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洞、地下水是黃衢南高速公路塌陷初步原因
2010-6-7 10:11: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6月4日凌晨0時25分,黃衢南高速公路(京臺高速公路G3)往福建方向衢南段K1478+520米處右幅路基忽然發生塌陷,在主車道及超車道上形成一個直徑8.3米、深6.0米的坑洞。
目前,黃衢南高速公路衢州南至江山互通路段仍處于雙向封道狀態,通行該高速公路的車輛可分流改走G205國道或S46省道。黃衢南高速公路管理處工作人員表示,何時開工大坑修復及該高速路段恢復通車,將等待數據勘測完畢并由專家論證出臺具體修復方案后方能確定。
記者在今天下午召開的事故搶險工作專家咨詢會上了解到,此次事故的原因已初步確定為溶洞和地下水作用。
今天,11位省內外公路、地質方面的權威專家組成的專家組先后前往塌陷現場察看,并調閱了相關文件資料。根據掌握到的地質資料及現場情況,專家組認為,該路段巖溶較為發育,地下水系復雜,水量豐富,地下水的作用促使路基底部土洞的形成和發展,導致了路基突發性塌陷。
據了解,針對現有路基塌陷區域地質條件復雜的情況,下一步專家將采用物探、鉆探等綜合方法,以該路段路堤及兩側為重點加強進一步勘察,查明巖溶范圍和影響程度,加強水文地質條件的調查分析,為確定后續處治方案提供基礎數據。同時還將盡快探明事故路段未發生塌陷的左幅路基下是否也存在土洞或影響路基穩定的溶洞,如果沒有,將在采取有效安全措施的前提下,盡早開放左線通行。
塌陷事件發生后,有關部門迅速展開處置,有效地避免了次生事故的發生。根據事故搶險工作部署,高速公路和地方交通管理部門于6月4日起加強力量,引導車輛分流,做好服務措施,力爭將影響降到最低限度。省交通設計院專家同時采用雷達、電法物探等先進方法,開始對黃衢南高速公路路基塌陷路段區域進行地質勘察,以掌握初步勘測數據。從5日下午開始,還進一步擴大了事故路段的勘察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