緊固件產業發展舉步維艱。
首次交鋒
中國爭奪話語權態勢漸顯
記者了解到,此次反傾銷制裁并不是單方面的舉措,而是我國爭奪緊固件國際市場的一次交鋒。
“本案案情非常復雜,其最大的特點可以概括為‘一品四案’可謂牽扯面廣、時間跨度長。”宋和平透露,一個產品涉及2007年歐盟對我緊固件的反傾銷案;2008年我對歐盟緊固件的反傾銷案;以及中歐雙方將對方互訴至WTO爭端解決機構四個案件。
翻開緊固件在國際貿易中的爭端歷史發現,早在2007年11月9日,我國就遭受了來自歐盟對我緊固件的反傾銷大棒。而僅2009一年內,國內緊固件就遭遇了三項貿易救濟。
2009年1月31日,歐盟對我采取緊固件的反傾銷措施,征收最高為87%的正式反傾銷稅。同年3月26日,美裁定我國緊固件傾銷幅度為55.16%-206%。3個月后,美再次對原產于我國內地和臺灣某類標準鋼鐵緊固件提出反傾銷和反補貼申訴,征收66.87%-205.97%的反傾銷稅。
“各國在全球貿易中相互制約很正常,我國首次對外發起的緊固件產品反傾銷案的裁決,顯示了爭奪話語權的勇氣。”商務部國際貿易研究院副研究員閔森解釋說。
反傾銷稅率最低相差3倍
專家認為力度不夠但仍有利好
對歐盟進口緊固件征收6.1%-26%反傾銷稅的裁決,相關企業卻表示出失望,而企業不大滿意的根源是因為歐盟自去年對我相關產品采取的反傾銷措施中,征收77%-85%的正式反傾銷稅。而美對我國緊固件征收的反傾銷稅中,這一數字更是達到了206%,三項對比來看,我國對歐進口緊固件征收的反傾銷稅率顯得“力度不夠”。
對此,閔森認為國外整體貿易保護主義較為強烈,貿易救濟由來已久,發展至今已經形成了成熟的體系,反映到稅收條款上就出現力度較大的情況,加之雙方征收反傾銷稅對應的商品品種、構造等不同,所以造成了歐盟對我征收的最低反傾銷稅都快接近我國對其征收最高稅的3倍現象。
“反傾銷稅制裁力度對于國內緊固件企業受惠是稍小了點,但長遠會淘汰一批落后企業,同時可加緊相關行業加速優化組合和產業升級的步伐。”在閔森看來,盡管此次中國緊固件首輪反傾銷被指力度不足,但敢于爭奪話語權仍然給國內企業帶來一絲光明。
“該產業屬于勞動密集型、資金密集型和高新技術的戰略性產業,交鋒給企業的產品升級換代帶來了新的發展機會,將有助于推動國內緊固件行業向高新技術戰略性發展方式的轉變,使企業在不斷提高產品技術和質量水平的基礎上,擴大產品的市場份額,滿足市場需求,從而提高我國緊固件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專家觀點得到了宋和平的佐證。
記者蘇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