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物流區讓彭州農產品走得更遠
2010-6-7 3:01: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昨日,彭州小魚洞鎮大楠村三組的譚顯慧在雷竹地里滿意地摘著大蔥,到中午了,該摘菜回家做飯了。
這塊地不僅能栽蔥,還有一筆可觀的收入。譚顯慧說,自家有2畝多地,全租給了一家農業產業化公司,種上了雷竹。按照當地的發展規劃,打造“萬畝竹海”的步伐已經邁開。這一龐大產業,讓當地發生了巨大變化。
“公司給我們算了筆賬,從栽植雷竹和鳳凰竹的第四年起,畝產鮮竹筍可達1500公斤以上,如果鮮筍按照3000元/噸計算,每畝收入可達4500元以上!边@樣下來,誰都愿意種。譚顯慧介紹說,自己的幾個孩子都在外工作,老兩口守著這片土地,除了竹子收入外,還能務工掙錢,而且輕松。萬畝竹海是彭州發展現代農業的重點項目之一。項目的發展,讓農戶正在成為依托于土地的產業大軍。也正是產業大軍,實現了增收致富,催熱了現代農業,讓彭州現代農業和農產品物流區流動了起來。
田間地頭
“產業大軍”催熱彭州現代農業
彭州,中國西部最大的蔬菜生產基地、全國蔬菜產業十強縣(市)、中國西部蔬菜之鄉……因此,一說到彭州現代農業,就不能不說彭州的蔬菜。
前段時間,南方干旱,彭州蔬菜的感恩馳援成為一段佳話。在馳援中,彭州充分發揮蔬菜產銷協會的龍頭作用,組織協調好營銷企業和蔬菜營銷戶,蔬菜經紀人、專業采收人、白冰供應商、保鮮速凍商、包裝材料供應商、物流服務商和蔬菜營銷企業各司其職,密切協作,確保彭州蔬菜以每天8000噸的量從田間采收、收購、預冷、打包、裝運,源源不斷運往南方。
“2000年以前,彭州蔬菜主抓種植,之后,生產和銷售并重,3年前,彭州蔬菜進軍深加工,現在,中國西部規模第一的成都濛陽農產品交易中心已經運行,至此,彭州蔬菜產業鏈已經基本完成!”彭州市蔬菜辦有關人士告訴記者。
據了解,目前彭州蔬菜從事生產、加工、營銷等的從業人員已達20萬人,一個龐大的產業大軍支撐起一個龐大的蔬菜產業鏈條。
農超對接
碩士生一手牽農戶一手握超市
昨日,記者來到中國彭州蔬菜科技博覽園,這個占地800畝的園林式現代農業基地,從花卉到蔬菜,從農資到技術,應有盡有。
據介紹,目前博覽園中僅農業管理碩士就超過10人,而博覽園實際經營的土地規模已經超過1萬畝,在三界鎮豐碑村建立葉菜類合作社,在九尺鎮高林村成立茄果類合作社,在葛仙山鎮文林村形成反季蔬菜合作社,聯系農戶超過6000戶。
博覽園一方面為農戶提供新技術、新品種,一方面提供生產農資,同時開拓中高端市場,讓彭州蔬菜直接進入超市,形成綠色蔬菜生產、銷售的中樞神經。
為推進農超對接,目前,彭州先后建成蔬菜批發市場3個,農貿市場43個,在成都西單商場、家樂福、百盛購物廣場及武侯區、高新區、錦江區等建立彭州蔬菜專銷點和直銷店29個,推進了彭州蔬菜“進超市、進社區”。
物流平臺
讓彭州農產品走得更遠
按照規劃,彭州將是現代農業和農產品物流區。物流區的建設,彭州有一個重要的平臺——位于濛陽的四川國際農產品產易中心。作為西部最大農副產品批發交易中心,在首屆中國·四川彭州蔬菜博覽會上,四川國際農產品產易中心吸引了南來北往的采購商。
有了這一交易和物流平臺,讓彭州農產品走得更遠,彭州蔬菜等農產品品牌也在全國得到極大提升。該中心建立了嚴格完善的農產品質量追溯體系,從源頭上保證農產品的質量安全,為農產品食用提供綠色保障,從而使市民所吃到的蔬菜、水果、糧油等農副產品,更新鮮、更安全實惠。
對話專家
對接大市場 形成大流通
——訪農產品營銷專家、四川國際農產品產易中心總經理林云
記者:彭州作為成都規劃的現代農業和農產品物流區,具有哪些優勢?
林云:首先是資源優勢,彭州是全國五大蔬菜基地之一,說到彭州產地資源方面的優勢,每天車來車往前來調菜的火熱就可說明一切;其次是位置優勢,建在濛陽的、四川國際農產品產易中心,正在成為吸引全國各地農產品、向全國銷售四川農產品的“高端磁場”,也即是“買全國、賣全國”的一流市場。
記者:彭州應該如何發展壯大現代農業和農產品物流區?
林云:還要進一步提高市場化。通過大型物流中心平臺,對接大市場,形成大流通。通過市場引導作用,發展農業生產以及農產品的深加工。往產業高端發展。調整蔬菜產業結構,優化品種,充分利用產地資源,并及時根據市場信息反饋,作好品種調整。在運營模式上還要更多探索“農超對接”。彭州要充分利用好菜博會、交易中心、物流中心等平臺,推出“引進配送公司或建立產地直供模式”等措施,減少中間環節,實現高效運作與多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