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促交通戰略轉型支撐經濟提質增速
2010-6-8 14:48: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交通運輸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礎產業和先導產業,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承擔著重要職責。轉變交通運輸發展方式,加快交通運輸業發展,對于打造濟寧區域經濟新高地、推進濟寧轉型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我們交通運輸部門將站在國民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角度審視我市交通運輸適應能力,站在人民群眾對交通需求的角度審視我市交通服務水平,站在行業以外的角度審視交通運輸存在的問題,以超前的戰略思維謀劃我市交通運輸業發展。
近幾年來,我市的交通運輸事業取得了長足發展,但離交通建設適度超前的要求還有較大差距。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交通運輸的戰略地位越來越突出,特別是高速公路、港口等現代化的交通設施,對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推動作用越來越明顯。今年全市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堅持“科學發展跨越發展”的總基調,以“經濟戰略轉型”為主線,把經濟提質增速發展作為首要的目標。實現濟寧經濟戰略轉型,要做到“六個努力”。
努力推進綜合運輸體系建設。發展大交通,推進綜合運輸體系建設是轉變交通運輸發展方式的必然選擇,充分發揮各種運輸方式的整體優勢和組合效率,是交通運輸部門的職責和使命。我們必需做好“十二五”綜合運輸體系規劃的編制工作,進一步加強水、路、空等運輸方式專項規劃的有效銜接,推進各種運輸方式 “無縫隙銜接”;積極推行公鐵、公水、鐵水公空聯運,充分發揮各種運輸方式的比較優勢和組合效率。
努力完善路網結構。加快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盡快完善路網結構,仍然是當前轉變交通運輸發展方式的首要任務。目前,我們必須牢固樹立發展是第一要務的理念,進一步加快濟徐和菏澤至棗莊跨微山高速公路建設,推進京滬高鐵連接線工程建設,放大高鐵帶動效應;加快城市群快速通道建設,完善快速交通運輸體系;加快高速公路連接線升級改造步伐,解決好縣(市、區)下高速公路不暢問題;加快危橋改造步伐,穩步推進“縣縣暢、鄉鄉聯”工程,實現高速公路、干線公路和農村公路網的快速、有效銜接。
努力推進以建設為主向“建養并重”轉變。以建設為主向“建養并重”轉變,是轉變交通運輸發展方式的重要措施。因此,建設是發展,管養也是可持續發展。尤其目前我市農村公路的養護管理還十分薄弱。因此,制定 《濟寧市農村公路管理養護實施細則》,完善農村公路養護管理水平,落實農村公路養護機構和資金,確保農村公路建設成果得到有效保護。同時,全力抓好路域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力爭達到綠化到位,路面無嚴重病害、路肩堅實平順、邊坡穩定、邊溝通暢,標志標線齊全完好的效果,進一步提升我市公路的整體形象。
努力加快港航基礎設施建設。國務院副總理張德江、交通運輸部部長李盛霖先后對內河航運的戰略地位和重要作用,都曾有過明確的要求。因此,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是內河港航建設發展的關鍵時期,我市要抓住和用好這個機遇,將港航建設有機融入全市區域發展戰略之中,圍繞提升港口整體服務功能,加快建設京杭運河黃金水道工程。重點推進南水北調京杭運河航道北延工程建設,突出抓好長溝船閘、鄧樓船閘、白馬河航道、老萬福河航道、北大溜航道升級改造工程;加快微山一線船閘改建、嘉祥船閘建設和洙水河航道疏浚建設步伐;盡快完成森達美龍拱河港、太平港建設任務。
努力打造現代物流業。發展交通物流業應當突出抓好以下四點:一是大力發展沿運河物流區;二是按照集約化、規模化的發展方向,打造一批具有我市特色的交通物流品牌;三是促進物流產業鏈的形成,發展冷鏈物流、倉儲物流等,積極培育和開發農村物流市場;四是推進公共物流信息平臺建設,整合物流資源,完善平臺功能,提高組織化和安全程度,引導企業在公共平臺上進行交易。
努力發展低碳型交通運輸。交通運輸是社會經濟發展及運行的重要支撐系統,也是環境溫室氣體的主要排放源,大力發展低碳交通顯得尤為必要。要有效引導節能環保車輛進入市場,禁止能耗高、污染重的車輛進入市場,推動道路運輸業向“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轉變。同時,加大運輸結構調整力度,在道路運輸經濟運行上,運用現代高科技改造傳統運輸產業,加快信息化和智能化運輸建設,積極促進運輸方式由數量型、粗放型增長向質量型、集約型增長轉變。實施公交優先發展戰略,大力推行混合動力車、燃料電池車等零排放車輛的使用以及鼓勵使用其他低能耗交通工具。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又一次給濟寧交通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乘勢而上,敢于超越,勇創一流,在新一輪的經濟發展大轉變中化優勢為優先,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推進濟寧交通運輸業助推濟寧經濟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