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北運河為沿運經濟插上騰飛翅膀
2010-6-3 1:47: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從蘇北航務處了解到,由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牽頭的國家京杭運河調研組日前到江蘇淮安調研內河水運發展形勢,并考察了蘇北運河兩淮段。蘇北航務管理處田世東介紹說,截至今年4月底蘇北運河貨運量達5858萬噸,比去年同期增長百分之四。調研組認為水運是發展低碳經濟的重要途徑,對區域經濟快速發展起到強有力的推動作用。他們對整治后的京杭運河蘇北段所煥發出的青春活力贊嘆不已。
蘇北航務處介紹,蘇北運河是我國電煤等重點物資運輸的交通大動脈,我國“一縱兩橫兩網”的內河主要通道之一,也是江蘇省干線航道網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它北起徐州藺家壩,南至揚州六圩口,溝通了江、淮、沂、泗水系,常年有13個省、市的船舶運輸航行,擔負著我國長三角地區大宗物資中轉集散及北煤南運的戰略任務,在長三角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十分突出。
隨著運河通過量的不斷增加,蘇北運河航道通過能力與運量不相適應的矛盾日益突出。以蘇北運河兩淮段航道為例,2003年前航道條件差,航寬在57米左右,底寬40-46米,最小水深3.2米,兩邊岸線不規則,到處都是小碼頭和違章裝卸點,占用航道通航水域,由于航道等級低、灘地大、航槽窄,大型船隊雙幫交匯都很困難,經常發生因船舶擱淺而造成的航道堵塞現象,嚴重影響了船舶通過能力,成為媒體和社會關注的熱點。
為全面提升京杭運河的綜合運輸能力,充分發揮“黃金水道”的經濟社會效益,近幾年來,江蘇省下大力氣打通京杭運河蘇北段運輸“瓶頸”,實施航道“三改二”整治工程,建設現代化航道,擴張華東經濟水上“生命線”。 為加快整治步伐,江蘇省采取世行貸款等多種融資手段,投資整治蘇北運河航道,建設船閘。2004年2月開始,國家投資對蘇北運河兩淮段、邵伯湖壁虎河口段、高郵至邵伯船閘段、槐泗河口至施橋船閘段、大王廟至皂河船閘段等航道實施整治工程。經過多年整治,到2009年底,404公里的蘇北運河全部建成國家二級航道,使古老的運河煥發青春,成為我國內河航道僅次于長江的等級最高、渠化程度最好、船閘設施最為完善的人工航道。
物暢其流 航運效益倍增
江蘇省運河航運有限公司是一家大型航運公司,每年都有大批船隊從蘇北運河通過,提起航道整治后的變化,這家公司的副總經理王建中深有感觸的說:“我們公司主要是以大型頂推船隊和大型的調度船隊為主,這么一個大型船隊在蘇北運河航行的時候,明顯感覺到比以前航行的速度快多了。”
據蘇北航務處有關負責人介紹,經過航道整治,目前蘇北運河航道寬闊、岸線規則、整齊,船舶交會便捷、流暢,航道通航條件顯著改善,沒有發生過船舶堵塞航道現象。2003年蘇北運河兩淮段船舶通過量為1.12億噸,整治后2007年,兩淮段船舶通過量達1.91億噸,2008年船舶通過量達 2.08億噸,船舶的實載率及航行速度、過閘速度大幅提高,降低了運輸成本,港口及航運單位效益成倍增長。
該負責人說,整治后的蘇北運河還實現了岸線資源的科學控制,并促進了港口的集約化、機械化,蘇北運河年貨運量已接近2億噸。該航段在滿足運河航運功能的基礎上,還實現了航道生態化,即在運河沿線因地制宜地進行綠化,改善了沿線人居環境,既實現了經濟效益又產生了巨大的社會效益。
優勢凸顯 力促沿運經濟發展
“在工農業生產中,蘇北運河已成為沿運工業經濟穩步發展的生命線,有力地促進了江蘇乃至長三角地區的經濟發展。以淮安市為例,位于運河之畔的江蘇淮鋼集團是淮安市的龍頭企業,其2005年水運運量近350萬噸,通過蘇北運河年節約運費近億元,沒有水運,就無法實現淮鋼的跨越式發展。”蘇北航務處有關負責人說。
蘇北運河有力地促進了江蘇乃至長三角地區的經濟發展。隨著長三角經濟的快速發展,江蘇又是原材料和產成品“兩頭在外”的省份,依托水網密布的優勢,大批適合于水運的煤炭、建筑材料及原材料等大宗物資通過蘇北運河實現“點到點”的跨區域運輸,節約了轉運成本,減少了損耗。2008年全省煤炭消耗2.8億噸,絕大部分要通過外省調入,蘇北運河是煤炭運輸的三大主力通道之一,承擔了近1億噸的運輸量,蘇北運河已成為世界上運輸最繁忙的內河航道。
據介紹,水運的運價在蘇北運河約為0.1元/噸·公里,2008年貨物周轉量約330億噸·公里,發生的運費33億元,如果改成公路運輸,公路運輸成本按0.5元/噸·公里計算,就要165億元的運費,從水路運輸與公路運輸相比較,蘇北運河節省運輸成本100多億元。尤其在2008年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發生50年不遇的特大低溫雨雪冰凍災害,在陸路交通受阻的情況下,蘇北運河全線10個梯級船閘立即啟動應急保障機制,科學調度,整體聯動,搶運電煤占江蘇省電煤運輸保障總量的一半以上,平均每天搶運16.7萬噸,高出平時水平60%,全力保障電煤、成品油、糧食和鮮活農產品等重點物資運輸船舶優先、及時、快速、安全、有序地通過蘇北運河,充分發揮了運河水路運輸主通道的獨特優勢。
“十一五”期間,隨著蘇北運河航道的進一步整治,通航條件進一步改善,三線船閘的逐步建成通航,特別是皂河三線船閘交付使用后,皂河船閘船舶年通過總量可達2億噸,該段航道基本解決船舶滯留問題,待閘船舶將明顯減少,船舶周轉量大大加快,經濟社會效益將再度提升。不僅如此,蘇北運河還為沿運河地區的招商引資提供了有利的條件,沿運河建設的科技園和工業園區、物流中心、鋼鐵企業、石化企業、鹽化工企業等比比皆是,促進了區域經濟的發展。